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解析罗氏沼虾合理投喂与病害防控技术
2021-02-24徐树晨
徐树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波研究员:罗氏沼虾功能饲料的创制与投喂技术
目前罗氏沼虾产业存在3 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养殖产量、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三者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三者间做到互相均衡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是影响罗氏沼虾的“铁壳虾”与“滴星病”,在大棚培育期未出现明显的症状,5月上、中旬放“大水”养殖近1个月,出现生长缓慢情况;虾体长5厘米以后蜕壳间隔时间延长,生长明显变慢,雌虾5厘米、雄虾6厘米性成熟,虾壳变硬,雌虾抱卵、雄虾长出“大而长”的蓝色大爪,一般情况下摄食量有所下降,但也出现“不少吃而不长大”的现象。拉网后,虾摄食量开始下降,有一部分虾在塘边缓游,并出现零星死亡。病虾靠边、侧卧,部分病虾出现虾体断裂,如胸肢、腹肢折断、尾扇不全等,有的甲壳上还有黑斑。死亡的成虾(6厘米以上)较多,肥满度较好,解剖发现虾的肝胰脏发白、肿大,有的甚至发生糜烂。三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抗生素问题。
病害暴发的根本因素在于3点。一是病原的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动物体质下降、免疫能力差,易感染疾病。二是气候环境恶变(如连阴雨、暴雨、天气闷热、昼夜温差大等)引起应激。三是养殖塘口底部污染引起生态恶变,藻相和菌相发生改变引起水质不稳定、病原滋生。环境、动物和病原三者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关系,环境变化影响养殖动物的体质和病原生物,因此要以罗氏沼虾生物学习性作为切入点。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素有淡水虾王之称,是沼虾属甲壳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属于变温动物,不耐低温;具有食性广、偏动物性饲料的特点。饲料方面,罗氏沼虾对蛋白质的需求在36%~40%,脂肪在6%~9%,还需要适量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生长方面,罗氏沼虾幼体发育2~3 天蜕壳1 次;幼虾阶段每隔4~6 天蜕壳1 次;成虾阶段每隔7~10 天蜕壳1 次;虾性成熟后,20天蜕壳1次。
罗氏沼虾在投喂时应遵循的原则:①高温季节应控制投喂量;②蜕壳期间需减少投喂;③应激、捕捞前1天应适当减料或停料;④发生病害时停料或减料,可拌EM 菌投喂;⑤大雨时停料;⑥阴天和小雨时减料;⑦急剧降温或升温时停料或减料;⑧pH 变化过大时停料或减料;⑨水体有泡沫或异味时减料或停料。
饲料选择的关键点在于4个方面。一是保肝与解毒。营养物质在肝脏内进行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脏具有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转肝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虾摄食增加,肝负担增加,要加强肝脏解毒。二是护肠与消化。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需要最大化的消化道吸收能力;肠黏膜屏障系统具有阻碍肠腔内细菌入侵和毒素吸收的功能,是应激的应答中心,动物机体中70%的黏膜免疫系统位于肠道组织中。三是补钙与促进虾蜕壳。罗氏沼虾蜕壳与硬壳都需要身体积累足够的钙,体内有足够的能量。蜕壳过程中能量不够,虾不能完整蜕壳,会死在壳中;有的虾勉强蜕壳后,没有能量躲避其他虾和保护自己,无法存活;有的虾蜕壳后,壳无法硬起来,容易被攻击而死。四是蛋白质的选择。在春季水生动物刚摄食时需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温季节病害频发时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天气变化较大或水质变化时也要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
扬州大学张晓君教授:罗氏沼虾细菌病害及病原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的罗氏沼虾幼体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江苏高邮多家罗氏沼虾育苗场溞状幼体及仔虾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研究,分析了2017-2019 年罗氏沼虾育苗期病原细菌的危害情况,一般发病率为30%~50%,有的高达80%~90%,育苗场掉苗率平均在35%,个别场家出苗率不到20%。该研究确定2017-2019年高邮及江都等地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中引起溞状幼体及仔虾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包括肠杆菌属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6种病原。罗氏沼虾散发性死亡的“滴星病”病原主要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及维氏气单胞菌。该研究为罗氏沼虾育苗及养成生产中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罗氏沼虾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非O1 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维氏气单胞菌对罗氏沼虾幼体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病原菌毒力因子检测、毒力基因检测等揭示了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非O1 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维氏气单胞菌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机制。通过病原细菌感染不同时间点的罗氏沼虾,其免疫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揭示了宿主的抗菌免疫应答反应。
为此,罗氏沼虾病原分子生物学项目组建立了罗氏沼虾重要病原细菌阴沟肠杆菌双重PCR检测技术、创伤弧菌双重PCR 检测技术、霍乱弧菌PCR与LAMP 检测技术、嗜水气单胞菌LAMP 检测技术,从而为罗氏沼虾细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便捷可行性方法,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实验室已开始使用这些技术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以后将陆续在养殖现场推广应用。
在罗氏沼虾育苗期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方面,针对引起罗氏沼虾幼体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进行药物筛选与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筛选抗菌药物,评价杀菌效果,指导育苗生产中使用药物;研制了抗病卵黄抗体,并进行罗氏沼虾幼体特异抗病营养蛋粉免疫保护力评价;筛选出对罗氏沼虾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的乳酸乳球菌JMD3-5 及贝莱斯芽孢杆菌CPA1-1。这些防控技术为罗氏沼虾幼体综合征及“滴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方法。
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综合征与病原的相关性探索研究,探索了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综合征(铁壳虾)的发生与病原的相关性。“铁虾”病毒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表达量高的病毒除去水环境、藻类中常见的病毒之外,有多条杆状病毒相关序列被鉴定出,杆状病毒毒株感染是否会导致罗氏沼虾的生长缓慢及不蜕壳的症状有待于深入研究。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综合征病虾均检测到阴沟肠杆菌。罗氏沼虾感染阴沟肠杆菌后生长差异研究表明,浸泡感染低浓度阴沟肠杆菌组罗氏沼虾养殖1个月后,感染组罗氏沼虾生长速率低于对照组;在转录水平上,阴沟肠杆菌与霍乱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能够引起肝胰腺中几丁质酶等的表达差异,阴沟肠杆菌感染是否会导致罗氏沼虾的生长缓慢有待于深入研究。
扬州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吴志强站长:高邮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拥有养殖时间久、养殖规模大、养殖效益高、养殖名气大等特点,产业链完整,形成了从上游的苗种生产到中游的饲料、药物、肥料生产、成虾养殖以及下游的捕捞、运输、销售和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以上。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罗氏沼虾养殖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种植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一批人致富,为全市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罗氏沼虾产业还面临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优质虾苗生产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高邮市已经建成18家高规格虾苗生产企业(含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和2 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20 亿尾。多年来优质虾苗生产一直不太顺利,每年只能生产出60 亿尾左右,明显不能供应本市的市场需求,缺口在一半左右。二是“铁虾”发生呈现蔓延趋势。“铁虾”为虾农俗称,实际为“生长缓慢症”或“性腺早熟症”,主要症状表现为雄虾出现蓝爪、长爪,雌虾抱卵早,患病成虾个体重低于同期正常虾苗养成成虾的50%左右,虾摄食量正常但生长缓慢,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全市每年“铁虾”病发生的比例都在3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虾产量和虾农增收。三是高温季节虾池蓝藻暴发现象频发。高密度、高蛋白质、富营养化的养殖模式以及片面追求高产都是蓝藻暴发的原因,虾农采取高密度放养(亩均放养虾苗9万尾)、高蛋白质饲料投喂(蛋白质含量42%以上)等传统的养殖模式,造成了虾池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高温季节蓝藻暴发、频发,分批捕捞上市向外排水时和每年10 月上、中旬最终清塘时短时间内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高邮市围绕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相关工作,出台了相关技术方案。
面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对策和有关建议主要为:①尽快出台罗氏沼虾养殖尾水强制性排放标准,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省级水产养殖尾水强制性排放标准;②明确执法主体,建议省有关部门明确罗氏沼虾养殖尾水不达标排放的执法主体,通过行政执法来倒逼养殖户主动实施生态养殖;③加大技术扶持力度,请主管部门和专家进一步加大对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的技术支持;④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乡镇、相关部门和养殖主体职责分工,从源头上解决好水产养殖尾水问题。
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农村局渔业科房伟平科长:河蟹塘套养大规格罗氏沼虾模式分析
浙江长兴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腹地,三省通衢,位于两小时经济圈内,素有“鱼米之乡”“东南望县”的美誉,近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同时也是浙江省淡水鱼重点产区。
长兴县养殖模式对基础设施有一定要求。①水。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善。②电。要求电力设施完备,有底部增氧设备。③塘。浅水区不低于1 米、深水区不超过1.7 米,塘底平坦,淤泥深10~15 厘米,塘埂(宽度为1~1.5米,坡比为1∶3)坚实不漏水,埂坡依次用土工布、聚乙烯筛网叠加覆盖。④路和房。要有主干道路,要有“三室两库”。
放养前准备工作方面,一是清塘消毒,放养前20 天,每亩用75~100 千克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二是施基肥,消毒后3~5天,每亩施用5千克左右复合肥或50千克左右发酵有机肥。三是设置蟹种暂养区,网围为总面积25%。四是种植水草,水草占池底面积的60%~70%,浅水区以种植苦草、轮叶黑藻为主,深水区以种植伊乐藻、黄丝草为主。苗种放养方面,蟹种于12 月底-翌年2 月底投放,规格为80~160只/千克,密度为800~1 200只/亩,配以少量青虾;鲢鳙鱼于2-3月投放,规格为50~100克/尾,密度为10~15 尾/亩;罗氏沼虾于5-6 月投放,一般投放80~120 尾/千克的虾300~500 尾/亩;螺蛳放养密度为400~500千克/亩。
养殖管理方面,一是投饲管理,饲料为配合饲料搭配玉米、南瓜等。二是水草管理,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70%。三是水位控制,水位在5月前为30~60厘米,6月底在1.2米左右,7-9月在1.5米左右。四是水质控制,勤开增氧机,施用生物制剂、钙制剂。五是病害防治,采用生态防病措施预防虾病。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水产站邵虎宝站长:江都罗氏沼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探讨
江都罗氏沼虾优质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准备、放苗前准备、苗种放养、合理投饵、调节水质、病害防治6个方面。
一是池塘准备。池塘一般为15~25 亩,东西向为宜,池埂要结实,池深为1.8~2.5 米,池埂宽为3米。在利于拉网的情况下,塘中最好设置一些内埂,这种设置主要使池水有深有浅,给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且有利于水体稳定。
二是放苗前准备。①大棚搭建。大棚面积要占池塘面积的10%~15%,便于稀放、调控温度、提高虾苗出棚的规格、增加早上市的数量。一般大棚口宽为10 米,底宽为4 米,深为1.5~2 米。每个池塘都要求有大棚,这样在5月上旬就不需要过苗,可降低过苗的损伤率,并在注足水位的情况下可抗低温。②大棚增氧。大棚增氧是提高虾苗成活率的主要环节,一般以条式或盘式微孔增氧设备为主,每20 亩池塘用两台增氧机(2 千瓦+3千瓦)。前期大棚水位浅用2千瓦功率,到4月中下旬白天用3千瓦功率、夜间使用5千瓦功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棚溶氧充足。③棚内附属物。在大棚的两边用竹枝放“两条线”,利于虾苗摄食和休息。④注水、消毒。注水时必须用80 目以上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杂鱼进入大棚,注水深度为80~100厘米;注水后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注意用漂白粉消毒必须在大棚盖膜前3天进行,否则要推迟放苗时间。⑤解毒、施肥。大棚水在放苗前用果酸类进行解毒,一般用氨基酸肥或肥水膏等有机生物肥进行肥水,在放苗进塘后两天左右施肥,具体看水中浮游动物量而定,如浮游动物多则推迟施肥时间。⑥试水。在放苗前1 天取30~50尾虾苗进行“试水”,时间为24小时,若成活率在80%以上就可以放苗。
三是苗种放养。①放养密度要根据大棚面积和放养时间来定,如果大棚占池塘面积比例在50%~60%,放苗分3 批,放苗在13 万尾/亩左右(2 月为 6 万尾/亩、3 月为 4 万尾/亩、4 月为 3 万尾/亩)。如果大棚占池塘面积比例在10%~15%,则放苗时间为3月中下旬,可一次性放苗10万尾/亩左右。②为保持大棚中温度的稳定,可根据大棚中的放苗数在棚中用膜加几道隔断,一般60~80 米加隔一道,解除隔断可根据天气和棚中温度而定。幼苗进棚时,棚中温度最好在28~30℃,放苗后5~7天可适当降低温度至26~28℃。
四是合理投饵。罗氏沼虾放苗时规格在0.8~1 厘米,主要投喂虾片和粉末饲料(1 周左右),一般每天投喂4 次,每间隔6 小时投喂1 次,夜间12 时投喂时要检查大棚中溶氧和水温变化情况。在大棚虾生长后期,可投喂一些螺蛳肉或螺蛳尾。
五是调节水质。大棚内池水一般呈绿中带黄的颜色,施用肥料以生物肥为主。施肥前必须先用果酸解毒,以确保施肥效果。要监测水质指标,pH、溶氧、氨氮和硫化氢等必须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大棚内合理增加一部分水量,加水量一次不宜过多,以防虾出现应激反应。增加水位后要及时施用有益菌,以确保棚中水质稳定。
六是病害防治。育苗阶段根据虾苗生长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对寄生虫、弧菌之类的病害进行防治,切不可乱用药、滥用药。
成功案例分析。①宋文华为一次性放苗示范户,有罗氏沼虾养殖塘口2 个,面积42 亩,大棚面积为大塘面积的10%。2020年3月28日一次性放苗460 万尾,亩放虾苗约11 万尾。7 月26 日开网(118天),至10月15日共出虾7网,合计28 330千克,亩产674.5 千克;共收虾款122.7 万元,亩均产值29 214元;共获得利润41.46万元,亩均利润9 871 元。②邵虎宝为分两次放苗的示范户,有罗氏沼虾养殖塘口2 个,面积40 亩,大棚面积占塘口面积 12%。2020 年 2 月 28 日第一次放苗 253 万尾,4 月16 日第二次放苗220 万尾,合计放苗473 万尾,亩均放虾苗11.8 万尾。6 月18 日开网(108天),至10月18日共出虾8网,合计27 970千克,亩产699.3 千克;共收虾款123.5 万元,亩均产值30 875 元;共获得利润45.4 万元,亩均利润11 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