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排水棱体淤堵原因及处理措施
2021-02-24曾永强
曾永强
(广州市黄埔区金坑水库管理所,广东 广州 511363)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于2004年经过排水棱体升级,于坝脚土体与砂砾石层间增设土工布。根据此次勘察数据可知,库水位为68.53m,大坝下游坡存在大范围的湿润区且伴有多股渗水,部分排水沟底部出现多处渗水点,不利于坝体的正常使用。为准确判断坝坡的渗流稳定性状况,需对排水棱体展开全面的分析,明确其工作情况及淤堵原因,从而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措施。
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2km2,正常蓄水位74.00m,死水位51.20m,电站总装机容量500kW,以灌溉功能为主,兼具防洪、发电等多重辅助性功能,是一座综合型的中型水库。大坝设置有心墙坝,坝顶长446.0m,宽6.0m,高程79.46m。大坝上游结构体系中以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为主,于高程67.24m处设置马道,高程67.24m~55.00m范围内设置干砌块石护坡,高程55.0m以下为抛石固脚。坡面布设排水系统,建设有排水棱体装置,其顶高49.00m,为重要的排水途径。
2 水库的主要问题
1)水库浸没。水库所处位置主要为峡谷地段,从库区分布特点来看,水库为最低排泄基准面,库边未形成低洼区,岸坡以较陡的斜坡为主,坡度普遍>30°。水库浸没覆盖范围小,仅见于正常蓄水位的水边线周边区域。
2)库岸稳定。水库区分布多条冲沟,虽有松散堆积体但数量较少,基岩出露现象较为普遍。从既有运营状况来看,无大范围崩岸、滑坡事故,同时基岩岸坡形态较初期无明显变化。通过调查可知库区无不良地质,库岸基岩斜坡在完整性、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3 渗流计算模型
非饱和土的渗流遵循达西定律,且符合连续性方程的基本特点,此方面与饱和土体的渗流特性无差异。但有所不同的是,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具有变动性,易受到基质吸力的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土中含水率将发生变化[1]。综合达西定律和渗流连续性方程,可进一步生成基于非饱和土的渗流控制方程:
式中,kx、ky分别为x和y方向的渗透系数,cm/s;γw为水的重度,N/m3;θw为体积含水率;t为时间,s;μw为孔隙水压力,N/m3。
4 渗流计算及排水棱体工作性态分析
4.1 渗流计算分析
以地质勘察报告、土工试验及加固质量评价结果为基本依据,合理规划渗透分区并确定具体的渗透系数。坝体、坝基两处的渗透区数量分别为1个、2个。引入GeoStudio软件,利用该工具围绕大坝渗流问题展开有限元分析,根据排水棱体的结构特点,考虑有效运行和完全淤堵两种工况,具体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图1 排水棱体有效状态渗流计算
图2 排水棱体完全失效状态渗流计算
4.2 排水棱体工作性态分析
通过对渗流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
1)在排水棱体有效运行的条件下,坝体浸润线高程相对较低,渗水能够通过排水棱体外排,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2)在排水棱体完全失效的工况下,坝体浸润线高程将大幅提升,坝体渗水排出状态异常,均从排水棱体以上部分逸出,具体的点位高程达到53.12m。从现阶段的排水棱体工作状况来看,出逸点高程逼近下游坝体干湿分界线高程,意味着排水棱体的淤堵现象较为严重,已经失效。同时,在2013年便针对排水棱体顶部的土工布采取优化措施,对其钻孔,短期内下游坝脚水位有所下降,但经过多年使用后钻孔依然存在淤堵问题,导致坝脚水位随之提高。从实际结果来看,可充分说明现阶段排水棱体已经处于失效状态。此时坝体渗水难以快速排出,坝体浸润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坝体和坝坡两处的稳定性每况愈下。
5 淤堵原因分析
土工织物可作为滤层材料而使用,水流经该土工织物,期间大量土颗粒持续封闭土工织物孔口,发生淤堵现象,可见渗透流量持续下降,淤堵的出现将导致滤层失效[2]。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的方式探明该淤堵的作用机制,总结出较为典型的淤堵成因,具体作如下分析:
1)坝体填土成分。坝体土主要以粉质黏土和粉土居多,内含粗颗粒含量相对较少,但存在大量的细颗粒。在同等水头作用下,从水力梯度指标的角度来看,具有粉质黏土明显超过粉土的特点,进一步说明粉质黏土的渗透力相对较大。由于存在渗透力作用,导致细颗粒逐步进入土工布的孔隙内,发生淤堵现象。
2)砂垫层颗粒级配。土工布与砂垫层采取直接接触的方式,渗径相对较短,若未满足连续级配的相关要求,则细砂易进入土工布的孔隙内,随之发生淤堵。
6 基于排水棱体淤堵的建议措施
鉴于上述所提的渗流异常状况,出于维持大坝等相关结构安全运行的基本目的,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排除安全隐患。
1)基于排水棱体现状组织翻修作业。开挖处理,将土工布清理干净。考虑到坝体填土细颗粒含量偏多的特点,宜铺设砂卵石垫层,以便替换原土工布,达到反滤保护的效果,此后按照棱体的既有尺寸完整复原。
2)经过翻修处理后需注重日常观测,及时掌握排水棱体的工作状态,对处理效果作出评价,存在异常状况时可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保证坝体渗水可以快速排出。
考虑到坝体防渗效果欠佳的问题,特采取高压旋喷和土工膜相综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取坝体高程183.27m至坝基范围,对该处采取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措施,灌浆孔设置在内坡平台处,183.27m直至坝顶部分完整铺设复合土工膜。各灌浆孔按1.25m的间距标准依次布设,孔深入基岩部分的深度达0.5m。坝体单薄,坡面存在较明显的坑洼现象,总体缺乏平整性,对下游坝坡培厚的同时对坝坡面采取加固处理措施。鉴于既有排水棱体功能效果逐步下降的情况,现对其加以改造,重点处理区域为老排水棱体上游坡脚,于该处沿坝轴线方向按照3m的间距依次造孔,孔内铺反滤料并采取压实处理措施,各冲抓孔均按照3m的间距设置,孔径1m,应完全深入至老排水体,钻孔后回填1m厚的粗砂,再回填卵石。各排水孔之间开挖沟槽(基本尺寸要求为宽1m、深2m),以便与前期设置好的冲抓孔连通,于周边铺设土工布,取距沟底0.5m的位置,于该处埋设φ200mm的塑料盲管,若无误则回填砂卵石并采取压实处理措施,铺2层土工布后回填粘土。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经处理后的坝体渗透系数均在1.0×105cm/s以内,具有弱透水性的特点,以往坝体渗漏的情况不复存在。可见主体坝体的防渗加固效果良好。
3)对于副坝坝体的渗漏现象,可采用冲抓套井回填处理,沿坝顶中心线依次布孔。孔径1.1m,主井与套井中心间距设为0.865m。从现场情况来看,上游坝坡面护坡存在较明显的受损现象,因此通过砼预制块护坡。对下游坝坡采取培厚处理措施,坝顶在既有宽度的基础上扩宽,达到1.04m。通过实测结果可知,副坝坝体冲抓套井在经过回填处理后,成型的防渗心墙总体质量良好,实测渗透系数均在1.0×105cm/s以内,具有弱透水性的特点,以往下游坝体渗漏的情况不复存在。由此表明,在对副坝坝体采取防渗加固处理措施后,能够解决副坝排水棱体功能不足的问题。根据排水棱体的现有状况,对其改造处理,沿坝体轴线方向按照3m的间距标准依次钻孔,孔内铺反滤料后再采取压实处理措施,以构成排水孔;对表层采取开挖处理措施,形成导渗沟。鉴于副坝涵管异常渗漏的情况,对该处翻新,将既有的浆砌石箱涵挖除干净,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涵管。
7 设计及施工的注意事项
1)以土体特性为依据选择高性能土工布。若土体内部含大量细颗粒,此时在渗透力作用下易导致该部分颗粒进入土工布空隙,随时间的延长而堵塞土工布表面,甚至出现土工布完全失效的情况,淤堵现象异常明显。对此,必须综合考虑到土体的渗透性和颗粒组成情况,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土工布,保证其在物理、力学方面的指标均可满足要求。
2)优化砂垫层结构组成。经土工布淤堵试验可知,在砂垫层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土体颗粒向土工布转移的渗径随之延长,此时随着砂细度模数的提高,从中砂过渡至粗砂,可以发现土工布内存在的含土量也随之减少。由此表明可以适当加大砂垫层的厚度,材料方面可选择连续级配粗砂,具体应保证其细度模数稳定在3.1~3.7,将砂垫层厚度增至15cm,通过此方式可避免淤堵现象。
8 结语
受技术水平、现场环境、运营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水库的病险因素随之增加,导致其发生功能异常等情况。而水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线百姓的生命安全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需准确认识水库的既有问题,分析成因,通过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水库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社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