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2021-02-24刘思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遗址革命

□文/刘思瑶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提要] 近年来,红色文化旅游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红色文化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最邻近点指数,从空间分布分析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呈均匀分布,上海故居旧居类、遗址旧址类、纪念场所类和其他类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呈凝聚分布。最后,对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促使上海红色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体现,它不仅包括城市工业发展中孕育的工人阶级,而且包括对世界兴衰负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在建设红色文化和改革红色文化的全过程,它一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以及现代上海的全过程,红色文化包含的意义、传承的精神仍然在一直演变之中。在2018 年上海发布的《全力推出上海文化标志三年行动计划》的文件中,上海文化标志被分为“红色文化标志”、“上海风格文化品牌”以及“江南文化品牌”,其中对于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开放,提出必须要着眼于建设和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努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

上海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早期的所在地,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7 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就有三次是在上海召开的;从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到1933 年1 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江西,在这12 年里,中共中央的领导除了三次短暂的搬迁外,一直在上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和革命的独特历史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斗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时代,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是特别有价值的革命对象和精神财富。对于中国共产党留给上海的红色文化、红色传统和红色资源,要予以保护、管理,更要好好开发利用,以便老一辈的红色精神能世代相传。对上海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促使上海红色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概念界定

1、红色文化资源。2016 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潇明确提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概念,她认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上海地区存有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历史遗存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此后,庄瑜认为上海红色文化特指上海地区存在的红色文化,它有四个特点:开天辟地、脉络完整、资源丰富、主题鲜明。袁亮、潘娜将上海红色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四大会址等四百多处各类具有上海特色的纪念场馆;制度层面主要是指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章,中共二大区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四大确定了领导、组织和广泛发动群众运动的方针;精神层面包含了上海红色文化蕴含着的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敢向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此外,渠长根、闻洁璐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将“红色”、“文化”和“资源”三个概念有机结合,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形成的可被人民群众开发利用的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遗存。赵婷综合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不同角度分析与阐释,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主体、时间跨度以及存在形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界定,红色文化资源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可供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及其精神载体的总和。张润通过对其他学者观点的总结,归纳出红色文化概念应该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红色资源”属于物质的形态,“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属于精神的形态。柴奕通过对“红色”、“文化”两文本的分析,加上对“资源”一词的语义分析,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指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对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有着正面借鉴意义的全部革命活动、建设活动及思想结晶的文化遗产。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的分析,大多数学者是通过对“红色”、“文化”等文本分析的有机结合进而得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对其概念的分析也分成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领导中华民族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留下的文化产物,例如遗址、旧址等。精神层面包括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红色精神等。

2、红色旅游。根据《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依托和载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直接或间接地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凝结在一切革命和建设活动过程中的人文景观和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狭义的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本文收集、沿用的数据主要是选取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革命遗址,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狭义的红色旅游资源概念之上。

二、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1、上海的区位优势。上海是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和长江形成的“T”字形的交叉点,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边靠近东海,南边临近杭州湾,西边连接着江苏和浙江两大省,北边则是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中心之一。

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高速公路、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性大型运输网络。上海市共有35 个客运站,1,611 条长途班线,可抵达全国14 个省市的660 个地方。对于国内市场,上海有上海火车站、上海虹桥站和上海火车南站三个主要的火车站;铁路方面有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和北沿江高速铁路。相对国外市场而言,上海拥有29 条国际航线,它们分别位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机场,可以直接通往66 个城市,其中上海与日、韩、美国家的交通联系非常方便,航点非常多。

2、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可知,上海市革命遗址遗迹总数共657 处,其中与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革命遗址456 处,占全市革命遗址遗迹总数的69.41%;其他遗址201 处,占全市革命遗址遗迹总数的30.59%。

在与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革命遗址456 处中,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有174 处,占总数的38.16%;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有190 处,占总数的41.67%;革命领导人故居有21 处,占总数的4.61%;烈士墓有21 处,占总数的4.61%;纪念设施有50 处,占总数的10.96%。另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 处,占总数的1.5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4 处,占总数的9.65%;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9 处,占总数的10.75%。

3、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也发生变化,在旅游这一方面人们开始注重体验和享受。文化旅游由于其新颖性,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在公众中很受欢迎,目前而言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很大。继观光和休闲旅游之后,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18年红色旅游消费报告”中,可以看到2018 年红色旅游主要旅游团体的年龄组已经从“60 后”、“70 后”转变为“80 后”和“90后”,青少年出游的比例在持续提升,较上年同比增长7%。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随着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的增加,年轻人对红色旅游越来越感兴趣,年轻人开始选择各种各样的旅游目的地,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产品。携程的旅游网络数据也显示,在第19 届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一周内,“红色地标”的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其中,上海中共的一流会场成为国内红色旅游景区最热门的地方。携程官方网站和APP 在中共一级会场的搜索和浏览量增长了150%以上。

(二)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相对滞后。上海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总数657 处,其中损毁的有217 处,占全市总数的33.03%。在与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革命遗址456 处中,损毁的遗址有184 处,占总数的40.35%。另外,虽然上海现存革命遗址数量多,分布面广,但规模都比较小,而且许多遗址年久失修、较为破旧。被损坏的革命遗址尽管依旧留存,但从未得到整体性的修缮。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改造与拆迁,很多革命遗址面临随时被拆掉的可能;遗址内四周墙壁斑驳,电线老化,以及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是保护、修缮面临的重大难题。

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为侵占或拆毁革命遗址的情况偶有发生;一些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革命遗址没能得到有效保护、开发与利用。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被拆除的重要革命遗址,没有留下任何标识,导致一些革命文化遗产信息永久消失;各遗址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保护、开发、利用的情况很不平衡,难以实现有效的优化整合。

2、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尚不充分。上海市政协于2015 年展开的“推进本市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专题调研发现,近几年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逐渐被都市繁华掩盖。虽然上海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红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如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高,因此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讲到上海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东方明珠以及各种高楼大厦,因此由于中共一大会址落座于上海,而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条件很好,开会选在了临近小资空间的市中心位置,没有体会到其中的艰辛、苦难。

表1 红色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一览表

3、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目前的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都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机构、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园林和纪念馆,因而其开发方式都是以道具陈列,文字、图片说明以及工作人员讲解为主。简单的陈列方式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且在参观结束后,没有可以选择的红色纪念品。由此可见,在红色旅游的产品延伸方面开发不适。有研究明确表明,在旅游目的地的游玩,如果是以导游解说为主,那游客只会记住10%;如果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游客也只会记住30%;只有游客自己深入体验后,才会记住90%及以上。

另外,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站推行了十条上海红色旅游路线,这些旅游路线都是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组成的,可以看出这些红色旅游路线都没有与上海的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比较单一。

三、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邻近指数分析

(一)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类。本文在红色旅游狭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对上海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如表1 所示。(表1)

根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中革命遗址的资料,将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分为陵园类、遗址旧址类、故居旧居类、纪念场所类等四大类型,剩下的一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统一归纳到“其他”类。其中,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碑、雕塑、校史馆。

(二)各类型红色文化资源邻近指数分析

1、最邻近点指数。点状要素空间分布分为三种类型:凝聚的、均匀的和随机的,均匀分布的点状要素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凝聚分布最小。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最邻近点指数能很好地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方法是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公式如下:

2、邻近指数分析。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实际计算点数为14 个,根据ArcGIS10.4 精确测量,得到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为15.36 千米,通过公式(2)的计算可以得出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理论最邻近距离为10.64 千米(上海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340.5 平方千米),根据R 值公式可得出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最邻近点指数R 为1.44,大于1。因此,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呈均匀分布。(图1~图 5)

图1 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图2 上海故居旧居类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图3 上海遗址旧址类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图4 上海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出:故居旧居类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为1.68 千米,理论最邻近距离为7.52千米,最邻近点指数R 为0.22;遗址旧址类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为1.60 千米,理论最邻近距离rE为3.63 千米,最邻近点指数R 为0.44;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为5.30 千米,理论最邻近距离为6.29 千米,最邻近点指数R 为0.84;其他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为5.41 千米,理论最邻近距离为8.30 千米,最邻近点指数R 为0.65;这四类红色文化资源的最邻近点指数均小于1,因此都是呈凝聚分布。

通过公式计算和分布图分析,可以得到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呈均匀分布,上海故居旧居类、遗址旧址类、纪念场所类和其他类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呈凝聚分布。

四、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建议

(一)加强立法,加强上海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已经损坏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尽快修复,现存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确保不会出现改建、拆除或误拆的现象。适当时可以制定一些法律加以保护,例如超过一些年份的建筑物不得拆除,对于违法的人进行适当的处罚。另外,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上海在2017 年的时候启动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上海红色遗迹保护与开发。

另外,除了以上提到的规划,目前上海还没有确立有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立法活动的示范引领下,上海更应该认真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立法加强红色文化保护。

(二)采用多种现代技术,提高游客体验度。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纪念馆、遗址、陈列馆等其实也属于会展业,近年来上海的会展业发展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上海主要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10 个主要大型展馆,这些大型展馆都配有现代的技术创意和高科技手段,在发展上海红色文化旅游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会展业的设备,运用一些高新技术手段,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 等,建造一些红色体验馆,还原当时战争的场景,让游客们可以真实体验革命战争时期的生活,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还可以开发一些农家乐场所,让游客可以体会到革命战争时期的饮食和艰苦生活,让游客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在体验结束后,可以提供一些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纪念品,扩大上海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链,加深游客们对上海红色文化旅游的印象。

(三)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图5 上海其他类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1、上海市内各类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根据上面的邻近指数分析,在均匀分布的陵园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参观游玩。在呈凝聚分布的故居旧居类、遗址旧址类、纪念场所类和其他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可以选择一个区为游玩范围,例如徐汇区可以组成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田汉寓所——上海宋庆龄故居——龙华烈士陵园——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的旅游路线,嘉定可以组成以中共黄渡特别支部旧址——“五抗”暴动指挥中心遗址——微音阁:嘉定地下党组织活动地——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外冈游击队纪念馆——新四军江抗娄塘游击队纪念碑等为主的旅游路线。

2、上海市内其他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上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宝贵的资源来自于丰富的红色文化、上海文化和江南文化。这三种文化资源并不是矛盾的,也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相互关联、共生和整合的。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园林景区、绿色生态景区等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的旅游模式。

3、跨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上海、嘉兴南湖、南昌、井冈山、长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是中国十大革命圣地,可以利用这些将上海的红色文化旅游与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协同发展。例如可以利用中共一大会议展开上海与浙江嘉兴南湖的短程红色旅游活动;或者是以某一历史人物为线索,以他的生平为路线的长途红色旅游;遵义是内陆城市,缺少入境旅游者,而上海是重要入境口岸,今后可以把上海的境外旅游者引导到遵义旅游,开辟专门的旅游线路。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遗址革命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