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1-11-29陈智杰陈黎
陈智杰,陈黎
(湖南省烟草公司衡阳市公司,湖南衡阳 421001)
烤烟生产具有成本高、风险较大、生产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鲜明特点[1],随着国家扶持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力度的不断加强,烟粮争地的矛盾日益加剧。烟田连作造成病虫害严重、田地肥力和肥料利用率下降、烟叶品质降低、土壤有毒物质持续积累[2],已严重制约烟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稻田,先种植烤烟,采收结束后再进行水稻种植,水稻收获后进行土地休养或种植绿肥的一种种植模式[3]。烟稻轮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衡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烤烟和水稻的病虫害发生[4-5]。推广烟稻轮作是解决烟粮争地矛盾,保障烟粮双丰收,实现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模式[6-7]。基于此,笔者总结了衡阳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推广情况,分析了推广该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今后发展烟稻轮作的策略,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研究地概况
衡阳县位于湖南中部偏南,地处五岭上升和洞庭湖下陷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452 mm,年平均气温1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0.3℃。境内有湘江及其支流蒸水,水域面积173.94 km2。衡阳县的光温资源和水利资源优越,具备良好的推广烟稻轮作的自然条件。
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衡阳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9.09万hm2以上,稻谷播种面积8.39万hm2左右,稻谷年产量57.89万t,有5个乡镇种植烤烟,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666.67 hm2以上,烤烟年产量125万kg左右,具有生产生态优质浓香型特色烟叶优势,同时具备良好的精益水稻生产技术基础,推广烟稻轮作的基础条件成熟。
2 衡阳县烟稻轮作发展现状及成效
2.1 具备良好的政策和社会条件
衡阳县的第一产业为种植业,烤烟生产和水稻生产是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生产的烤烟具备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度,衡阳县的优质稻素有“蒸阳香稻”的美称,县域重点扶持了2家烤烟专业合作社和25家水稻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龙头企业—“角山米业”打造的全国畅销品牌“角山米”对优质稻的需求巨大,已在部分区域实现“基地+合作社+品牌”的烟稻产业订单生产。
2.2 具备良好的推广区域基础
衡阳县2005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烟叶,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从2010年开始试点推广烟稻轮作模式80 hm2,烟稻轮作种植面积逐年加大,2018年超过500 hm2,2021年全县推广面积600.73 hm2,占烤烟种植面积的90.11%,烤烟平均产量1 894.5 kg/hm2,均价29.75元/kg,优质稻7 374.6 kg/hm2,按国家最低水稻保护价2.6元/kg计算,实现收入7.55万元/hm2,总收益4 537.6万元,扣除农资、人力等生产成本,盈利3.22万元/hm2,实现总盈利1 934.35万元。较非烟稻轮作相比,烤烟平均增产195.2 kg/hm2,优质稻平均增产413.6 kg/hm2。
2.3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烟稻轮作对土壤养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烟草是喜钾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对钾素有吸收偏好,而对氮素和磷素肥料的吸收利用较少,而水稻恰好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素和磷素肥料吸收更多,对钾素吸收偏少,避免了作物对某一元素的过度吸收而造成的养分失衡,从而实现了肥料的均衡利用。同时烟稻轮作属于水旱轮作,干湿交替的环境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防止土壤板结,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烤烟生产的翻耕要进行冬耕晒垡,促进了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进了还原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有效降低了土壤有毒物资对作物根系的伤害。大部分烟稻作物的病虫草害属于土传病害,烟稻轮作改变了病原菌的寄主,病原菌的繁殖受到限制,据调查发现,烟稻轮作能有效地控制烟草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减轻烟草赤星病和烟草野火病等叶斑类病害的危害。
3 衡阳县发展烟稻轮作存在的问题
3.1 烟叶种植面积受政策影响较大
烟叶生产严格执行计划管理,近年受全国烟叶库存居高不下的影响,烟叶控红线政策落地,衡阳县烟叶种植面积也出现了波动,2014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982 hm2,而2018年烟叶种植面积为405.9 hm2,仅为最高峰的41.33%,大量烟农因无烟叶种植计划而转为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进城务工,加上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物资价格持续上涨,烟叶种植效益有所下降,同时烟叶种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民种烟意愿减弱,种烟思想不坚定,严重影响了烟叶种植面积的稳定,对发展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留下了隐患。
3.2 烟叶技术落实不到位
烟叶种植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对技术落实的要求比较严格,而目前衡阳县烟叶种植主体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日趋加剧,2021年衡阳县烟农队伍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6.02%,小学及文盲占比24.09%,烟农队伍素质偏低已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以及精益化管理措施的推进,严重影响着烟叶产业的发展。基层烟叶技术员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老一辈技术员整体文化偏低、技术更新不到位,难以适应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新进的技术员多为大学生群体,眼高手低,对农村基层工作不适应,与烟农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无法精准指导烟农落实烟叶种植技术,同时掌握烟叶生产和水稻种植技术的技术员少之又少,成为制约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推广的重要因素。
3.3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衡阳县加大投入,按照“整体规划、连片打造、分步实施、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73万hm2,但仍有部分区域的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一些农田技术设施老化失修,排灌渠道损毁较为严重,农田高低不平、耕作难度大、灌溉难度大等问题突出,近年旱灾、涝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而推广烟稻轮作的田地要求较高,且均为水田,如果排涝设施建设不到位,烟田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对烟叶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成为推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4 衡阳县推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策略
4.1 优化烟叶生产布局
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执行烟叶计划资源的市场分配,重点剔除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技术落实不到位、烟叶质量较差、工业提报较少的烟区,将有限的计划资源进一步向市场需求旺盛、种植规模稳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适宜的优势产区集中,着力解决烟叶种植分散、优质烟农流失、优质烟区不稳定、良田非烟化趋势明显等矛盾的问题,努力形成供需平衡、结构互补、核心突出、优势明显的布局结构,推动全县烟叶生产布局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有烟稻轮作种植经验的烟农,发挥示范带领作用,引导周边烟农以土地流转为基础,选用适宜的水田推广发展烟稻轮作种植。
4.2 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强化生产风险保障,与气象等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灾害及时预警、防范;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情况,及时对病害进行预防,对虫害及早防治,减少灾害损失;发挥种植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按一定的标准为烟农购买烟稻种植保险,将人力无法抗拒的洪涝、雹灾、旱灾、风灾、毁灭性的黑胫病、青枯病等列入保险范围,进一步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向烟稻种植户倾斜,重点建设减灾防灾工程,强化抗灾能力,构建“设施抗灾、技术减灾、灾后救助”风险防控体系,保障烟稻轮作种植户的生产收益。
4.3 强化生产技术保障
按照烟站组织、片区管理、网格实施的生产技术组织模式,着力培养一批栽培、烘烤、评级技术能手和农业技术专家,切实提升烟叶技术员联系农民、服务农民能力。健全培训示范体系,实行县办示范片、站(点)办示范点、技术员办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分片包干、跟踪监督指导措施,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抽调基层烟站骨干力量,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对烟稻生产的全过程把关,执行驻点督查制度,确保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到位率持续提升,提高烟叶生产质量,保障水稻稳产高产,持续提高种植收益。
4.4 加强绿色高效技术落实
继续加大烟稻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在烤烟生产方面,突出抓好“土壤改良、育苗期培育适龄壮苗、移栽成长期适时早栽促管理、大田生育期水肥调控促均衡、成熟期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采收加工期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关键技术基础性研究,全面落实好土壤保育、控氮控密、三深两高(深耕、深沟、深栽,高起垄、高培土)、饼肥增香、绿色防控、成熟采收、中温中湿密集烘烤等8项成熟关键技术,确保烟叶质量稳定提升。在水稻生产方面,加大优良品种、集中专业化育秧、农药减量控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机械化等技术推广[8],系统集成烟稻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作为大面积推广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