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轻度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2021-02-24杨晓旭
杨晓旭
(铁岭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辽宁 铁岭 112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疾病会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的神功功能出现障碍,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有直接影响,也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1]。所以,临床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法十分必要[2-3]。为了探究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104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都自愿签署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采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比组52例患者中,有男21例,女31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36±10.46)岁;平均发病时间(5.63±2.34)h。试验组52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32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1.45±10.57)岁;平均发病时间(5.74±2.46)h。两组患者在平均发病时间等资料的处理分析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阿司匹林(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4022744)治疗:每次30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单一负荷量后,再减小药物剂量,每次10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试验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选择300 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治疗,选择300 mg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双负荷量1次后,在降低药物剂量,选择氯吡格雷75 mg口服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予以评定,分数越大,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小板抑制率[在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5 mL静脉血,利用血栓弹力图仪(美国Haemoscope公司的GE5000型)对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的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进行测定,全部操作需按照说明书开展]。
1.4 疗效判定[5]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1周内没有并发临床症状表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治疗2周内没有持续并发临床症状表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有慢慢加重的表现表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如治疗总有效率)与计量资料(如血小板抑制率)分别用(%)、(±s)表示,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1例(占59.62%),有效20例(占38.46%),无效1例(占1.92%),总有效率98.08%(51/52);对比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占32.69%),有效19例(占36.54%),无效16例(占30.77%),总有效率69.23%(36/52),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试验组低(χ2=15.8215,P=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比对比组大(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试验组患者比对比组高(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比较(%,±s)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导致相关炎性反应,以认知功能障碍与失语为主要表现,于短时间内引发脑梗死面积扩大[6]。发病机制是因为血小板于粥样斑块破裂位置凝集,斑块掉落使远端血管堵塞,引发心血管范围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脑细胞坏死,出现水肿,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通常对急性脑血管病采用药物治疗[7]。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以及抗感染等效果,其可使血小板释放反应有效降低,对血小板的凝聚有抑制效果,其和血栓素A2的降低有直接联系[8]。但此药不存在延长出血作用,不可使血栓素A2的产生降低,研究证实[9]:对血小板功能检测发现,单独应用此药不能实现治愈效果,所以,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氯吡格雷可使动脉炎性反应有效降低,避免粥样硬化的产生,还可以使血管内膜增厚与肌层增生的损害明显减轻,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有效增强,通过研究证实:氯吡格雷还可以阻碍斑块的产生,使斑块内脂和巨噬细胞对破裂位置的损害明显降低,使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可构成分泌细胞基质与斑块的纤维帽,进而促使斑块更加稳定,因此,氯吡格雷对斑块的治疗有一定效果[10]。氯吡格雷还可以使体外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对血小板血栓的出现有效抑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控制,进而对血栓的出现有效预防,使血流循环充分改善,对梗死面积的扩增有阻止作用,增加缺血半暗带供血,促使神经功能缺损充分改善[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8.08%,比对比组的69.23%高;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比组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水平高于对比组,与朱育年和李涛[12]的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对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使神经功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