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冰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 相关因素研究
2021-02-24康秀霞
康秀霞
(莘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聊城 2524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一种病理分型,早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早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诊断率相对较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最终导致患者预后情况较差[1-2]。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准确性相对较高,组织细胞形态较为清晰,但其制作步骤繁多,无法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程序简便,制作过程中抗原活性丢失较少,可快速地对疾病进行诊断,便于确认是否需要调整手术方案,但该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4]。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冰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者;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非精神疾病者等。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造血系统功能异常者;免疫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莘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病理诊断方法 石蜡切片制作: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将术中切除的甲状腺组织固定,使用乙醇进行梯度脱水后,加入二甲苯,待组织透明后浸蜡并包埋,使用切片机将处理好的组织切成4~5 μm的厚切片,脱蜡处理后使用乙醇进行冲洗,最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冰冻切片制作:将冰冻切片机温度调至-20 ℃,取患者新鲜甲状腺组织,速冻处理后进行切片,切取2张4~5 μm的厚切片,使用乙醇固定,固定时长为1 min,之后使用苏木精染色2 min,再使用碱水浸泡20 s后,染色后脱水处理至透明,最后用乙醇冲洗并烘干,并用中性树胶封固。
1.2.2 分组方法 经病理诊断后,以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经石蜡切片诊断确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0例,将冰冻切片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相符的患者作为符合组(50例),冰冻切片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不符的患者作为不符合组(20例)。1.3 观察指标 ①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②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岁)、肿瘤直径(≥5 mm、<5 mm)、是否包膜侵犯、是否多病灶、是否淋巴结转移、甲状腺钙化(微钙化、粗钙化、周边钙化或孤立钙化斑)等。③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统一纳入并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 3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术后经石蜡切片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0例,检出率为23.33%,术后冰冻切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相符的有50例,相符率为71.43%。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符合组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符合组;甲状腺钙化为微钙化的患者占比低于符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 单因素分析[ 例(%)]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结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均为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1.420、1.589,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通过超声、细胞穿刺学检查等进行一定的诊断分析,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通常较小,且病情隐匿,以上诊断方式对其诊断效果均不够理想,因此仍需进行病理诊断确诊[6-7]。石蜡切片制作周期长,但可进行长期保存,多用于病理诊断和教学、科研等,而且其组织结构保存较好,抗原定位准确,冰冻切片是指将组织放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冷却,达到一定硬度后进行切片的方法,冰冻切片一般在 30 min之内就可以得到患者的病理报告,但其通过冷冻来获得硬度从而制成切片,与石蜡切片不同的是,其没有经过充分的脱水,对组织的观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诊断率较石蜡切片相比,相对较低[8-9]。
本研究中,3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术后经石蜡切片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0例,检出率为23.33%,术后冰冻切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相符的有50例,相符率为71.43%。因此,临床上需将确定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研究的重点,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均为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徐国新[10]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位置多分布于甲状腺的被膜下,大多呈星芒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少数会被纤维组织包裹,从而呈现局限性生长,因此对于肿瘤直径较小<5 m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若是病理诊断医师在进行切片操作时,若切片过厚,则会容易切到患者的正常组织,致使临床诊断率降 低[11-12]。当包膜侵犯时致使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变大,部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如形态模糊、制片过程中未及时固定引起的细胞肿胀、核内白色空泡被误认为核内假包涵体、假的毛玻璃样核等假象,均会阻碍临床医师诊断疾病[13]。因此,在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取材时,针对包膜侵犯的患者,应注意进行多向切取,同时应提升切片的制作技术,减少因组织不平而造成的漏诊或误诊;针对肿瘤直径较小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应予以联合其他切片或免疫学化学染色方法对其进行诊断,以提高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帮助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 情况。
综上,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均为影响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意此类患者的组织取材,但本研究所考察因素不够全面,可针对其他因素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