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2021-02-24李金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动脉血基底黄芪

李金平

(河南省浚县中医院康复科 浚县 45625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前驱症状,主要因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小板聚集或血栓形成,造成血流不畅及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使后循环中终末动脉受到影响,导致血流不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造成前庭系统受累,引发眩晕[1~2]。临床一般采用的西医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而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2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30 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 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 例;年龄36~72 岁,平均年龄(53.47±10.82)岁;体质量 50~84 kg,平均体质量(61.34±10.57)kg;合并疾病:高脂血症13 例,高血压13 例,糖尿病 10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 30 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4.14±10.36)岁;体质量 51~85 kg,平均体质量(62.68±10.84)kg;合并疾病:高脂血症14 例,高血压14 例,糖尿病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主症:头晕目眩、乏困无力;次证:眼花、面色青滞或苍白;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4]。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伴随心、肝、肾脏器严重障碍;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不是因后循环缺血引起的晕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 H41024303)100 mg/次,1 次/d;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37022879)5mg/次,3 次/d;同时实施其他血压管理措施,给予调节血脂或血糖药物治疗,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黄芪赤风汤组成:黄芪15 g,赤芍3 g,防风3 g。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各15 g,柴胡12 g,当归、白术各 10 g,升麻、陈皮各 6 g,大枣 6 枚,生姜 9 片。每次温服两方合煎药汁 400 ml,2 次 /d,治疗 4 周。

1.5 评价指标 (1)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 周时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采用超声检测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测定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2)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 周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抽取清晨空腹时肘静脉血5 ml,采用血液分析仪(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全血黏度(CP)、红细胞比容(HT)、纤维蛋白原(FIB)。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LVA、RVA、BA 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cm/s,)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LVA RVA BA治疗前 对照组观察组65 65 t P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65 65 t P 17.71±3.01 17.54±3.14 0.315 0.753 25.76±5.24*32.07±9.52*4.682 0.000 19.63±2.54 20.17±2.39 1.248 0.214 25.42±4.21*31.48±10.53*4.308 0.000 18.65±2.38 18.72±2.42 0.166 0.868 26.98±4.52*32.16±10.08*3.780 0.000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CP、HT、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CP(mPa·s) HT(%) FIB(g/L)治疗前 对照组观察组65 65 t P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65 65 t P 6.51±1.48 6.47±1.45 0.156 0.877 5.56±1.02*4.72±0.81*5.200 0.000 51.46±5.28 50.74±5.17 0.786 0.434 45.27±4.33*40.62±3.76*6.537 0.000 4.71±0.36 4.69±0.35 0.321 0.749 3.24±0.32*2.96±0.28*5.309 0.000

3 讨论

临床一般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如阿司匹林和倍他司汀。其中阿司匹林不仅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5]。倍他司汀是治疗脑部疾病的常用药,能够舒张毛细血管、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脑部周围的循环血流量[6]。但临床发现,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故临床应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LVA、RVA 血流速度可直观反映左右两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BA 血流速度可反映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而血液流变学指标中CP 是指血管中全血的黏度,代表着HT 和FIB 的血小板活性和聚集能力,流动越慢则黏度越大[7];HT 可以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若血液黏度增加,会使红细胞比例增多[8];FIB 是存在于血浆中的凝固因子,其浓度增加后可与血小板表面膜上受体结合,从而形成血栓[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RVA、LVA、BA 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P、HT、FIB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时加用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可提高疗效。中医学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应从气血论治循环缺血性眩晕。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脑部血管疾病多因年事已高,脏腑亏损,阴阳不和,耗伤气血,致气血不能上荣,瘀血阻塞脉道,脉道不利,则清窍失养,最终发为眩晕,为气虚血瘀证。因此,治疗应以大补元气、活血化瘀为主。而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合用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活血化瘀之功效。因两方合之黄芪剂量最多,加人参、白术可增强益气固表、补肺健脾的功效;柴胡、升麻、生姜升举阳气;陈皮理气调中,当归、大枣补血和血;赤芍、防风祛瘀;炙甘草可调和诸药。所有药物合用一则补气,滋补五脏脾胃;二则提升中气,使清阳之气疏通清窍;三则活血化瘀,使脉络畅通。同时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不仅能扩张动脉血管,还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当归可加快脑动脉硬化后血流速度,改善脑缺血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减弱;生姜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使其兴奋,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还可抗炎杀菌;白术可降低血液黏度。因此,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动脉血流速度,与常规西药合用可提高对血流速度的改善效果。综上所述,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加快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动脉血基底黄芪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勘误声明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黄芪是个宝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