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2021-02-24马文良
马文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回首去岁,习近平主席说:“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涓滴成海、聚沙成塔,让中国在艰难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壮阔的改革创新浪潮中砥砺前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关村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科创答卷。
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龙芯中科国内首款通用CPU、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抗癌新药、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京东方柔性显示屏……一大批国际原创和国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中关村高校、院所、企业等在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震荡、外尔费米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先后攻克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靶向免疫、高端醫疗器械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大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高精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物健康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中关村应时代之需,瞄准科技前沿,布局高精尖产业已形成集聚之势。数据显示,中关村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骨干科研单位和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占全国的1/4。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日臻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推动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其中有10项专为中关村“量身打造”;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关村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与此同时,中关村积极支持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设立运营;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关村成立了中关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建设了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国际创新名片展现强大磁场: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加强国际创新深入合作、支持海外项目落地中关村、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中关村正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积极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截至目前,中关村累计在京外合作共建园区27个;在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机构对接上,中关村支持国际商标协会(INTA)在中关村设立分支机构,并在硅谷、伦敦等地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加拿大张明瑞院士的“人造细胞”项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I触觉传感芯片项目”等一批前沿科技项目落地中关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关村正沿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力争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朝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迈出新步伐。到2035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蓝图绘就,逐梦笃行。
子去丑来腾锦绣,鼠归牛到竞辉煌。趁着新岁时,祝愿读者朋友们在新的一年,“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