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治疗中改良式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 及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2021-02-24袁漫春
袁漫春
(阜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224400)
女性怀孕后,机体、心理均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妊娠期,受其他原因的共同作用,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如妊高症、前置胎盘等[1]。针对其中的前置胎盘,临床一般会采用剖宫产的方式来帮助产妇分娩,而剖宫产属于有创治疗,在实施时会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故而实施改良式的剖宫产术非常有必要[2]。改良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新型的前置胎盘治疗方案,其可以减轻术中出血量,对提高产妇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取40例前置胎盘患者,探究改良式剖宫产术的应用价值及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阐述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阜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40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是否采取改良式剖宫产术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组20例样本。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2.25±4.18)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4±1.23)周,经产妇8例、初产妇12例。试验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3.05±4.2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7±1.20)周,经产妇7例、初产妇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阜宁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行。纳入标准:①符合前置胎盘诊断标 准[3];②无凝血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它妊娠并发症者;②其它器质性病变者;③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明确病情后,均开展手术干预,并于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了解病情、出血及宫缩情况,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基于此,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剖宫产术,首先对孕妇实施相应的麻醉,之后在产妇的下腹耻骨联合上1、2指处,作为手术入路,做长约12 cm的横向切口,对皮下脂肪做切开处理,约5 cm,使腹直肌的前鞘可以被完全暴露,横行剪开腹直肌的前鞘,对皮下脂肪实施钝性分离,之后打开腹膜,进入到腹腔,在子宫的下段,打开膀胱子宫的返折膜,刺破羊膜,将羊水吸出,顺利取出胎儿。最后再逐层缝合子宫的切口与 皮肤。
试验组应用改良式的剖宫产术,如下:手术前需要为产妇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开展麻醉干预,麻醉成功后实施手术,应用Joel-Cohen切口将皮肤横形切开 12 cm,在切口的中段,将皮下脂肪2 cm处切开,直达筋膜层,对脂肪层做钝性分离,分离长度与皮肤切口相等,再将筋膜剪开,并与皮肤切口相等,应用弯血管钳,从正中处分开腹直肌,医生、护士分别以双手中指、食指将松懈的腹直肌拉开。如果切口上的腹膜较薄且透明,则可做提起,用止血钳将其刺破,再用手从破口处将腹膜扩大撕开,充分地将子宫的下段暴露出来。胎儿取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应用可吸收线对子宫的切口做全层扣锁缝合,并对膀胱的腹膜返折做缝合,腹腔不做冲洗处理。在关闭腹腔时,将大网膜下接并覆盖在子宫的切口处,徒手对合腹膜。此后,再应用可吸收线对筋膜层做连续的缝合,并间断性缝合皮下脂肪。需注意的是,皮内应用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即从中间进针,向两侧的皮内缝合,从左右切口1 cm出针,间断性缝合,不做打结处理,皮肤合对时用齿钳钳夹,术后不用 腹带[4]。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其中VAS评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②术后恢复效果:包括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来评估。③治疗总有效率: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没有出现疼痛与并发症为显效;手术基本顺利完成,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控制得以缓解为有效;以上条件均没有达标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并发症:切口感染、出血、皮肤瘙痒等。⑤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即对生理健康、情感生活、社会生活,每项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6]。⑥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0 mL,以3 000 r/min离心 5 min,离心后,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到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手术到胎儿娩出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疼痛评分(分) 排气时间(h) 下床时间(h)试验组 20 22.35±1.35 8.25±1.45 211.75±20.76 3.00±1.21 13.33±1.45 25.75±3.45对照组 20 42.54±9.75 18.82±2.66 256.18±35.08 5.66±1.75 18.45±2.15 46.85±4.55 t值 9.173 15.603 4.878 5.591 8.881 16.52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名称 例数 生理健康(分) 情感生活(分) 社会生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20 66.85±5.45 95.11±3.62* 69.45±2.67 92.34±5.11* 70.10±3.45 95.11±4.18*对照组 20 67.54±6.02 82.64±2.75* 70.54±3.15 83.17±4.57* 69.54±2.15 82.64±5.57*t值 0.380 12.267 1.191 5.598 0.616 8.0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尚没有统一定论前置胎盘的发生原因,但经统计发现,多数前置胎盘的患者有过刮宫史、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等,故以上因素是引发前置胎盘的主要危险因素[7]。剖宫产术与自然分娩相比,对母体的伤害较大,易使产妇于术后出现不良心理,影响术后恢复。因此,选择应用何种剖宫产术非常关键。
常规的剖宫产术无法将子宫下段完全扩张,手术时会增加撕裂的风险,会损伤动脉,增加出血量。而改良剖宫产术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处理紧急情况也较为适合。而前置胎盘就属于紧急情况,若采用改良剖宫产术,可以快速控制出血,终止分娩。且在应用中,改良剖宫产术可以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保护产妇生理学与解剖学的特征,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减轻疼痛感。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到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证明改良剖宫产术的上述优点。此外,改良剖宫产术是对腹直肌、腹部筋膜进行解剖,可以提升腹胀能力,预防腹部痉挛,减轻疼痛与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加快产妇术后康复。另外,患者CRP、PTC水平的升高在剖宫产手术较为常见,因为手术会激发患者应激反应,从而释放炎性介质。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CRP、P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改良剖宫产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坏,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感,从而减轻应激反应,控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CRP、PTC水平。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剖宫产术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 质量。
综上所述,在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