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书院文化生态体系构建

2021-02-24卢蕙娟苏康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文化

卢蕙娟,苏康敏,林 剑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县域发展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中指出“通过实施导师制、书院制等形式,建立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1];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2]书院制的研究和探索成为教育界的热点。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发挥书院制作用,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书院发展历程的梳理,阐释书院文化内涵,分析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基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经验提出书院文化生态系统构建路径与措施,以期为现代大学书院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一、相关文献探讨

书院制起源于西方,由英国住宿学院制度发展演变而来,其最大的特色是将住宿、教学、科研、文化融为一体,兼具多种功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实施住宿学院制中最典型、育人成效最显著的两所高校。奉行博雅教育理念的英国住宿学院制,其核心是“雅”,以培养文雅社会的绅士为目的[3]。英国传教士将英国书院制带至美国,之后在美国扩散开来。美式住宿学院在借鉴英式住宿学院奉行博雅教育理念的同时,将其与美国民主化社会特色相结合,探索出具有本土化内向生长的通识教育理念。美式住宿学院制注重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理解他人,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3]。

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在明清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清末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兴起而没落。中国古代书院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德行作为育人目标,学术氛围浓厚,其既是教育机关又是科研机构,讲究的是书院教育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高度融合。师生生活在同一性的空间中,通过相互切磋学问,使双方精神高度契合,从而实现教化目标[4]。

20 世纪初,住宿学院制传入我国,与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结合形成了现代书院制。2005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两所高校首先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之后,书院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2014年7月,为深入推进书院制改革,共同交流探讨书院制建设经验,7 所高校倡导成立“高校书院联盟”,书院制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截至2017年的数据统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已建有书院100多所。

二、现代书院文化的内涵与属性

根据文化体系四层次说,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应该包括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面。因而,现代书院文化的内涵也应该由物态、制度、行为以及心态四个方面要素组成。其中,书院的空间形态作为物态文化是书院文化的外壳,书院的各项保障制度是书院文化的支撑,书院中师生的行为是书院文化的外化,书院中师生的各种心理和意识是书院文化的核心。这四个文化层面相互支撑,相互影响构成完整的书院文化。如图1所示。

图1 书院文化内涵图

(一)书院心态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是书院文化的核心,是在其他书院文化合力影响下书院人员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心理思维等的改变及体现。书院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为行”,思维的改变最终才能引导学生发生行为的转变。

(二)书院制度文化层

各项制度是书院运行的有力支撑,具体包括书院中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准则规范,如书院双院制中涉及的书院、学院相关管理制度、书院人员行为准则等。因书院制中涉及书院跟学院、导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等各种关系的处理,制度化措施的制定有助于理顺书院内部各种关系,保障现代书院制顺利运行。

(三)书院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是书院文化外化的体现。各个书院通过举办常态化、个性化的活动,以各自独特的书院文化浸润学生,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形成对书院文化的认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四)书院物态文化层

书院最主要的外部显现是书院的物理空间形态,包括书院的建筑以及各类配套设施。作为师生共同居住、生活、切磋讨论的重要场所,书院具有教学、科研、学习功能。现代大学书院制必须传承中西书院的空间教化功能,将书院作为一个文化空间而不只是住宿空间来看待,充分发挥书院空间在书院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书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院职能定位难

现代书院实行“学院+书院”的双院制结构,学院跟书院各有分工。学院按学科、专业进行划分,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负责;书院则将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混合在书院空间中,通过书院文化氛围的营造,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培育。作为对西方住宿学院制的效仿,国内现代大学书院制直接在原有大学学院的基础上嵌入书院,造成了书院制高校原有组织框架的改变。在实际的运行中,因对“嵌入式”书院了解不深,运行规则认识不够,导致很多书院制高校对于书院是属于学生居住区、文化养成区亦或是科研学术区定位不明晰。对书院定位的不明晰,造成了各高校对书院实际应该具备的功能、在育人过程中应当起的作用不清晰。因而在书院制的运行过程中,出现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双院沟通难的现象,影响了双院制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

(二)文化氛围不浓厚

书院文化氛围的浓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其学习效果。古代书院一般选取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研究学习,是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有机组合,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西方书院亦是如此。但是现今很多书院制高校在引进书院制时,却只是将书院简单视为学生居住生活的场所,造成了书院生活和文化空间的分离。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外形上很好地学习了西方住宿制书院,也在书院中相应配备了咖啡馆、生活超市、会客厅等生活设施,完美扩展了书院的物理空间,但是在内核上却没有兼顾,以致书院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三)文化特色不明显

各个国家、地区在引进书院制时都不同程度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本土书院制模式和特色。个别国内高校在推行现代书院制的时候,忽略了地方特色,忽略了传统文化在书院建设中的作用,导致书院本土文化特色不鲜明。另外,书院文化特色不鲜明的又一表现是高校中各个书院的文化特色不够突出。目前虽然各个书院各有书院名称、书院章程,但是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书院文化,以致书院中举办的活动大同小异,表面上各书院活动丰富,气氛热烈,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独特的文化体验。千篇一律的书院文化建设对于高校而言,本质上也是资源的浪费。

(四)导师作用难发挥

书院中,师生同住,导师作用突出。通常导师会抽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或者学术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在生活习惯和品行塑造上影响学生。导师和学生之间不断接触、交流、探讨。导师在激发学生对各个领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完成创造性工作[5]。但是在实际施行中,导师的作用发挥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书院制对导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书院导师既是学生的教学指引者又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在学生的书院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以及高效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话,将很难胜任导师这个工作。其次,担任书院学生导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部分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本职教学工作之外,还肩负着沉重的科研任务。另外,很多高校本身教师数量就不够。在教师数量、教师本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导师制的有效落实更是困难重重。

四、现代书院文化生态体系构建路径——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于2009年晋江新校区启动建设时即规划了“书院”。2013年晋江校区正式启用,开始实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五大主题书院对应八大学院的“双院制”格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书院文化生态体系,学校书院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先后承接了近百项社会服务,有近千人次参与传统文化体验交流活动,包括美国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中菲青年互访交流游学活动、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运动员文化体验活动、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集训营、香港青年研学夏令营等等,先后被“国际大体联”“世中运”组委会指定为运动员文化体验交流基地,被晋江市授予“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学校书院文化生态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书院文化生态圈

如图2 所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紧密依托五大书院,通过双院协同、校内校外齐抓、赋能+模块管理、课程活动融合、党建思政育人五大实践模块多措并举,辅之以人员、社会、制度、评价四大保障体系解决书院运行中具体问题。

(一)五大书院奠定文化根基

学校地处泉州,有厚重的闽南文化及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学校高度重视闽南文化及非遗文化传承工作,打造泉大特色书院文化。目前学校建有金苍绣、剪纸、陶艺、印染4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日常除开展讲座、技艺传承、课程讲授外,还与学校特色专业进行共创。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致力非遗传承的专任教师。非遗已经成为“泉大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校打造泉大特色书院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依托各大书院,建设各个书院特色文化。学校目前设有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五大书院,各个书院展开不同特色文化活动。“一善”源自“日行一善”,寓意培养“心存善良”的品德。聚焦以校为家、一善一家亲理念。一善书院每年定期开展冬至家宴活动,每班一道菜,共享佳肴,欢度佳节。“双馨”源自“德艺双馨”,寓意培养“德艺兼备”的素质。书院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定期组织开展“一封家书”书画大赛、传统文化剪纸展、非遗进校园之李尧宝剪纸花灯讲座等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三创”代表“创意、创新、创业”三大精神。该书院秉承三创书院的精神,利用三创书院特有的文化气息,结合三创书院专业特色开展“创客”计划。“四实”代表“做人真实、做事踏实、基础扎实、体魄壮实”四大品质。该书院着力进行体育文化精神培养,开展以“脉动四实,悦跑悦爱”“谱写生命之歌,弘扬运动精神”为主题的定向跑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体魄壮实的目标。“八方”即四方四维,寓意汇聚“东、西、南、北”英才,培养懂得“礼、义、廉、耻”的品格。书院注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使学生牢固树立家国意识,服务八方。学校通过一个书院一个主题,开展活动,把学生在书院生活的点滴整合为塑造品行和素质的重要影响力量。

(二)五大实践推进文化建设

1.“党建+思政”夯实育人基础

学校将书院作为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托书院物理空间开展形式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成立学生社区党工委,在各书院成立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让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思政辅导员入驻书院办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将立德树人的工作做精、做实。

2.“学院+书院”打造育人载体

书院和学院一体两翼,相辅相成、协作配合。其中学院集中精力做好专业建设与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创新、产教融合等工作;书院则承担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包括党团建设、思政教育、身心健康、通识教育、素养提升、奖助贷工作、校园文化活动、日常事务管理等。书院与学院双轨并行、互为补充,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将管理与育人融入其中。

3.“课程+活动”推进育人模式

将通识教育与书院育人有机融合,推行“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以校选修课及素质教育必修课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堂内外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综合能力。

4.“校内+校外”搭建实践平台

各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多方协同,以“党团共建”“院镇共建”“志愿服务合作”等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志愿服务、项目承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既拓宽了学生实践平台,又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赋能+模块”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实行“思政+学业”双辅导员机制,学院学业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业指导与专业成长等工作,书院思政辅导员则负责学生思政教育与综合素养教育等相关工作。同时,学校在书院重点推行“辅导员+”工作模式,每个思政辅导员在负责基本学生数的基础上承担1~2 个书院专项工作,以此优化学生工作团队能力结构,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四大体系确保文化实施

1.人员保障

建设“学生党员+导生队伍+团学干部+楼层宿舍长+学生志愿者”5 支工作队伍,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成效;构建“导师+导生”两大培养支撑,聘请校内外教师、专家学者、社会贤达、企业家等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书院导师,选拔一批思想进步、学业优异、有专长的学生作为导生。以导生为主体,导师为引领,开展朋辈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

2.评价体系

基于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学生素质的需求,设立素质拓展积分制(简称“素质分”或“分”),包括学习、技能、科研、才艺、管理、劳动、身体、德育等方面的得分和扣分细则,素质拓展分共分为6大类:技能分、德育分、竞赛分、学习分、文体分和服务分。同时授权学校各职能部门、组织者一定的权限对学生行为进行加分或扣分,每月将加减分情况汇总导入系统,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及时、科学、公正。

3.制度保障

宏观层面,制定《书院章程》及书院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导师工作管理条例》等相关管理文件,为书院各项活动的顺利推行保驾护航;微观层面,通过定期撰写“成才笔记”、“人人自备工具箱”、情满主人周、长跑早锻炼、众创孵化、每日开窗等制度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4.社会支持

书院文化建设有效推动了学校对外影响力并获得了社会支持。晋江市侨台外事局、晋江团市委等部门在学校设立“华文教育基地”和“晋江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晋江市文保中心、磁灶镇政府与学校合作设立“磁灶窑陶瓷技艺传习所”;“国际大体联”、“世中运”组委会指定学校为运动员文化体验交流基地。

五、结语

作为对高校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大学书院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在书院制的实施上虽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局限。作为国内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单位,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仍在发展完善中,学校书院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目前仅完成五大书院的建设,且各个书院的文化特色还有待于继续深化。以推行书院教育来探索高教改革,仅依靠单个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书院制院校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交流相关经验。“高校书院联盟”的出现是一个好预兆,期待将来能够有更多的高校加入联盟,分享书院建设经验,推动书院制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