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诺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中博西丝的人物形象塑造
2021-02-24程晓彤
程晓彤
一、古诺的生平经历
古 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法国作曲家,出身艺术世家,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列维、帕埃尔以及勒絮尔等音乐大师。古诺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宗教作品、艺术歌曲和歌剧这三个领域。他生活的时代处于古典主义晚期过渡至浪漫主义早期的充满思辨性思想大变革的时期,但他的创作一直致力于展示纯粹的法国风格。
古诺的一生中创作了13部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他创作的《费力蒙与博西丝》于1860年2月18日在巴黎歌剧院上演,该作品的影响力虽不如《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费力蒙与博西丝》脚本故事脱胎于寓言故事,有着引人深思的哲学意味,而且古诺在音乐旋律的构架上,充分的展现了人物形象的深刻性,咏叹调《他丢失了我的痕迹(Il a perdu ma trace)》是博西丝众多唱段中的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代表性唱段,在此唱段中博西丝展现出了对丈夫费力蒙感情的忠贞不渝,在她的心里天神的爱慕和权力的震慑都不足以让她忘却与费力蒙度过这平淡的一生所感受到的爱意。因此,这部作品也不失为一部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
二、歌剧剧情简介
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Philémon et Baucis)》的剧本故事是在原版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添加了对人性问题的探讨,改变了故事结局,使故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曲折离奇。
歌剧开篇展现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迫切地想知道并想验证,“凡人是否已经忘记了诚实和良心的存在,不知道羞耻,只知道仇恨和虚伪”但在人间考察了不多时就得知了真相。天神怒不可遏降下暴雨惩罚世人。但化身为凡人的众神也需要躲避暴雨的侵袭,不得不找临时的栖身之所,机缘巧合下来到了费力蒙与博西丝简陋破败的小屋。费力蒙与博西丝家徒四壁生活窘迫,但是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拿出了家里仅有的食物热情待客。朱庇特被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相亲相爱的二人感动了因此决定不惩罚他们,而要感谢二人。火神偷偷将牛奶换成了美酒,这一切都被细心的博西丝发现了。他为了让博西丝保守秘密,答应实现博西丝的一个愿望,让她和费力蒙时光倒流重返青春并再次一起慢慢变老。神眷之夜费力蒙与博西丝安然入睡,此时众神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低矮的小屋不见了,矗立着宏伟的神殿,费力蒙与博西丝也恢复了青春年华,费力蒙恢复了健壮的体魄,全然没有了年老时腿脚不便的困扰。博西丝也恢复了姣好的容貌和身段。但是从前平淡的幸福已经不属于他们了,朱庇特看到了年轻貌美的博西丝之后,便爱上了她,但是博西丝对自己的丈夫忠贞不二,果断拒绝了朱庇特,但朱庇特仍不罢休想强吻博西丝,这一幕被费力蒙碰巧看到了。费力蒙大发雷霆、妒火中烧怒斥博西丝之后,伤心离去。朱庇特为了得到博西丝,让火神为他驱策。但聪明的博西丝保持了理智,她恳求朱庇特让她的容貌衰老,躲在门后的费力蒙听到了这一切,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恳求妻子原谅。最终,朱庇特被二人的深情感动了,并降下神眷,祝福二人永远幸福。
歌剧赞美了费力蒙与博西丝二人虽生活窘迫但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歌颂了博西丝的勇敢忠贞、机智聪慧不畏惧强权敢于冲破束缚的精神,最终感动天神为追求真爱永恒的二人献上神的祝福。
三、博西丝的戏剧角色塑造
博西丝是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全剧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在博西丝的戏剧角色塑造这一部分笔者将着眼于博西丝的寓言人物形象和戏剧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寓言人物形象是基于原始寓言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戏剧人物形象是基于歌剧剧本内容进行的分析阐述。
(一)博西丝的寓言人物形象
博西丝的人物原型来自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以带有比喻性的故事解说意味深长的道理,起初以民间口头创作为主,后来才慢慢形成了收录和创编。较多使用借喻的手法,例如: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等,故事的主人公或为人,或为物。在“费力蒙与博西丝”的寓言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宙斯和赫尔墨斯乔装成乞丐至人间探访,途中路过一个村子,想要歇歇脚休息一下,顺便讨些食物充饥。他们敲了许多户人家的门,但是屡遭拒绝,最后他们来到费力蒙与博西丝简陋的小茅屋前,老两口满怀喜悦地同意了宙斯和赫尔墨斯想要借宿的请求。宙斯对其他居民的不友善感到不满决定降下神罚。费力蒙与博西丝过着一贫如洗与世无争的生活,虽不富足甚至有时颇为窘迫,但是二人乐天知足也十分恩爱,将家中仅有的食物都拿出来款待二位天神,当博西丝为二位天神倒牛奶时发现壶里的牛奶变成了美酒,并且怎么也倒不尽时,便意识到眼前的二人不是凡人。正当他们想要宰杀仅剩的一只会下蛋的鹅时,鹅却躲到了宙斯的身旁。宙斯让费力蒙不要杀害那只鹅并起身决定离开,还请老两口跟随他们到山顶躲避大洪水的侵袭。当他们一行人快到奥林匹斯山顶的时候,费力蒙与博西丝回头看到他们居住的村庄已经被大水淹没,成为了一片废墟。老两口破茅屋的原址上出现了一座豪华的神殿,宙斯任命费力蒙和博西丝做神殿的祭司,费力蒙死后化为了神殿前的橡树,博西丝化为了椴树。
博西丝的寓言人物形象是丰满的,首先从人物的生理年龄上来看,她是一位处于耳顺之年的妇人;其次,在社会地位上来看,她身处底层社会,一直忍受着贫苦带来的窘迫;最后,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她热情开朗、乐善好施并且机智聪颖。寓言在构写的时候将博西丝的社会地位与她的性格特点故意设置为一对不匹配的矛盾而存在,就是为了用博西丝的美好品质与村中其他人的自私和冷漠做出强烈的对比,以此来歌颂人性的光辉和警戒世人要与人为善。这也符合寓言用最生动凝练的语言来教育和警醒读者的体裁特征。
(二)博西丝的戏剧人物形象
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的戏剧剧本与寓言故事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本寓言在天神降下神眷之后,夫妇二人成为祭司之后故事就结束了,但歌剧剧本改变了天神神眷的内容,火神答应实现一个博西丝的愿望,因为这个神眷内容的改变,导致了剧本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使戏剧结构中增加了情节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和戏剧矛盾,通过戏剧矛盾的解决之后达到戏剧高潮,最终剧情走向结局。歌剧将剧本中戏剧结构内的时间限定由一天延长至两天,增加了戏剧冲突的可能性,也丰富了戏剧人物形象,尤其是博西丝的戏剧人物形象。
歌剧和戏剧在剧本创作方面是有着极强的共通性的,剧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考虑到“观演关系”,与观众发生联系的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角色被塑造的丰满立体,有些角色则平平无奇。因此角色类型的分类就尤为重要,角色类型一般被分为7种,分别为超凡人物;典型人物;定型角色;单一特质人物;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叙述者或歌队以及非人类角色。①
博西丝的形象与“超凡人物”的角色类型是吻合的。“超凡人物”的角色类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塑造方法,最初有着特殊社会地位的人群,例如:国王、皇后、主教、贵族们的故事活跃在舞台之上被观众们津津乐道,但到了18世纪普通人的事迹逐渐取代了皇室和贵族们的生活,成为了戏剧舞台上的主人公。这些主人公都是在某些方面有着非凡之处的人,所呈现出来的都是人类行为最极端的一面,或是最好的一面,亦可能是最坏的一面。例如,浮士德,他甘愿放弃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②因此,高于生活的角色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往往展现出来的是剧作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的复杂特性。博西丝正是剧作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类行为最好的一面的代表,她的形象吻合超凡人物的角色类型,并不是因为她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而是因为她有着乐善好施、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因此才能通过自己的才智得到神眷,成为祭司,重返青春。更是因为她无畏的反抗精神,作为一介凡人敢于反抗天神的威势,这是常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
博西丝作为全剧的中心人物,她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个升华的展现。剧中最初观众只能看到年迈的博西丝腿脚不灵便,拄着手杖缓慢前行,还要帮助同样行动不变的费力蒙,生活也颇为困窘,家中一应用度颇为陈旧,衣衫褴褛,但是博西丝和费力蒙二人异常恩爱,二人甘于平淡的生活,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倾尽所有,为观众展现出博西丝乐天的性格中带着无私的独特人格魅力。在角色塑造上我们只能够看到博西丝作为“凡人”为人善良,用心经营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享受着纯洁的爱情。
随后两位天神的到来,使我们看到了博西丝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果敢决断的判断能力,天神的身份是博西丝率先发现的,令二人重返青春的愿望也是博西丝许下的,一位足智多谋的女性形象生动鲜活的出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再次反观博西丝的愿望,我们不难看出,博西丝对费力蒙的爱。这个愿望隐喻着诱惑,在普通人的眼里有天神助力的愿望也许可以弥补现在的自己所未曾拥有的一切,就像古诺的另一部歌剧《浮士德(Faust)》中的老学究浮士德面对诱惑最终臣服于魔鬼的淫威之下。博西丝可以许下任何的愿望,可以选择金钱弥补物质上的匮乏,可以选择时间再次拥有青春的容颜,但是博西丝选择了与费力蒙再次相伴度过平淡的一生。从角色塑造上来看,此时博西丝展现出的是没有丝毫贪念的、理想化的人性在面对诱惑时的反映,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性”往往会出现在人们对“神性”的描绘之中。
当博西丝和费力蒙重返青春之后,博西丝所展现出的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不畏强权冲破一切阻碍的强大勇气,在戏剧角色塑造的层面上来讲,博西丝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此时的博西丝不仅仅只是一个看重爱情和家庭的传统女性形象,更是一个不畏强权的、拥有极大勇气的“大女主③”的形象。
博西丝这一艺术形象源于文字描写的抽象塑造,经过歌剧舞台和演员的二次创作,其形象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博西丝寓言形象与戏剧形象的相同点都聚焦于博西丝完美的“凡人特质”之上,例如:纯真善良、乐善好施、安贫乐道、忠贞不渝。而博西丝的戏剧形象中的“天神特质”,例如:不畏强权、斗霜傲雪的品质才是歌剧剧本对人物形象的最好诠释。虽然这两个艺术形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艺术形象都是要给观众一些警醒和教导。因此博西丝的形象会不断地鲜活的出现在舞台上,不断地带给观众新的思考和新的感悟。
四、博西丝的舞台角色塑造
博西丝的舞台角色塑造部分,笔者将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博西丝的音乐形象塑造,第二部分为博西丝的舞美形象塑造。
(一)博西丝的音乐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为五人,分别为由男高音饰演的费力蒙(Philémon);由女高音饰演的博西丝(Baucis);由男低音扮演的朱庇特(Jupiter);由男低音扮演的火神(Vulcan);由女高音饰演的酒神(Bacchante)。最能展现博西丝音乐人物形象的咏叹调为《他丢失了我的痕迹(Il a perdu ma trace)》,该咏叹调选自歌剧第二幕,博西丝一夜间重返青春,朱庇特被容貌姣好的博西丝深深吸引,正当朱庇特想要强吻博西丝却被费力蒙看到。
笔者将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以便论述的更加详尽。第一部分为第1至14小节,该部分为宣叙调,演唱者在演唱时语调近似于半吟诵半歌唱的状态,演唱时要注意发音和咬字,这样才能展现出,此时的博西丝在那里喃喃自语,有些手足无措,虽然博西丝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但是一个天神的爱慕和威慑力,对于博西丝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和恐惧,而且她也希望得到费力蒙的原谅。该部分音乐旋律呈现出平缓的趋势,但在乐句即将结束时出现了大跨度的起伏,目的就是要展现博西丝此时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是十分矛盾的。因此要求演唱者在此处将强弱对比的处理尽量要贴近讲话时的起伏变化,以凸显博西丝对纯洁爱情的重视程度。
第二部分为第15至64小节,该部分为抒情部分。此段前半部分钢琴伴奏为分解和弦式的三连音,伴奏织体简单,在演唱时更要突出声音的连贯抒情,音色甜美干净,气息饱满。而到第29小节开始为上行琶音的华彩片段,声音要流畅灵活,特别要注意呼吸换气的地方,当华彩片段呈上行琶音进行时音量要做到渐强处理,下行琶音是做渐弱处理。④演唱者在此部分一定要注意声音的灵活度,在练习时要注意华彩部分的音准问题。此时博西丝回忆起往昔岁月的美好画面,“小溪温柔的呢喃,温和的微风在染红的天际边,…,爱意浓浓”,在这一部分展现了回归少女年龄的博西丝回忆起了自己懵懂的爱情,在博西丝的眼里不论什么时候世界都是美好的、和善的、纯洁的。正是这种美好回忆和完美爱恋的保护才能使博西丝可以一直拥有近乎完美的人格。
第三部分为第65至179小节,第65至76小节为过渡段,唱出了博西丝对美好爱情的憧憬,音乐柔和抒情。从第77小节开始,为小快板的三拍子舞曲节奏,演唱时声音轻快灵活,注意加强每小节的重拍。而第108小节至116小节、第130至137小节是两句以三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的音阶华彩乐句,在演唱时要以每一拍的第一个音符为重音,同时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演唱。第138小节至结束句要保持乐句的平稳、快速和流畅,直到最后的华彩乐段。⑤这一部分博西丝对费力蒙的爱越是坚定,就越是展现了她丝毫不畏惧天神强权的压迫,坚定地拒绝了“强大”天神的示好,而选择走向同为凡人的费力蒙。
这首咏叹调是有着较高难度的,一旦演唱者将这首咏叹调演唱好就意味着自己的学习水平更上了一层楼,这首作品的难点不仅仅有华彩部分,还有高质量的High C和High D。全曲耗时6分39秒左右,是极其考验耐力的一首作品,因此提示演唱者在学习时切记要循序渐进,切勿好高骛远。同时这首歌曲也是最能塑造博西丝音乐人物形象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出现在戏剧矛盾最为激烈的部分,歌词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博西丝心态变化的佐证,她由最初的手足无措、忐忑不安,逐渐平静下来,回忆起与费力蒙相爱的美好时光,并坚信自己的丈夫是可以明白并理解自己无奈的处境,最终也明白自己始终是爱着费力蒙的,天神的威慑并没有对自己造成损害,至此,博西丝的音乐形象跃然纸上。
(二)博西丝的舞美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的魅力在于文学、音乐、舞蹈和舞美艺术等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舞美形象的塑造部分着重展现演员肢体表演、舞台布景设置、服装造型呈现这三大部分。
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在舞台布景的设置方面,最大力度的呈现了布景的机动性和简约主义⑥的风格。第一幕博西丝和费力蒙出场占据了舞台的左侧(以观众视角进行描述,下文亦是如此。)舞台整体光线呈现出橘黄的暖色调,左侧舞台为博西丝的生活区,此区域为最明亮的光源点,并设有炉灶、简单低矮的木椅和鹅笼,所有道具都是极轻巧简单的造型。舞台上方由大量的褐色和米色的拼接布构成,这些拼接布的布景既像船上的帆布又像简易帐篷的篷布,极力还原了博西丝和费力蒙家徒四壁的清贫景象。第二幕的舞台布景变化成为两排明亮的灯带,灯带的垂挂错落有致,在空间上将舞台的大空间分割成为前、中、后三个区域,给演员在方位上的划分了明确的区域,也给观众呈现出若隐若现的视觉遐想,更是将古典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交错感营造的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这样的布景简单有效并且节省了大量的造景成本,不失为一种创新之法,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舞台在舞美布景上力求还原、真实、华丽,但进入21世纪我们的歌剧舞台的布景便开始做减法,更多的使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来完成视觉呈现的部分。笔者也一直在思考自电影产业萌芽、发展到未来越来越成熟之后,像歌剧、舞剧、话剧、戏曲等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竞争究竟胜算几何,未来的舞台艺术又会有怎样的趋势。这一版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⑦似乎做出了新的尝试。
图中人物由左至右依次为朱庇特、博西丝、费力蒙和火神
演员的服装造型颇具现代化元素和象征性元素将人物形象加以塑造。因为故事脚本出自寓言故事,故事主人公有朱庇特等神话人物,而且奥维德的寓言故事《变形记》和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在剧情上的再创作,使歌剧脚本和后世排演时难免出现些许改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歌剧舞台上的朱庇特在服饰造型上十分近似于希腊神话的主神宙斯,朱庇特在剧中的服饰以藏蓝色为主,配以金色闪电型胸针和金色皮鞋,酒神狂欢之时出现了传统形象的希腊神的衣饰也是以藏蓝色为主加以金边刺绣。朱庇特的形象被塑造的与博西丝截然相反,这样就会形成戏剧结构中的强烈的对抗力量,通过情节向前发展对抗力量之间形成平衡之后,戏剧矛盾也会得到解决,因此剧作家才会选择将朱庇特塑造为一个有着凡人特征的天神形象。在寓言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宙斯和赫尔墨斯来到人间,而歌剧中的角色被换成了朱庇特和火神。但究其本源,朱庇特是罗马神话里统领神域和凡间的众神之王,也是古老的天空神及光明、法律之神,是罗马十二主神之首。古时候便被尊奉为拉丁联盟的佑护神,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或称他为起源于伊特鲁里亚的神,是罗马建国时最初的三主神之一。从其神格来看,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北欧的奥丁,都是起源于古印欧神话体系的天父,他们都是天父特尤斯的分支衍生神。在罗马占领希腊后,将朱庇特与希腊神王宙斯对应。同时罗马帝国晚期的诗人将宙斯神话改编,再部分套用到朱庇特身上,因此才出现了名称版本的差异。火神和赫尔墨斯也是这样的情况,在歌剧中火神的造型与现代的飞机机械修理员十分相似。
图为恢复年轻容貌的博西丝
而博西丝和费力蒙的服饰造型则略显普通,年迈的二人面部用面具进行展示,衣饰破旧,配以两种不同样式的助步器。恢复青春的二人的服装依旧简单,博西丝一袭白色落地长裙,费力蒙一身白色布衣。简单的款式与纯白的衣饰都暗示着二人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和纯洁不可玷污的爱情观。
博西丝在演唱咏叹调《他丢失了我的痕迹》的时候舞台布景方面整体呈现出简洁的风格,博西丝重返青春的年纪与古诺另一部作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年龄相仿,都是豆蔻年华青春正貌,但是呈现出的人物形象、声音形象截然不同。朱丽叶在表演上会呈现出少女的灵动活泼充满幻想,因此在表演上肢体语言会呈现出幅度较大,走位范围广,脚步幅度细碎甚至跳跃,会伴随突然地转身或踱步时戛然止步等来塑造少女时期的悸动心情。而博西丝是看过人生百态之后又重返青春,因此,在表演时并没有大开大合肢体动作来的表演人物情绪,而是用小幅度的踱步、跪立起身等动作展现她的成熟稳重。只有博西丝的肢体语言简单大方,呈现出与面容不相仿的成熟稳重,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活,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大女主形象”。
结 语
古诺的歌剧《费力蒙与博西丝》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唱段配器上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这部作品的名声虽不如古诺的其他作品那样如雷贯耳,但细细品味起来却暗含深意、引人深思。由于国内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度有限,因此笔者也希望这部作品可以重新回到观众和研究者的视线内共赏品评。■
注 释:
① [美]埃德温·威尔森.认识戏剧:插图第11版[M].朱拙尔,李伟峰,孙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8:179.
② [美]埃德温·威尔森.认识戏剧:插图第11版[M].朱拙尔,李伟峰,孙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8:180.
③ 大女主:“大女主”一词是源自电视剧和电影对女主角形象的塑造,经过剧评人和网络用户的创造和使用,最终流行起来的网络流行词汇。“大女主剧”的意思是指电影或电视剧的剧情走向是围绕着女主角的成长历程和感情走向来开展的,与之前的影视剧更加侧重表现男主角的成长,而相对弱化对女主角的描写形成对比。而且这些剧中的“大女主们”往往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例如,她们比同时代的女性更加独立且内心强大,她们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且会不惧艰难的努力去实现,也不会选择依附男性来达成目标,成长经历较为曲折,会有一段逆袭的经历。在该词汇使用时有时会做形容词使用,例如:大女主剧;有时会做名词使用,例如,大女主,此时指代与“大女主剧”中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的女性或女性形象,与之类似的词汇有“女强人”一词。
④ 法国歌剧咏叹调选集.女高音:汉文、法文[M].陶英编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8:163.
⑤ 法国歌剧咏叹调选集.女高音:汉文、法文[M].陶英编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8:163.
⑥ 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⑦ 此版本携手Orchestre Symphonique Région Centre-Val de Loire/Tours(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图尔市交响乐团)和指挥家Benjamin Pionnier共同编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