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 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2-24吉先才让万玛太万玛关确多杰

大医生 2021年21期
关键词:偏瘫针灸血流

吉先才让,万玛太,万玛,关确多杰

(青海省藏医院脑病科,青海西宁 810000)

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在各种脑血管慢性病变过程中出现供应障碍,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神经内科疾病[1]。目前针对中风后瘫痪主要采取药物结合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式,但是其存在恢复时间长、恢复效果一般等不足。藏医认为,脑卒中偏瘫属于“萨滞布”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通经络、祛邪化瘀为主[2]。针灸是通过针具刺入相应穴位,起到刺激经络、调节血流循环的作用,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中,且有一定的疗效。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8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4.58±6.42)岁。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5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78±6.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青海省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藏医参照《藏医中风诊疗方法》[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藏医诊断标准者;②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5]分级在1~4级者。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者;②合并凝血、免疫功能障碍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凝、改善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常规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床上练习,指导患者练习站立、双膝弯曲、提腿下蹬等内容,后随患者病情康复程度逐渐练习行走、负重行走等内容,2 h/次,2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进针前消毒针灸针与进针处皮肤,用3寸针透刺向主穴,包括内关、极泉、曲池、太冲、尺泽、委中、足三里;配穴:若为肝阳暴亢型,取太溪穴;风痰阻络型,取丰隆、合谷穴;口角歪斜,取颊车、地仓穴;上肢不遂,取手三里、肩髃、合谷穴;下肢不遂,取环跳、风市、阴、阳陵泉穴;均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以能引起肌肉颤动为宜, 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MAS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MAS[5]评定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等肌张力评分,每项总分各4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病情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诊断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型号:Versana Balance Pt)测定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③比较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MAS: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腕屈肌 肘屈肌 膝伸肌 踝屈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1 3.75±0.23 2.12±0.43*3.08±0.81 1.84±0.55*2.91±0.53 1.76±0.34*3.14±0.55 1.67±0.43*对照组 40 3.74±0.25 2.49±0.52*3.12±0.74 2.53±0.62*2.94±0.51 2.38±0.45*3.09±0.51 2.14±0.52*t值 0.187 3.494 0.232 5.302 0.259 7.007 0.424 4.4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且研究组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s, cm/s)

表2 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s, cm/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前动脉 中动脉 后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1 45.55±2.51 52.47±2.53* 66.71±3.82 75.53±4.29* 35.04±3.57 41.93±3.47*对照组 40 45.67±2.54 49.83±2.89* 65.29±4.28 71.59±3.46* 34.91±3.46 39.15±3.42*t值 0.214 4.377 1.576 4.543 0.166 3.6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BFG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BFGF(pg/mL) VEGF(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1 20.43±5.22 36.72±6.49* 380.19±55.43 493.46±72.64*对照组 40 20.56±5.48 29.46±6.53* 378.46±55.21 445.68±69.45*t值 0.109 5.018 0.141 3.02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中心区域的脑组织完全坏死,但是周围缺血半暗带区域在侧支循环中仍可获得血液供应,部分神经元细胞仍然存活,因此,这一区域的脑组织细胞损伤具有可修复性。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治疗多以抗凝药物改善血液循环,配以功能训练恢复神经功能损伤为主,但恢复期较长,且见效慢,影响部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6]。

藏医认为,脑卒中病机为风邪侵体后脉络空虚、正气引邪,气血不足、三因(隆、赤巴、培根)失衡伤及白脉、脏腑,造成中风后偏瘫。针灸穴位以膀胱经、阳明经穴为主,其中足三里、太冲、尺泽穴可补中益气、活血行气;曲池、委中穴主治上肢不遂、下肢痿痹;内关穴、极泉穴具有保健效果;众穴配合,有调节血流循环、醒脑开窍的功效[7]。而功能锻炼可通过强化感觉刺激输入,加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高级中枢控制功能恢复,外加针灸刺激促进血流循环,改善血液供应,为受损的神经组织与血管提供氧气、营养,从而起到调节血流动力学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脑卒中瘫痪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促进肢体肌力恢复。BFGF可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微循环;VEGF可加快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促进血管形成。而针灸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加快血液循环,抑制患者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坏死,促进机体侧支循环的建立,利于神经功能的重 组[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在抑制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神经细胞坏死、缓解血管皮内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减轻神经细胞坏死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针灸血流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