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对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021-02-24□文/高雪
□文/高 雪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昆明)
[提要]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普遍的认同。在传统基础设施趋于饱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展开。本文通过对有关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理论与文献的梳理,分析云南省产业结构和新基建投资现状,探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并给出有关政策建议。
在2018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个概念。新基建是人们对基础设施的新的需求,是基础设施在新时代下新的表现形式。新基建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被写入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中央政府加大推动新基建建设落地实施,各地方政府先后发布新基建投资计划。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新基建的建设对于作为经济发展滞后省份之一的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制,提出政府在进行新基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新型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延续,本质上是公共物品的一种,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其由政府部门供给要比私人部分供给更有效率。对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政府进行战略决策需要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普遍认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Aschauer(1989)第一次运用实证研究考证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作用的结论。
在国内,众多研究皆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且是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张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和规模。有的研究从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分割的关系出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国内的市场分割,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基础设施的投入与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关系,对于东部及中部地区来说,二者存在倒U 型关系,即基础设施在东、中部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最优点。而在西部则不存在明显倒U 型关系,且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反而抑制了经济增长;有的研究认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加之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当期对经济增长作用并不明显。但加入空间效应模型后,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云南省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以上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基础设施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应立足于该地区的禀赋结构,符合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作用,而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投入首先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禀赋结构,进而适应该禀赋结构并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得到发展。因此,本文运用规范分析根据新基建建设对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为前提,探究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新基建的投入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机制。并结合现状分析当前云南省在进行新基建建设布局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云南省现状分析
(一)云南省新基建现状分析
1、新基建建设进程加快。2020 年两会过后,云南省政府以新基建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为指导,一批新项目正加紧实施落地。这些项目涵盖5G、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2020 年8 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 年)》,该方案强调加快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8 月10 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基建项目(2020-2022 年)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积极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
2、建设规模庞大。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20 年8月10 日同时公布了2020~2022 年云南省新基建项目表,包括打造5G 网络、补齐网络短板、大力发展物联网、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构建绿色数据中心高效算力平台、构建数字生态环保支撑体系等22 个方面,共计702 个项目。为支撑四大重点领域任务落地,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梳理形成了第一批“新基建”项目清单,共谋划2020~2022 年项目 665 个,项目总投资 3,776 亿元,在各省公布的数据中,云南省新基建投资规模居于前列。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图1 2010~2019 年云南省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趋势图
1、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云南省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已由 2010 年的 15.3∶44.7∶40.0 逐渐调整为 2019 年的 13.1∶34.3∶52.6。其中,第一产业占比小浮动上升后缓慢下降,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明显,第三产业占比在2011 年小幅度降低之后明显增加。在2014 年,第三产业占比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9 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近年来,云南省经济稳定增长,总体上已呈现“三、二、一”型。这种趋势符合产业结构的一般演变规律,即在以工业为主导后又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过程。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云南省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图1,数据来源:云南省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自2014 年以来,云南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占比,并逐年递升,产业结构在不断高度化,但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还不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过高,将近于全国水平的两倍,这说明农业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中仍占重要地位。这是由于云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得茶叶、咖啡以及烟草种植业发展较好。第二产业占比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工业化程度较低。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水平,这是因为旅游、文化等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结合云南省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发展程度来看,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似乎是合理的,但是结合就业结构来看,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48.44%,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37.80%,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远高于第三产业,但是产出水平却远低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出结构的不匹配意味着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还较低。(表1、表2)
三、新基建建设对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影响路径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同。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的建设涉及到更多行业的发展,面向生产与消费的诸多方面。其规模和结构能够更广泛地影响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和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助力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经济的发展会更多地依靠数字化、智能化。运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云南省政府亦十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2019 年《云南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云南省2018 年数字经济规模为4,068 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2.8%。在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依托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重要途径之一。2019 年,云南省着手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及从工业、服务业、农业、能源等四个方面实施产业数字化,以及推出数字治理化,如智慧党建、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等。新基建建设涉及的5G 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均是数字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应用到农业、制造业中,能够促进要素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推动产业间的融合以及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新基建的建设提高一个地区的禀赋结构,而更高的禀赋结构会提升产业结构至一个新的合理化高度,而新的合理化的产业结构会反过来需要与之匹配的新的禀赋结构,如此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螺旋上升促使经济实现发展。
表1 2019 年云南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一览表(单位:%)
表2 2018 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一览表(单位:%)
(二)提高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比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云南省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很大,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因素和地理条件,使得烟草、茶叶、咖啡豆等种植业占据较大比重,同时这也是许多地区的重点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适应。传统基建的建设,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的建设,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而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则能够为农产品拓宽更多的销售渠道,促使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结合,创造更多的利润。而融合基础设施能够将智能化、网络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进行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对于第二产业来说,新基建的建设可以加速云南省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转化。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全国领先的生物制药行业,以及以水力发电为主的电力生产运输业。新基建中特高压的建设能够大大提高电力的运输效率,因而云南省早已布局建设特高压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推动新业态、新形式,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加速云南省工业化步伐,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新基建投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基建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云南省依旧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相对于一些传统基础设施已经几近饱和的东部地区来说,其各项传统基础设施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一些地区仍未覆盖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依旧占据重要的位置,不能过度投资新基建而忽视传统基建的重要性。传统基础设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基建则是未来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建立在新兴技术基础之上的设施。新基建的技术含量更高,具有强大的融合和带动能力。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基础设施是新基建得以建设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新基建可以发挥技术优势,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因此,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云南省来说,传统基建与新基建要两手抓,要深刻认识这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二)合理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新基建是经济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经济实现增长的重要基础,如果新基建建设步伐落后,那么社会智能化发展的步伐就会缓慢,从而无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智慧生活的要求;但是,如果新基建建设步伐过快,又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政府财政的严重赤字。对于云南省来说,需要政府依据市场信息,逐步合理地推进新基建的建设。依据目前云南省的基础设施现状来看,其各项基础设施禀赋结构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去甚远,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应占据重要地位。而新基建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如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回报率的不确定性。因而,不能对新基建一拥而上,而要理性权衡,合理推进,作出符合云南省禀赋结构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建设规模和路线选择。
(三)完善财政政策支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基建应当由市场主导投资,政府为辅。新基建建设短期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新基建的作用不止于此,长期来看,为实现经济增长,构建智慧社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虽然具有很大公共物品的属性,但是其技术含量更高,技术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大以及投资回报率不明确的特征要求仅仅政府进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市场投资,吸引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且新基建建设投资规模较大,涉及行业更多,因而需要政府完善财政政策支持,避免造成严重财政赤字。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得政府处于引导地位,市场进行有效投资,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五、结论
新基建作为新旧动能的转换器,能够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的交易方式,将其应用到传统行业中,能够加速其升级改造,将经济结构从“物质型”转为“信息型”,创造更多的价值。云南省紧抓新基建的机遇,大力投资各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总额居全国前列。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澜湄合作等背景,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南亚博览会等政策的支持,将会大大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但是,新基建建设对技术要求高,同时需要完善的市场体制以及财政支持,云南省整体上仍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传统基础设施仍有较大建设空间,此时过度推进新基建建设不符合云南省的资源比较优势。因而对于新基建的建设云南省要合理推进建设步伐,完善政府财政政策支持,以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期通过新基建建设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