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综合分析
2021-02-24黄华
黄 华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急性胃出血指胃黏膜或肌层溃疡、糜烂、肉芽组织增生坏死而引发血管损坏、破裂,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和胃体底部,属于很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70%左右[1]。此疾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呕血、头晕、恶心、黑便、心跳加速、面色苍白、血压骤降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休克等现象,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继发急性穿孔[2]。治疗急性胃出血的关键在于有效补充循环血容量,实现及时止血。对于轻度、中度急性胃出血患者,可予以常规保守药物治疗,但针对重度急性胃出血患者,需尽快实施手术治疗,以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3]。本文随机择取我院急诊科接收并行对症治疗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06例,旨在探讨急性胃出血患者施行急诊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6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询问过往病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为急性胃出血;②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受损或者胃部血管出血;③脉搏细弱、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加速、面色苍白等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黑便。胃出血原因:41例胃溃疡出血,36例急性胃炎出血,23例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3例门静脉高压出血,3例肝硬化出血。依据急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与参照组(53例)。试验组:31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6±11.58)岁,发病时间1~11 h;参照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7.3±11.67)岁,发病时间1~10 h;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该项研究,并签订了相应的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经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迅速接受各项指标检查,如血压、心率、血尿常规等,实施常规止血处理;出血量较少者,5%浓度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出血量较多者,给予吸氧,紧急性扩容治疗,新鲜代血浆(冷冻血浆)或全血静脉输注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产自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86),每次服用20 mg,每日2次,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紧密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和胃出血状况,待出血症状得以控制后实施内镜下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紧急扩容治疗后24 h内实施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直接切除病变部位,缝合胃肠吻合口,使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仔细冲洗,然后缝合切口,急诊手术后进行3~5 d的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指标 记录和对比两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便血改善时间、呕血改善时间、血压恢复时间等)、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膈下积液、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临床疗效标准 按照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各项检查结果对其疗效实施评价,主要分成3个级别:①若患者症状、体征彻底消除,大便隐血检验呈阴性,内镜或X线检查指标无异常,视为治愈;②若患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大便隐血检验仍呈阳性,内镜或X线检查指标有所改善,视为有效;③若患者症状、体征没有显著好转,或有持续加重趋势,视为无效[5]。
1.5 统计学方法 将此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开展统计学处理,各项症状改善时间等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组间行t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组间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试验组腹痛改善时间、便血改善时间、呕血改善时间、血压恢复时间都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对比 试验组通过治疗其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经治疗后,有2例切口感染,3例膈下积液,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为9.43%(5/53);参照组经治疗后,有1例膈下积液,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1/53);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参照组,但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对比(d,±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对比[n(%)]
3 讨论
胃部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概率相当高,而出血性胃炎、胃溃疡、应激性溃疡、胃血管异常以及胃癌等疾病均可能诱发胃部出血[4]。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胃出血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急性胃出血属于一种危急重症,其发病急骤,患者发病之后数小时内的失血量可达到1 000 mL,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或者急性失血性休克,对其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5]。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讲,急诊抢救的重点任务在于有效止血或控制出血,使患者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使生命体征稳定。但诱发急性胃出血的因素众多,对急性胃出血实施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病症表现和个体差异给予对症治疗。入院之后,紧急扩充血容量,在此前提下施予保守药物治疗是临床上的常规疗法;通常情况下,可采取临床补液,使液体替代一部分的血液功能,遵照每流失1 mL血液补充3 mL液体的基础标准,对患者实施持续性静脉滴注,第1小时可按照患者体质量予以10 mL/kg,之后每1 h减为5 mL/kg;但针对失血量过大者,要实施紧急输血处理,使用全血、血浆以及代血浆进行紧急扩容治疗。保守药物一般选用奥美拉唑,此药可显著抑制胃黏膜壁细胞活性,使胃酸分泌量减少,进而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并且,奥美拉唑在发挥抑酸作用的过程中,还具有抗感染效果,可改善胃溃疡诱发的出血症状。急诊手术也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方式,此方法具备对症准确、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治疗重症胃出血,通过急诊手术治疗可达到确切止血的目的,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7]。直接手术仅适用于病情变化大,病因明确,出血量较大,经胃镜检查确定胃部出血位置等情况的患者,直接切除病灶可以防止病情持续恶化,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其他情况均可选择择期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合并症或不良反应较多者,则应考虑实施择期手术,先进行保守药物治疗,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再安排手术治疗,以确保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项研究的结果指出:通过治疗,试验组急性胃出血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少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均<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直接急诊手术在症状改善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胃出血采取直接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快速恢复,相比于保守用药治疗,其整体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