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二)
2021-02-24科技部火炬中心
◎ 科技部火炬中心
四、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一)强化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驶入快车道
国家高新区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使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多样化和高端化,把高新区建设成产业高地。以高技术制造业1高技术制造业的划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 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 大类。和高技术服务业2高技术服务业的划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指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实际没有第9 类)等9 大类。共同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73679 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2.2%;从业人员达931.6 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2.1%。2019 年高技术产业创造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费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27604.0亿 元、74745.7 亿 元、9861.8 亿 元、5422.6 亿元和25300.4 亿元,除上缴税费外,占高新区总体经济指标的比重均超过30%,其中出口总额占高新区企业比重达61.2%(参见表8)。
表8 2018年、2019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主要指标
2019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中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为18166家,占高新区统计企业的12.9%,占比与上年持平;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共计55513 家,占高新区统计企业的39.3%,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的三倍多。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高技术制造业依然在经济总量方面占据绝对力量,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出口总额要远低于高技术制造业;但从增长率来看,高技术服务业要高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率(参见图14)。从2019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贡献度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高技术服务业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扩大就业方面贡献很大,另外,高技术服务业对净利润、上缴税费的贡献度也已趋近高技术制造业;同时可以看出,由于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高新区布局和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在企业数量贡献度上已经远超过高技术制造业(参见图15)。国家高新区在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的效果日益凸显,高技术服务业正在成长为支撑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14 2019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15 2019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贡献度分布情况
(二)集聚效应明显,助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国家高新区在推动产业集聚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自建立以来,国家高新区的使命就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依托各地发展特色和发展基础,科学规划产业结构,以打造产业链条为目标,积极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形成产业属性相关、产业形态互动、发展过程互补的集群形态,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优化,以增量带动存量,持续在推动产业高端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上发力,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调查问卷显示,全部国家高新区均制定了明确的产业规划,且大多数高新区都建立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产业促进机构(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69)。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范畴将169 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进行产业划分,以营业收入进行计算,选取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中营业收入最大的产业作为该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结果显示,2019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10 大类别中,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区最多,共74 家;高技术服务业中以信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最多,共32 家(参见图16)。
图16 2019年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分布情况
对各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的营业收入进行测算得出该高新区内高技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的聚集度3产业聚集度是反映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本文通过两个维度考察:第一是该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与园区全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的比例;第二是该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与园区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2019 年 聚 集 度 超 过50%4如果某高新区产业聚集度超过50%,则该高新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与园区全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的比例、高技术产业与园区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均需超过50%。的国家高新区为16 家,较上年增加3家;超过30%的国家高新区为46家,超过20%的高新区达到63 家,高新区数量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有20 家高新区的高技术产业与园区整体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0%,有108 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营业收入与园区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0%。由此可见,国家高新区不仅注重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而且更加注重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和多元产业支撑发展,进而逐步完善园区产业生态系统,提升园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表9 2019年国家高新区按省份划分的主导产业分布情况
同时,各国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在部分地区有趋同的趋势,不考虑只有一家国家高新区的省份,2019 年的数据显示江苏省、广东省、湖北省等地多家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相同(参见表9),国家高新区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等方式建立超越地缘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渐现成效。
(三)科学高效引导,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2019 年,国家高新区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高效的政策引导促进园区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9 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技术产业的净利润率为7.7%,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0.9 个百分点,其中,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7.1%,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平均净利润率8.6%。六类高技术制造业和八类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中,共有8 个类别的高技术产业利润率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其中,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检验检测服务的利润率超过10%,检验检测服务的利润率更是高达16.3%(参见图17)。
2019 年,169 家 国 家 高 新 区企业技术收入为47343.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5%;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3%(参见图18),较上年提高1.0 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技术转让收入1706.2 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3.6%,技术承包收入7774.5 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16.4%,技术咨询与服务收入为28037.1 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59.2%,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为2987.5 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6.3%。服务性技术收入占到技术收入的六成以上。
图17 2019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各细类的净利润率
图18 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构成情况示意图
五、国家高新区特色发展引领创新高地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推进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开展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鼓励和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国家高新区围绕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力度,促进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体系。科技部注重加强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统筹谋划,及时进行政策总结评估,加快成熟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科技部火炬中心坚持对国家高新区开展考核评价,进行分类发展指导,全面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5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10 家)包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深圳、成都、西安、杭州、苏州工业园区、合肥和广州加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行列;、创新型科技园区6创新型科技园区(18 家)包括:天津、长春、大庆、常州、无锡、苏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郑州、洛阳、长沙、中山、宝鸡;和创新型特色园区7创新型特色园区(29 家)包括:石家庄、保定、包头、大连、南京江宁、江阴、无锡宜兴环保园、武进、昆山、常熟、泰州、蚌埠、烟台、安阳、襄阳、宜昌、荆门、株洲、湘潭、佛山、惠州、江门、南宁、桂林、柳州、泸州、昆明、安康、乌鲁木齐。等三类园区建设,深化不同园区分类指导,发挥好三类园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引导新升级高新区加快发展,火炬中心组织实施了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紧抓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机遇,坚定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园区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战略,适应新常态发展,努力在“以升促建”过程中实现赶超跨越。
(一)引领辐射带动,自创区创新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不断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新经济,推动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和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推动建设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中心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2009 年3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启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之路。2019 年8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西依托7 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至此全国范围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扩容至21 家,共涵盖61 家国家高新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承担一批国家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作用,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政策,有效推动了大众创新创业,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覆盖范围逐步构建起由点到线再到面、从东到中再到西的全方位、立体化布局。各地区也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组织保障、政策支持、重大项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积极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多个区域出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的局面,部分园区拥有自创区和自贸区两大“金字招牌”,迎来一系列发展机遇,这些园区以自创和自贸“双自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实施先行先试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等多要素资源联动,加强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的多主体协同,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多维度融合,着力打造国际化循环、全球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与效益。2019 年,21 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92196.6 亿元、工业总产值165623.2 亿元、净利润20376.7亿元、上缴税费13401.2 亿元、出口总额35985.0 亿元,分别占169 家国家高新区的75.8%、68.9%、78.1%、72.1%、87.0%,是国家高新区的中坚力量(参见图19)。
图19 2019年自创区与全部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支持创新投入、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019 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7.2%,较169 家国家高新区比重高1.8 个百分点,是2010年财政科技拨款占比(8.8%)的近2.0 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 年年底,21 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共有21656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累计享受高企所得税减免额达919.9 亿元;共有21094 家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政策,累计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达691.0 亿元;另有338 家企业享受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政策,累计享受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额达6.7亿元。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汇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9 年年底,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61家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火炬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6.5 万家,占全部国家高新区入统高新技术企业(8.0万家)的82.1%,占全国入统高企(21.9 万家)的29.9%;21 家自创区内高企实现营业收入155843.1 亿元,占自创区全部入统企业营业收入比重53.3%。庞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分类指导,三类园区发展各具特色
图20 2019年三类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经过近30 年的建设发展,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鉴于国家高新区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科技部火炬中心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对国家高新区的分类指导。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建,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性创新极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构建创新网络,发展创新经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9 年,科技部继续加强对国家高新区分类发展的指导,参与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0 家,创新型科技园区18 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达29 家。
2019 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纳入统计的企业为6.3 万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纳入统计的企业为2.3 万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纳入统计的企业为2.2 万家。从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来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三类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国家高新区总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参见图20)。
从园区的总体规模来看,截至2019 年年底,园区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的高新区有6 家,全部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的高新区;园区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的76 家高新区中,10 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18 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全部跻身其中。同时,园区企业增加值“千亿俱乐部”共16 名成员,包含全部10 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园区规模上优势明显,以园区平均值计算,2019 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平均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费、出口总额分别为17102.9 亿元、7289.2 亿元、1310.7 亿元、810.0 亿元和1736.2 亿元(参见表10),分别是国家高新区整体平均水平的7.5 倍、5.1倍、8.5 倍、7.4 倍、7.1 倍。
从人均产出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依然表现突出,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费分别为204.3 万元、15.7 万元和9.7 万元(参见表11),在国家高新区整体人均创造价值中处于高位;而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人均工业总产值和人均出口总额在三类园区中是最高的,分别达到126.0 万元和24.4 万元。
同时,三类园区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2019 年,三类园区内企业合计的利润率、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7.1%、21.2%、22.6%和10.3%,三类园区内企业效率型指标表现普遍好于高新区整体情况(参见图21);其中10 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各项效率型指标数据表现整体较好,具有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表10 2019年三类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规模情况
表11 2018年三类园区主要指标人均经济效益情况
图21 2019年三类园区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2019 年,三类园区在R&D 人员和R&D 经费方面均有较高的投入强度。通过对各类型国家高新区的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和单位增加值R&D 经费内部支出进行分析发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依然属于R&D 人员和R&D 经费投入双高的第一象限,由于创新型科技园区数量减少,创新型科技园区在R&D 人员和R&D 经费投入方面的优势已经不明显。其他国家高新区虽然属于R&D 人员和R&D经费投入较低的第四象限,但高新区整体平均水平依然较强(参见图22)。不同类型国家高新区在科技活动投入方面梯度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三类园区的优势极为突出,是国家高新区获得知识产权的主要力量。尽管三类园区在园区数量上仅占全部169 家园区的三分之一,但是,通过对2019 年国家高新区各项主要知识产权的园区类型分布进行细分发现,三类园区的各项主要知识产权数量在国家高新区整体所占比重均超过80%,其中,发明专利当年申请量、当年授权量和期末拥有量三类园区总体占比分别为85.6%、86.7%、86.4%,发明专利当年申请量和当年授权量占比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参见图23);拥有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则主要出自三类园区,占比超过九成。
(三)推动以升促建,新升级8新升级高新区指2007 年及以后获国务院批复升级的国家高新区,包括2007 年批复升级的宁波以及2009 年的泰州和湘潭、2010 年升级27 家、2011 年升级5 家、2012 年升级17 家、2013 年升级9 家、2014 年升级1 家、2015 年升级31 家、2017年升级10 家、2018 年升级12 家;高新区特色发展
自2007 年国务院批复宁波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以来,历经多次扩容,截至2019 年年底,共有115家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在数量上已经远超过进入发展稳定期9稳定期高新区指最早批准设立的北京中关村和1991 年、1992 年批复设立的51 家高新区,1997 年批复设立的杨凌示范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共计54 家国家高新区。的54 家国家高新区。面对稳定期高新区已经走过的“一次创业”规模扩张期和“二次创业”质量提升期的发展路径,新升级高新区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已经进入战略提升的新阶段,新升级高新区需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稳定期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和发展潜力,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到量增质更优。
图22 2019年国家高新区按类型划分的研发人员/经费投入情况
图23 2019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知识产权产出情况(按园区类型划分)
图24 2019年新升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图25 2019年新升级、稳定期高新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115 家新升级国家高新区覆盖了2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以升促建”过程中实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创新创业的引领区和新型城镇化的带动区。截至2019年年底,115 家新升级高新区纳入火炬统计的3.1 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296.0 亿元、工业总产值79468.7亿元、净利润5851.1 亿元、上缴税费4604.3 亿元、出口总额9174.3 亿元,占全部国家高新区的比例分别为23.9%、33.1%、22.4%、24.8% 和22.2%(参见图24)。新升级高新区在经济体量上占全部国家高新区的比重还比较小。新升级高新区要紧密围绕国家高新区内涵特征和价值使命,以新经济理念推进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区位优势等基础,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新升级高新区的净利润率、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6.3%、20.1%、20.5%和12.1%。其中,新升级高新区的净资产利润率较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高出1.8 个百分点,而净利润率、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则分别低于全部高新区平均水平0.4 个百分点、0.7 个百分点和1.5 个百分点(参见图25)。可以看出,新升级高新区效率型指标整体偏低,新升级高新区在推动园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任重道远。
2019 年,115 家新升级高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净利润同比增长8.6%,上缴税费同比增长5.9%,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1%(参见表12)。新升级高新区虽然经济总量还难以匹敌稳定期高新区,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相对较快,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综合来看,新升级高新区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火炬统计工作机制,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当然,也因为新升级高新区产业规模较小、经济基础相对较弱,从而能够实现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也为新升级高新区实现赶超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新升级高新区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截至2019 年年底,新升级高新区入统企业的从业人员期末数为601.5 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27.2%。按学历划分,大专学历124.0 万人、本科学历112.2 万人、研究生学历13.3 万人,分别占新升级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20.6%、18.7%和2.2%(参见表13、图26),新升级高新区人员结构呈现出持续优化的状态。新升级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中科技活动人员76.5万人,其中R&D人员48.5万,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63.5%,高于稳定期国家高新区R&D 人员占比。综合来看,新升级高新区高层次人员结构占比明显低于稳定期高新区,且部分指标占比只有约国家高新区总体水平的一半,新升级高新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2 2019年新升级与稳定期高新区主要指标增速比较
表13 2019年新升级、稳定期高新区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单位:万人)
图26 稳定期和新升级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六、国家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始终坚守和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建设成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对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重,不断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169 家国家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3%。国家高新区始终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不断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建设成为区域创新高地。园区企业R&D 经费内部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园区企业R&D 经费支出约占全国企业的48.8%。国家高新区始终着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集聚了全国36.4%的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 家瞪羚企业和超过三成的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了灵活的人才招引政策,积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高新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38.0%,万名从业人员中R&D 人员全时当量822.1 人年,是全国的13.8 倍。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在改革中探索与实践,在开放中学习与创新,持续不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持续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不断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区;成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从集聚产业资源向集聚科教资源转变,积极承担国家使命,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培育原创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型企业培育,培育发展一批在全球具有先发优势的“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培育与挖掘,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生力军;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突出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开放创新,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开放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突出绿色集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力度,深入贯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努力向宜居宜业宜创的科技园区和创新社区转变。同时,进一步突出国家高新区的分类管理与指导,深化国家高新区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建立动态监测与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升级高新区的指导和对省级高新区的监测与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全新发展形势,国家高新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新理念引领新时代,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文章作者:李享、谷潇磊、张琳、张艳秋、王胤杰、宋君黛、马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