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以园艺类专业为例
2021-02-24张健
张健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1]。”教育部明确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2]。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深化科教融合工作,鼓励涉农高校与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协同推进科教融合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 推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性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在人才培养,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专业、科研、平台、人才等优势,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工作,将科学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1 推进科教融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水平大学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要求教师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工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改善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与教师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将高校人才优势转化为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3]。
1.2 推进科教融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我国高校已建成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高校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要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为区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还要协同推进科教融合工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1.3 推进科教融合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据调查,很多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迅速融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可见高校必须革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法,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工作,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组织管理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的科技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推进科教融合工作还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工艺引进课堂,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验室、融入创新团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5]。
2 深化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科教融合工作,但仍然存在高校师生对科教融合工作认识不够深入,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开展科教融合力度不够,给予经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不到位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科教融合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
2.1 高校师生对科教融合育人的认识不到位
涉农高校园艺类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科教融合工作的推进。园艺类专业大学生作为科教融合教学的培养对象,虽然对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但是直接融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的比例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科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直接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耗费时间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本知识的学习[6]。
2.2 高校深化科教融合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导致教学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园艺学科科研平台、项目、经费虽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部分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本科生开放度不高,严重影响科教融合工作的推进。此外,园艺类专业也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人才等优势,整合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资源,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导致园艺类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不够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7]。
2.3 高校深化科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体制不完善
涉农高校园艺类专业开展科教融合工作所需经费、资源、激励等保障体系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教学、科研出现“两张皮”现象,部分老师甚至认为,利用科研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8]。另外,涉农高校园艺类专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机制体制也没有健全,学生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在综合测评、推荐免试研究生等过程中,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甚至学生发表论文版面费等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3 深化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工作必须要加强引导,提高师生对科研反哺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确保高校能够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科教融合工作,提升园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图1)。
图1 园艺类专业深化科教融合路径
3.1 加强宣传,引导师生提升对科教融合的认识
高校要加强宣传引导,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支撑,可持续的科学研究离不开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学和科研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体[9]。引导教师从思想上认识教学的极端重要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全面认识科教融合工作,感受到启发式、研究式学习对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极端重要性,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对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科教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注重协同,深入推进高校科教融合工作
高质量的科教融合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科研资源对教学工作的反哺,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科研及创新创业资源的大力支持。因此,高校应充分整合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变科研院所、企业在科研及创新创业实战领域的优势为学校科教融合育人优势(图2)。
图2 “校院、校企”协同推进涉农专业科教融合
3.2.1充分整合校内科研资源,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涉农高校园艺专业应充分整合校内资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深化学习,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一要全面向学生开放科研创新平台,尤其是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申报“大创”基金、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等方式,积极融入教师科研团队,深入科研创新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要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加强学术科技活动向学生开放。学校要明确要求教授每年至少向学生开展一场学术报告,将自身研究成果及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并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三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成果及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教师以科研成果为支撑,编写各级各类规划教材、专著等,优先支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类成果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四要设立科教融合项目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应根据教师、学生以及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专门设立科教融合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结题着重考察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产出的科技成果。五要用好校外科研基地开展育人工作。高校应将校外各类试验站、观测站等科研基地向学生全面开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安徽农业大学不断整合地方政府资源,在安徽省各地市建成八大综合试验站,并大力向学生开放,积极吸纳园艺类专业学生参加科学与技术的调查、研究和推广实践,并针对综合试验站所在区域技术需求开展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有效提高园艺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2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创新实践平台。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推进科教融合工作,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科研领域的优势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为科研院所解决科研人员不足的问题,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科研院所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实现“校院”双赢的目标[10]。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于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协同推进科教融合领域做了大量
尝试,如“校院”联合培养学生,聘请科研院所研究员为学校兼职教授,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免试推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等,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3.2.3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战平台。高校人才培养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鉴于此,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努力提升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成功率[11]。一方面,利用寒暑假,主动将学生送入与所学专业相关企业实习,为学生理论融入实践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深入学校,参与科教融合工作,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如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引进安徽江淮园艺研究所等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目标,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3.3 优化机制,为深化科教融合提供全面保障
3.3.1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科教融合的顺利开展。高校要想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做基础,保障科教融合项目、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科专业竞赛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对师生参与科教融合取得成效的工作量认定和奖励等,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科教融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科教融合工作,并将科教融合取得的育人成效纳入年终绩效奖励范围,确保科教融合激励经费到位。
3.3.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师生推进科教融合的积极性。学校应完善“学院-平台-团队-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科教融合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在学院年终考核中,加大对人才培养成效的考核力度,特别是考核学院教
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情况;在科研平台考核中,注重将学生深入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的人数、产出的科技成果等作为重要指标;在团队考核过程中注重将团队课题吸纳参与研究的学生人数、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指导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得的奖励等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个人考核中,注重对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量的认定;在学生管理和综合测评中,注重对学生取得科研成果及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类奖项的考核。
3.3.3建立“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保障科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校院、校企”协同育人,应根据大学生在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科研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机制,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平台、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培养一批对企业具有深厚感情的高质量人才,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创业,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科研院所提供人力资源,解决其科研人员不足的难题,并为其推送优质研究生生源;为学生在深入科研院所和企业实践中提供良好的研究保障和工作环境,避免把学生当作临时劳动力。通过“校院、校企”协调育人机制的建立,保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学生在协同推进科教融合过程中都能获得应有的收获,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进而实现“校院、校企”协同推进科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