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就是允许他们用我们“看不上”的方式生活
2021-02-24吴迪
吴迪
吴迪
几个月前,我80岁的老母亲彻底倒下了,血管性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连从沙发上站起来都需要别人搀扶,出门要坐轮椅。
我老妈,1940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富裕人家,抗战时全家搬迁到上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国企做生物工程方面的工作,其中有几年还借调到复旦生物系工作(我小时候跟着她上班,最喜欢去生物系的动物标本室),她退休时是高级工程师。
顺便交代一下我老爸,也是80岁,196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医科大学),退休前是上海某三甲医院的眼科主任,是拿国务院津贴的名医,退休至今在上海一家民营眼科医院任院长。
我的父母算是高知精英吧?他们退休后根本不差钱,然而,我老妈的生活方式跟我童年印象里的低保户差不多。举个例子吧,我坐月子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妈给我买了二十几个碎壳鸡蛋(超市买的便宜货),叫我老公马上都煎成荷包蛋,几天内吃完。我老公哭笑不得,坐月子连个正常的鸡蛋都不配吃吗?!
这可是我老妈的购物原则:不求最好,只求最便宜。
我居住的小区附近物价高,我老妈会在她家小区附近的菜场买20斤便宜的青菜,坐公交车吭哧吭哧送到我家来。我家阿姨苦闷地一直嘀咕:这菜叶都黄了,得扔掉一半啊。除了青菜,还有高庄馒头、已经过期了的熟食、假冒伪劣蓝罐曲奇……
我妈退休以后,每天去超市两次,那里是她的乐园,因为可以买各种便宜货,拿各种小样,还顺塑料袋。一开始,我还跟我妈讲道理,试图让她明白,她年纪大了,拎很重的东西到我家,容易闪到腰;带她去酒店是为了犒劳她老人家,偷偷从自助餐厅拿鸡蛋被服务员发现也蛮丢人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用,每次都说得不愉快,老妈不开心的时候还会抱怨好心没好报,说我一点都不孝顺。
天地良心啊!我和我弟给他们买的衣服,都完好地躺在樟木箱里、大衣橱里,连包装都没有拆开过。每次问他们为嘛不穿啊,回答都是:旧的还可以穿。我曾悄悄地把我媽的一双破皮鞋扔到垃圾箱,换一双新鞋给她,她发现后大发雷霆,骂我是个败家子,马上就去垃圾箱捡回来了。过去二十年,这样的“孝顺还挨骂”的事情很多,最严重的一次,我妈给我写了一篇3000字的文,要跟我断绝母女关系。(这个做法很复旦)
我相信中国的70后、80后乃至90后,都有跟我类似的跟父母的战争,试图改变他们“不上档次”的、我们鄙视的生活方式,而且我们也常常会对他们说一句话 —— 我是为你好啊,你为什么不领情?(咦,好熟悉呀!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讲的话。)
一直到几年前的某天,我同一个同龄的男性朋友无意中聊到我老妈,他说我不明智。
他说:“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允许他们用他们喜欢的舒服的习惯的方式生活(哪怕是我们看不上的方式),而不是强要他们接受我们的那一套!你想要你妈快乐,如果去超市买便宜货就是她最快乐的事,你为什么不允许呢?她也没干涉你买一堆涂脸的骗人玩意儿呀(你花钱还比人家多)。”
我这个男性朋友还说,他也遇到过老妈在五星级酒店自助餐厅偷偷拿食物的事,被服务员当场发现后,他马上跟人家打招呼:老人不懂事,你跟我说要赔多少,我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振聋发聩啊!后来我就彻底放下了,再也不试图改变父母了,就这样吧,他们高兴就好。年龄一大把,没准哪天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了,趁着他们还清醒,让他们开心点,不好么?
心理学有个名词“心理坑洞”。年纪越大越难以改变,中国的老年父母经历过物质最匮乏的年代,养成了深挖洞广积粮的顽固习惯,轻易改变不了。我老妈就经常跟我回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她在复旦读书,国家给大学生特供白面馒头,她舍不得吃,周末回家给她老妈。
我老妈躺倒之后,我趁着她不清醒,对家里来了一次大扫除,我一共扔出去二十几蛇皮袋的破烂,这里面包括一捆捆的破零碎布头,扎东西用的粉红塑料绳子线头,盖了二十年发硬的棉被,生了小黑虫的一袋袋面粉……无比心酸。
这些其实是爸妈一代的安全感来源,想想自己又不跟老人一起过日子,他们屈指可数的安全感来源,我们还要剥夺吗?就算一起过,我们小时候在屋子里贴一堆难看的明星海报、丑八怪公仔,他们不也忍了? 本着彼此尊重的家庭和睦原则,大家彼此包容吧。
换个角度想,超市顺鸡蛋的老人是不对,但天天熬夜上网薅羊毛的我们,没准儿到老的时候,还要去人家超市蹭100G免费流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