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商(7~12岁)量表的编制
——基于江浙沪鲁试验数据分析

2021-02-24张红兵王宗平

关键词:动商测试者受试者

张红兵,王宗平

(1.南京理工大学 动商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4;2.南京工程学院 体育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67)

体力活动日趋减少、坐式生活方式带来健康隐患,导致疾病、缺乏能力和死亡。在青少年儿童发育过程中,“动不起来”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据1985—2014年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比较分析,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青少年体质没有明显好转,其中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持续下降,各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每周达3次及以上1小时大强度体育锻炼的比例仅8.9%,体育锻炼强度小的比例达38.5%,体育活动是自发组织的比例占39.4%,甚至有占比8.5%的儿童青少年以写作业等度过体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的有效负荷有待提高[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及“体育”34次、“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9次,同时《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学校体育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足见“不动生疾,动皆有益”驱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的动商理念推陈出新,强调运动能力与发育“相伴相随”的综合性评价,表示个体在其年龄段综合运动能力高低。本研究通过分析江浙沪鲁的试验数据,编制7~12岁少年儿童动商量表,为进一步探索动商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一、动商内涵解析

传统运动理论普遍缺乏关注身体本身的活动与行为评价受环境和任务的影响,导致不能符合促使行为与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健康促进要求。Karl Newell基于社会生态学的理论观点,提出“个体、环境和动作任务是如何交互作用”的动作发展模型,这一模型得到研究者后续的持续研究和深化。模型建议:要理解个体如何动作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要考虑动作者(个体),而且同时要考虑环境和任务[2]。发育过程中,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随着年龄变化,直接导致运动能力的变化。因此,动商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发展规律,结合Newell模型的研究启发,动商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个体完成某些运动行为而得出,内在表现形式可以从个体参与运动的环境交互体验中得到清晰的判断。动商内涵可表征为“个体进行身体运动的能力、参与运动的环境交互体验及完成动作任务的能力”。基于动商内涵解析,划分动商量表结构,探索动商理论模型,构建测评体系。

二、量表编制实施

编制适合中国少年儿童的动商量表需要依据中国少年儿童的动商理论和具体生活经验编写测验指标,反映动商表现。根据张红兵等5~6岁儿童动商测评体系研究[3],继续深入研究编制7~12岁少年儿童动商量表。

1.指标遴选

将量表划分为三个部分,从运动能力与发育协同测评的视角。

(1)身体商数

表示个体进行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个体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FITNESSGRAM、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等测评,从BMI指数、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方面选取BMI指数(1)、2×30m折返距(2)、平板支撑(3)、1分钟跳绳(4)、坐位体前屈(5)、原地掷实心球(6)、20m倒退跑(7)等7项测试指标,发挥体质健康测试的健康促进作用,进一步修订编制身体商数分量表便于开展国际比较。

(2)行为商数

表示个体参与运动的环境交互体验,是对运动行为、运动动机、运动表现、运动认知等方面的测评。主要参考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运动行为量表、运动动机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锻炼态度量表、运动表现策略量表、运动员应激量表、体育素养测评等,从日常锻炼行为、参与运动的动机和心理体验、运动中的心理技能和策略、体育素养的基础知识和理解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创编行为商数分量表(表1)。

(3)任务商数

少年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与其身心生长发育相伴随的,身心生长发育状况可直接影响其运动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强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对于这个内在规律的认识,尚处于初步的探索和带有一定经验推测性质的阶段。任务商数表示个体完成动作任务的能力,通过个体发育过程中动作发展测试、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功能评定等发展性测评,科学认识中国少年儿童身心生长发育过程中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

表1 行为商数指标

动作发展测试参考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大肌肉群发展测试等测评的项目,任务商数指标应包含姿势、操作、手眼协调、反应等运动发育类测评共同包含的项目:举臂下蹲是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SM)动态体姿评估经典动作,应用于评估动态柔韧性和肌肉控制力;操作球测试粗大运动的发育能力;协调球测试精细动作的发育能力;反应项测试移动、爬、平衡的能力。

动作技能和功能测试依据少年儿童阶段性发育过程中的特点,编制行为、专项技能、静态控制、动态情景等项目:模仿是生活经验习得的表现,专项技能是体育教育学习的改变,弓步蹲是健身、训练的效果,动态情景演示是动作加工的智能水平。分量表项目编制说明如下:

动作28(姿势)——举臂下蹲

动作流程:(1)两腿开立,吸气手臂伸直向上;(2)呼气时,膝盖略向下弯曲,手臂保持不动;(3)蹲起,回到初始位置;(4)动作连续重复3次(如图1、图2)。

评分标准:5分,动作表现非常轻松,手臂无倾斜,无塌腰或弓腰,无膝外翻或膝内翻。

注意事项:测试者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观察受试者动作标准。

图1 举臂下蹲 图2 举臂下蹲 图3 接球

图4 踢球 图5 投掷球

动作29(操作)——操作球

动作流程:(1)拍球,一手原地连续拍球2次,随即换另一手连续拍球2次,再重复一遍;(2)接球,测试者站在离受试者5米处,将球向前上抛出,落点约在受试者头部,受试者迅速接住球(如图3);(3)踢球,将球掷向地面,球反弹后,用脚将球向前踢出5米以上,并穿过3米长的线(如图4);(4)投掷球,站在离墙壁5米处,将球用力扔向地面,反弹后击中墙面上离地1米、直径1米的圆圈(如图5);(5)运球,匀速跑步运球,控制运球5次或以上到达5米远处。

评分标准:每按照要求成功完成1个操作得1分。

动作30(手眼协调)——协调球

动作流程:(1)摆动球,一手拿住一球,摆动另一球从中心位置沿前后(如图6)、左右(如图7)方向均匀摆动,换另一手,做同样动作;(2)旋转球,一手握球,将另一球至少旋转一圈,换另一手,做同样动作(如图8);(3)弹回球,双手各握一球,平置于胸前,丢下一球,并在控制下弹回高于原平置点,换另一手,做同样动作(如图9);(4)抓球,握住一球,用弹力绳将自然放下的球弹起,高于握球手后抓回球(如图10、11);(5)抛接,按照“旋转球”将球旋转起后抛出(如图12),然后抓回(抓绳、抓球皆可)(如图13)。

图6 摆动球 图7 摆动球 图8 旋转球 图9 弹回球

图10 抓球 图11 抓球 图12 抛接 图13 抛接

评分标准:每按照要求成功完成1个动作得1分。

注意事项:握球手没有明显移动,身体没有明显慌乱,球的摆动或旋转或弹回时均匀、和缓、方向正确。

动作31(行为)——模仿

动作流程:(1)自选任意可以明显代表某一劳动、活动、行为技能的单个动作或动作组合,数量为实际年龄减5;(2)受试者向测试者报技能名称后展示自选模仿技能。

评分标准如表2。

注意事项:测试者对受试者模仿规范和创新进行优、良、差三级评价。

动作32——专项技能

动作流程:(1)自选任意运动项目1项或2项;(2)受试者向测试者报运动项目、项目动作后展示所选项目动作;(3)要求7~8岁2个动作,9~10岁3个动作,11~12岁4个动作;(4)受试者依次将自选动作向测试者展示。

评分标准如表3。

注意事项:测试者对受试者动作进行优、良、差三级评价。

动作33(静态控制)——弓步蹲

动作流程:(1)两脚开立与臀等宽,右手自肩上绕向后背,左手自腋下绕向后背,两手尽量在后背相近;(2)右脚后退适当一步,成左弓步,右膝接近地面而不触及地面,保持5秒;(3)后脚收回,相同动作,做另一侧,保持5秒(如图14、15)。

评分标准:测试者对受试者动作表现非常轻松(5分)、比较轻松(4分)、轻松(3分)、比较困难(2分)、非常困难(1分)五级评价。

图14 弓步蹲 图15 弓步蹲 图16 过平衡木

图17 踩踏 图18 爬行 图19 原地旋转

动作34——动态情景

动作流程:(1)自选任意30秒动态情景;(2)受试者向测试者报动态情景主题后开始展示,其中具有明显代表性动作数量为实际年龄减3个。

评分标准:测试者对受试者表达规范进行优(5分)、良(4分)、中(3分)、合格(2分)、不合格(1分)五级评价。

动作35——反应

动作流程:(1)受试者穿过高30cm、宽20cm、长4米的平衡木(如图16);(2)依次踩踏五角星点(每两点距离4米,不得踩踏临近的两个点,不得回踩)(如图17);(3)全方位爬行(前4米、右4米、后4米、左4米,身体任意部位触到点即可向下一个方向移动)(如图18);(4)原地旋转5圈(如图19)。

注意事项:记录测试完成时间,统计分析后制定评分标准。

2.访谈、调研

访谈、调研对象是12名从事体质健康、心理学、行为发育、动作发展等领域工作或研究超过2年以上的专家或学者,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初步确定动商量表。

3.试测

在江苏随机抽取每个年龄组男孩10名、女孩10名,进行交流、试测,根据对象对项目的认知情况、试测结果,做出评价,适当修订动商量表。

4.施测

(1)被试选取

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4省(市)随机选取7~12岁少年儿童1200名,每个年龄男孩100名、女孩100名,共计男孩600名、女孩600名,进行量表测试,是量表编制的试验阶段。

(2)施测过程

根据测试需要,制定测试手册、测试演示视频、量表记录表,并对所有测试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和培训。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首先正确示范或举例示范1次,受试者练习1次,每位受试者所有项目仅正式测试1次,测试人员现场评分和记录。其中,行为商数是对受试者进行一对一询问,其项14、17、21为反向题目,进行五级判定得分。正式测试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

三、统计与分析

1.信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评估量表信度,经检验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α系数范围界于0.60与0.80之间(表4)。据吴明隆等研究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整个量表0.60≤α系数<0.70可勉强接受、0.70≤α系数<0.80可以接受,因此本研究的量表作为一般的探索性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可接受。

表4 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

(2)效度分析

本量表根据动商内涵划分为三个维度,基于当代运动能力与发育研究基础构建分量表及测评指标,测评项目均来源于国内外信效度较好的成熟量表,在所界定内容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适当性、合理性。经专家访谈,12位相关领域专家一致认为量表内容相对独立而又可综合反映发育过程中的运动能力发展。因此,该量表内容效度良好。

2.测量统计与分析

(1)身体商数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可知7~12岁BMI指数评分标准,将本研究的身高、体重的原始分转换为等级得分(表5)。采用国际常用“标准九分”解释能力和测验结果的方法,将身体素质测试原始分数线性转化成Z-分数后,根据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2,单位为0.5个标准差,将数据按1~9分赋值,并根据年龄组水平差异适当修订,形成9级分值表(表6)。

表5 BMI指数评分标准

表6 身体素质测试原始分转9级分值表

续表6 身体素质测试原始分转9级分值表

(2)行为商数、任务商数

统计测试得分及正态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行为商数的偏度在-1.376至1.223之间、峰度在-1.271至1.472之间,任务商数的偏度在-1.376至1.223之间、峰度在-1.271至1.472之间,偏度值和峰度值均在[-1.50,1.50]范围内,属于可接受范围,行为商数、任务商数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4]。根据“标准九分”的转化方法,形成“反应”项的9级分值表(表7)。

表7 任务商数“反应”测试原始分转9级分值表

3.商值分析

(1)计算公式

根据表6、7、8等,统计试验数据,最后根据“动商(标准分)=身体商数(标准分)+行为商数(标准分)/2+任务商数(标准分)”计算动商商值。

本试验中各个年龄组统计计算:

表8 商值计算

续表8 商值计算

(2)水平差异分类及分布

根据量表得分和计算公式得分,将动商总得分转化为“标准九分”,便于比较和激发少年儿童的运动兴趣。各年龄组总体趋势如表9所示:

表9 动商得分水平差异分级

四、讨论与结论

1.量表分析

本研究在编制7~12岁少年儿童动商测评量表时,突破以往体力活动、心理机能、运动适应、动作发展、动作任务等单独测试,主要从身体机能、行为发展、动作和任务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反映“个体、环境、任务”的动态交互作用,最终确定了3个维度,即身体商数、行为商数、任务商数。综合评价少年儿童的运动商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形成了综合反映作用因素的发展性测试,弥补单一维度项目测试的不足。

2.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中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值界于0.60与0.80之间,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因此本研究中动商测试结果可靠、稳定,可以作为7~12岁少年儿童动商的测评标准。

3.常模的建立

本研究是量表编制的试验阶段,如果要建立完善的常模,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确定动商测试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中的差异,制定更为完善的标准分。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四省(市)的受试者,在区域差异及受试者教育、生活背景层次差异上显得不足,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细化和修订。

五、研究展望

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行为评定的兴起,主观的评定量表开始受到重视,量表着重评定外显行为和日常生活中各种情景下的行为表现,进入70年代,评定量表进入成熟期,富有各自特色的量表相继开始出现[5]。我国行为测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借鉴国外已有量表开发经验后,形成了一些“半自主化”测评。中国化的测评多集中于婴幼儿研究,在医学和卫生保健领域用于诊断障碍性评价,体育领域在健康问题研究方面虽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在国家层面的发声还比较少,尚未形成权威有力的测评体系建设。

现有量表从专业需求出发,只适用于解决部分健康问题,造成了量表繁多而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欠缺反映影响因素的综合性量表。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差异,测评中文修订版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特征、发展规律。因此,本土化测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编制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运动能力综合评定量表的声音也愈发强烈。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运动不足的问题,落地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施,尚待体育研究领域优化创新测评举措,发出更多的体育声音和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动商测试者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基于熵值法的动商评价体系研究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动商的社会学意义
指纹收集器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动商与其他智能商数学说的比较与辨析(二)
——动商测试量表、评价标准的探索分析*
小议语法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