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新品种池塘混养技

2021-02-24徐钢春邵乃麟高建操

科学养鱼 2021年1期
关键词:沼虾放养密度青虾

徐钢春 邵乃麟 高建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近年来,河蟹养殖模式逐渐进入高产值、高品质的时代。为加快产业转型,充分利用现有池塘资源,笔者重点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与的以“诺亚1号”为主养品种搭配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大口黑鲈4种新型池塘混养技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配合池塘生态化改造、水下森林建设、微生态制剂运用、水质调控等技术改善养殖环境,综合提升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

一、混养模式

1.河蟹与小龙虾混养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淡水小龙虾,属于螯虾科、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2 月初,放养“诺亚1 号”蟹苗,放养密度为800 只/亩,规格为 100~160 只/千克。3 月初,放养小龙虾幼虾,放养密度为25 千克/亩,规格为170~200尾/千克,一次性放足。

虾蟹混养模式中虾和蟹的放养密度都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上市规格。河蟹和小龙虾均为杂食性、偏肉食性,一定要保证饵料充足,避免虾蟹因饵料不足而相互残杀。除先期投放的螺蛳,还要定期投喂河蟹专用配合饲料。虾蟹混养以养蟹为主,投喂蟹料,而虾不专门投喂,日投喂量根据河蟹的存塘量确定,一般占其总重量的5%左右。

7 月初,小龙虾长至25~50 克/尾时就可采用水面单向开口的地笼轮捕上市。8 月-11 月中旬,应加强巡塘,防盗防漏。因为小龙虾擅长打洞,养殖后期要及时巡塘,避免因成熟的小龙虾打洞导致塘水外漏、河蟹潜逃。10 月上旬起,利用夜晚河蟹上岸的习性可以快速捕捉河蟹,大批量捕捞可以通过地笼捕捞以及清塘的方式完成。

2.河蟹与青虾混养

青虾又名日本沼虾、河虾,是我国淡水养殖业重要的经济虾类。近年来,我国青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大幅提高。

2 月初,放养“诺亚1 号”蟹苗,放养密度为800 只/亩,规格为100~160 只/千克。2 月初,第一次放养青虾,放养密度为5~10 千克/亩,规格为1 000~1 500尾/千克,一次性放足。

河蟹主要在水底爬行摄食,因此河蟹饲料要沿池塘四周进行撒喂并相对固定地点,便于观察虾蟹的摄食情况。青虾个体较小,游泳能力相对较好,蟹塘内的浮游动植物以及河蟹的残饵都是其较好的食物来源。实际生产中投饵要根据虾蟹摄食情况、天气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饲料的投喂量。

青虾养至4月中旬后即能达到起捕规格,可分批捕捞,捕大留小。7月初第二次放养青虾,放养密度为2~5 千克/亩,规格为10 000~12 000 尾/千克,一次性放足。8月初开始利用水面单向开口的地笼对青虾捕大留小,捕捞应避开河蟹、青虾的蜕壳高峰期,可一直捕到河蟹成熟上岸前。10 月上旬,采用夜捡、地笼或清塘方式进行河蟹捕捞。

3.河蟹与罗氏沼虾混养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肉味鲜嫩爽口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2 月初,放养“诺亚1 号”蟹苗,放养密度为800 只/亩,规格为100~160 只/千克。5 月初,放养罗氏沼虾幼虾,放养密度为1.5 万~3.0 万尾/亩,一次性放足。通过推迟罗氏沼虾苗放养时间,可避免大规格雄虾对最后一次蜕壳河蟹的攻击。

虾蟹混养期间,饵料以河蟹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前期和后期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3%~35%,中期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0%~32%。日投喂两次,投喂量根据蟹和虾蜕壳情况、天气情况、水质情况以及剩饵情况灵活掌握,高温季节(6-9 月)以2 小时吃完为宜,其他季节以3~4 小时吃完为宜。后期(9月及以后)适当投喂部分螺蚬肉、玉米、南瓜等,促进河蟹增肥。

10 月中旬,采用夜捡、地笼或清塘方式进行河蟹捕捞。10 月底,逐步清理蟹塘水草,随后采取拉网方式捕捞罗氏沼虾,在水温下降到16℃前须捕捞结束。

4.河蟹与加州鲈混养

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作为国内水产养殖业新兴起的淡水名特优品种,其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生长快、易起捕、适温较广、经济价值较高。

2 月初放养“诺亚1 号”蟹苗,放养密度800~1 000只/亩,规格为100~160只/千克。4月初放养加州鲈幼鱼,放养密度为1 200~1 500 尾/亩,规格为180克/尾。

蟹鲈混养期间,河蟹投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0%~35%的沉性配合饲料,鲈鱼投喂粗蛋白质含量为45%~50%的浮性配合饲料,两者投喂时间要适当间隔开,鲈鱼喂完0.5小时后再喂河蟹,均早晚各喂1次。同时,加州鲈会捕捉蟹塘内的野杂鱼以及水草的害虫——水螟蛾,而水草可持续净化水质,有利于加州鲈和河蟹的健康生长。

10 月中旬,采用夜捡、地笼或清塘方式进行河蟹捕捞。11 月初,逐步清理蟹塘水草,随后采取拉网方式捕捞加州鲈。

二、池塘生态化改造

塘口面积控制在10~15 亩,平均水深为1~1.5米,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坡面平整后用土工膜覆盖,外层用聚氯乙烯网布护坡,网布两端用土将上缘埋入土中,确保网片、土工膜与坡面紧贴。埂面宽度为3~3.5 米,池埂坡比为1∶3,以防止河蟹放苗后上岸打洞。护坡塘埂四周用高60 厘米以上的塑料板、尼龙薄膜、玻璃钢等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20 厘米。安装微孔底增氧设施,以保障水体溶氧充足。蟹种放养前1 个月(1月中旬),使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3千克/亩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三、水下森林建设

池塘消毒后7~10 天种植水草,为伊乐藻为主,黄丝草、轮叶黑藻及苦草为辅。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为1 米、行间距为1.5 米,覆盖池底面积60%左右。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河蟹销售结束后,清除塘内水草,部分水草可以越冬留种,部分可利用微生态制剂辅助进行生态化堆肥,留做下一年度水草种植的基肥。

四、微生态制剂运用

EM 菌又称有效微生物菌群,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体的10 属、80 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一种活菌制剂。按照EM 菌原液、糖蜜和水三者质量1∶1∶30 的比例加入EM菌原液,活化扩培24 小时即可使用。按照每千克河蟹50 克EM 菌原液的用量每7 天投喂1 次,促进消化吸收,提升河蟹膏黄品质。

五、蟹塘水质调控

养殖初期按照每亩水面0.5千克小球藻原液的用量补充蟹塘有益藻,并放养螺蛳300 千克/亩,净化水质、供蟹捕食。再者,放养250 克/尾左右的花白鲢3~5 尾/亩,以摄食富余藻类和浮游动物,其粪便经微生物转化,可促进水草生长,净化水质。养殖中后期,按照2亩水面1千克活化扩培液体EM菌的用量每7天全池带水泼洒1次,控制水体中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增加水体溶氧含量。每天巡塘测定水体溶氧、水温,每3天检测1次pH、氨氮、亚硝酸盐等,动态监控蟹塘水质、水位。

猜你喜欢

沼虾放养密度青虾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爱美的小青虾
浅谈广西SPF罗氏沼虾研究进展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