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 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
2021-02-24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周国辉
2020 年是一个百年未有、极不平凡的庚子鼠年,寰球同此冷暖。我们的国家、人民和企业与世界各国一起经受了一场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幸运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我国不仅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而且面对疫情和由此加剧的中美贸易争端双重压力和挑战,“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击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优异答卷。
浙江省更是交出了一份“两手硬、两战赢”,“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好于全国、领跑东部的高分报表。今天看到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会场,我想,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经历过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企业和创新主体更加坚信党中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未来的市场保有信心、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这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确定性的最为坚实的力量。
最近大家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2020 年12 月25 日浙江省委又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至此,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十四五”时期和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判断、决策思路和政策走向应当已经十分明确。可以肯定地说,尽管我们仍将处于全球疫情蔓延及疫后复苏和纷繁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坚如磐石。我们学习五中全会精神,要特别领会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两个大局”对现实发展阶段、方位、问题和战略路径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其中最为核心是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思想,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 到1’的突破。”从实践看,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需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手一起抓,改变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倾向;需要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双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效,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有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要有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因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连接两个两手抓的关节点、枢纽带,是必须改革打通拓宽的堵点、痛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创新要素的效率。
当前,浙江围绕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全力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完善全域创新体系。可以说,浙江的创新环境会越来越优,创新要素会越聚越多,创新平台会越来越大,创新的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要抓住历史机遇,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方面力量,争取大有作为。既要重视大中型企业,也要关注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既要联系重点高校,也要关注有特色、有影响的专业院校;在联系科研机构的同时,也要关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积极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集聚创新资源和优势,探索、传播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经验,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重要窗口”建设激发新动力、作出新贡献。借此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合力。科技创新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不仅要有活力的创新人才群体,也要有强大的创新平台、充足的创新资金,还要有宽松的政策机制、优良的服务供给,这些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只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系统的、集成的创新生态圈,我们的人才和创新就能迸发活力。要优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争取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中美之间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已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虽然中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仍有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高科技领域经常被美国“卡脖子”。各级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大科技财政投入,改革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力争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具有置身于科技创新大格局中的远见,把握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关注国家需要,有条件的要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其他企业也要增加科学技术研发和人才投入,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政府要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率。数字经济是浙江的“一号工程”,也是浙江的优势所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建设数字经济第一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省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提高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水平,必将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也会在全省数字转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广大科创企业和科技人才,要抢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版的契机,在“互联网+”、数字智造等领域持续用力攻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修改专利法、建设知识产权法院、重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2020 年11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并对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作出了部署、明确了要求,为我们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保护,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要注重畅通知识产权转化通道,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