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血压、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24郭红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血脂高血糖血糖

郭红婧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随着我国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又名“三高症”,又被称为“代谢综合征”[1]。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指标以及正常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在临床治疗中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效果,但是效果有限[2]。随着相关治疗研究的开展,在患者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运动康复护理在多种疾病患者治疗中均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3]。为此,我院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治疗中引入运动康复护理,并围绕护理后血压、血糖以及生活质量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60例,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男女占比25∶35;年龄跨度46~89岁,平均(61.41±6.53)岁;患病时长1~9年,平均(4.87±2.16)年;住院治疗时间18~26 d,平均(20.31±1.21)d。研究组男女占比20∶40;年龄跨度48~88岁,平均(61.74±6.65)岁;患病时长2~10年,平均(4.93±2.78)年;住院治疗时间17~27 d,平均(20.54±1.34)d。患者均无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等影响患者配合护理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配合常规护理,内容如下: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药物使用情况选择相适合的治疗方式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调节;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以及用药要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基础的生活护理和健康保健教育;定时对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控制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治疗效果的提升和各项生命指标的稳定。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根据治疗要求完成各项指标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治疗中所用的药物方案以及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支持和配合。患者入院后第2天,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小范围的翻身或者其他活动。患者入院后第4天,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舒展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逐步调整活动肢体部位以及活动幅度。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活动,如可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坐直后紧靠椅子背部,至少保持11 min,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调整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次数。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增加肩颈部活动,协助其进行上下阶梯式训练。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检测和护理,如患者心功能较差可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待患者病情恢复至稳定状态之后方可辅助患者开展床上活动。加强对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护理服务,详细介绍治疗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消除患者对于疾病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与患者沟通以及康复运动护理过程中需要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选择,制造独立的个人空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随着患者病情以及心功能水平的逐渐稳定,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以扶床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叮嘱患者注意休息,确保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配合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运动练习的观察和调整,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缩短其运动次数以及运动时间,如患者康复运动过程中出现闭气、胸闷或心率增加等情况需要加强对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随着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可引导患者将室内活动调整为室外活动,通过做操或者打太极等方式进行康复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血糖以及生活质量。①血压:分组统计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②血糖:分组统计患者护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③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判定,评分包含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健康情况、疼痛情况、生命力、情感功能、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功能;分组计算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值以及评分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4]。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s)描述,并分别行χ²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降低,研究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分组对比(mm Hg,±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分组对比(mm Hg,±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降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分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分组对比(±s)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心理功能评分为(73.61±10.30)分,对照组为(62.60±8.91)分,经计算t=6.259,P=0.000;研究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评分为(74.92±9.81)分,对照组为(60.40±7.82)分,经计算t=8.967,P=0.000;研究组护理后健康情况评分为(75.40±8.91)分,对照组为(63.12±6.84)分,经计算t=8.506,P=0.000;研究组护理后疼痛情况评分为(74.30±7.91)分,对照组为(64.33±7.54)分,经计算t=7.111,P=0.000;研究组护理后生命力评分为(75.41±8.12)分,对照组为(65.41±6.80)分,经计算t=7.324,P=0.000;研究组护理后情感功能评分为(73.82±1.44)分,对照组为(66.41±4.52)分,经计算t=12.163,P=0.000;研究组护理后身体健康评分为(76.41±10.23)分,对照组为(62.32±5.62)分,经计算t=9.386,P=0.000;研究组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74.31±2.92)分,对照组为(64.53±3.81)分,经计算t=15.880,P=0.000;护理后,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压力逐渐增大,不良习惯也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中老年人处于多发群体。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死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数越来越多,它们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5-6]。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程均比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病死率也比较高,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复诊及治疗[7]。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治疗及管理中,首先需要对饮食进行调整,降低日常饮食中盐分、脂肪以及糖分的摄入量,戒烟戒酒,适当增加饮水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8-12]。还需要对自我生活习惯进行调整,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体育活动,但是在活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活动量进行调整,避免活动量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13-16]。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17-20],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及治疗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健康运动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运动以及自我管理的依从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21-29]。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均比较低,且整体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明显缓解,生理水平以及机体状况有明显提升,与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更为融洽,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情感表达也有所提升,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以及自我管理之中,这均有助于患者机体异常指标的控制和调整。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症”)患者护理中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对各类体征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血脂高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