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与思考

2021-02-24艾尼瓦尔吐米尔袁祯燕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卷面考试成绩期末考试

艾尼瓦尔·吐米尔,袁祯燕,李 俊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而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常用指标,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不仅能够反映、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慕课资源不断完善,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 门增加到现在的12500 门,学习人数由5500 万人次到2 亿多人次。“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0年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已有168 个国家关闭了学校,许多高校采取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措施,以减轻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为了响应教育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了线上教学。我院开设的生态学课程,采用了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网)网站用北京师范大学的基础生态学课程资源进行异步SPOC 教学,并用了QQ 群、腾讯会议直播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本文以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生物科学3个班级的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总结出“混合式”在线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讨论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9—2020学年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共3个小班(1 个民族班、2 个汉族班),82 人次的学生参加了生态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以上3个不同班级,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时、考试试题题型、难度完全相同,授课使用的教材是2015年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生态学》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共7 类题型,试卷总题目38 道,试卷卷面分为100 分,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10 道)、多项选择题(10 道)、判断题(10 道)为有固定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分值50 分;简答题(5 道)、计算题(1道)、填图题(1道)和论述题(1道)为主观题,共8 道,分值50 分(见表1)。本文为了分析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影响因素,对以上82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二)方法

运用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将82名考生的总成绩输入预先设计的Excel 表,利用Excel 2010 数据处理功能进行运算并绘制图表,用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差异。

表1 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题型构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考试成绩分布分析

对我院生物科学专业2个汉族班、1个少数民族班的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班级的平均优秀率为1.10 %、良好率为6.67 %、中等率为16.67 %、及格率为32.83 %、不及格率为42.73%,见图1。平均及格率为57.11%、平均成绩为61分、平均标准差为11.4。

图1 三个班级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布

(二)少数民族班和汉族班级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本次参加考试的汉族班学生共60人,占学生总数的73.17%,少数民族班学生共22 人,占学生总数的26.83%;少数民族班卷面成绩合格共7 人,占总人数的31.82%,卷面平均分为50.05分;汉族班-1卷面成绩合格共23 人,占总人数的76.67%,卷面平均分为68 分;汉族班-2 卷面成绩合格共19 人,占总人数的63.33%,卷面平均分为64 分。3 个班级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见表2和图2。

从表2和图2得知,汉族班的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47 分,平均成绩为65.5 分,平均及格率为70 %;少数民族班的最高分为69 分,最低分为33分,平均成绩为51 分,及格率为31.82%。少数民族班的不及格率较高,为68.18%,及格分数集中分布在60~69 分之间。汉族班-1 的不及格率小于汉族班-2的不及格率,两个汉族班级的成绩集中分布在60~89 分之间,基本不属于正态分布类型。少数民族班和汉族班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及格率之间的差异较显著(p<0.05)。

(三)不同教学方式间考试成绩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找出混合式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方法对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我们把2019—2020 学年的“混合式教学”生态学期末成绩与2018—2019 学年和2017—2018 学年的传统教学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见表3和表4)。

表2 生态学期末考试各分数段人数(频率)分布[n(%)]

图2 民汉班级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

表3 传统教学方式下生态学期末考试各分数段人数(频率)分布[n(%)]

表4 不同教学方式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表4 的数据表明,传统教学模式下少数民族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及格率高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成绩和及格率,它们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汉族班的及格率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传统教学模式下少数民族班和汉族班的生态学期末成绩比混合式教学的成绩好得多。

三、结论

(一)教学方式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在较短的时间改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面授授课方式进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因为我校没有自建的生态学慕课资源,所以我们借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生态学”慕课资源,采用异步SPOC 方式授课。虽然教材一样,但是教学内容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需要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补充网上资源。所以,我们认为本次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生态学期末考试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校的课程建设资源的缺乏和教师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式的适应性不佳有关。

(二)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线上教学,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们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课堂线下教学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以讲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按要求听课、提交作业的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互联网+”线上教学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地探索和搜集网络空间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合传统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本学期我们首次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讲授生态学课程,缺乏线上线下互动、科学设置线上教学和线下作业内容的混合式教学经验。因此,我们认为本次混合式教学期末考试成绩较低的原因与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关。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我们在线下授课时注意到,正确的学习态度对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本学期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在家线上听课。虽然授课的系统有签到的功能,但很难监控学生的上课状态。另外,课前学生没有按要求对教师推送的材料进行自学、提出问题,课堂上缺乏参与互动交流,线下不自觉提交作业等因素影响期末考试成绩。

(四)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我们认为,导致少数民族班级和汉语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力、对线上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线上学习和线下完成作业及预习等环节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起主要作用。本学期,本人承担一个少数民族班级和一个汉族班级的普通生态学混合式教学任务,期末考试后通过爱课程平台的数据分析得知,少数民族班学生的课程预习、课程课件的自我学习时间较短、提交作业率较低,汉族班学生在自我学习课程课件、用学习平台跟老师互动、提交作业等方面用的时间较长,作业的完成态度较好。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是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的另外一个因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中华文化的学习是各民族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促进文化脱贫,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和早日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本次我们发现,在汉族班上课的少数民族“民考汉”学生的成绩高于民族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再次证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是学好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成绩的基础。

综上所述,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反映出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考试成绩的特点能够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隐含的一些不良因素和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生态学”混合式教学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初步得出“慕课课程”建设、教师的混合式教学经验和方法、学生的平时学习积极性和学风、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等问题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这将为今后的生态学混合式教学提供经验,为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供了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卷面考试成绩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考试分
期末考试的正确打开方式
十年
跳过去
卷面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