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2021-02-23历胤男李守峰

吉林林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沼泽盖度样方

历胤男,蔡 超,李守峰

(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长春至拉林河段高速公路是京哈高速公路的一段,地处东北三省中部的吉林省,是吉林、黒龙江两省出关达海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三省互通互联的主干线。根据交通量调查显示,高速公路交通量增加迅速,不进行改扩建,服务水平将降低,且难以满足正常的交通需求。对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会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1],为了有效分析和评价项目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公路穿越保护区的影响范围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是十分必要的[2]。

1 保护区概况

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扶余市境内,共分两个区域,包括南侧的松花江沿岸里侧区域,北侧的拉林河沿岸里侧区域[3]。保护区总面积44 225 hm2,主要保护对象是洪泛平原湿地,还有东方白鹳、丹顶鹤、大鸨等野生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

2 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影响范围

京哈高速公路于2002年9月通车,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7月批准成立,由于京哈高速公路修建于自然保护区成立前,因此,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无法移出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为公路沿线两侧1 000 m的区域。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2 232 m,其中,穿越第二松花江段1 951 m,穿越拉林河段281 m。影响评价区总面积为407.14 hm2,其中,第二松花江段323.04 hm2,拉林河段84.1 hm2。

3 调查方法

3.1 植被调查

在影响范围内的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辅以资料检索,于2015年8月在扩建公路两侧1 000 m内按乔木林、灌草丛、草地和水生植物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群落布设样方,乔木群落样方面积20 m×20 m,灌木样方面积5 m×5 m,草本样方面积2 m×2 m。记录样地的所有种类,利用GPS确定样方位置。共设置7个典型植被样方调查点[4],样方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区典型样方设置情况

3.2 动物调查

兽类调查主要采用现场环境调查和野外踪迹调查,包括足迹链、窝迹和粪便,再结合访问调查确定种类及数量等。鸟类调查主要采用样线法[5]和样点法,根据生境类型及其面积大小布设样线或样点,抽样强度高于2 %,共布设样线10条,样点20个。两栖、爬行类的活动力相对较差,调查时主要在水域和其他适合其生存的栖息地中布设8 m×8 m样方,观察并记录其种类与数量,共布设样方15个。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群落现状调查

4.1.1沼泽植物群系

该植物群落在评价区内较为常见,湿地沼泽一般指地表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生长着湿生或沼生植物,为陆地与水域之间过渡性生态系统[6,7]。

4.1.1.1芦苇-香蒲沼泽群丛

在植物群落形成初期,以芦苇为主,香蒲次之。因常年积水,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以种子植物为主,主要分布在水塘边和沼泽地里,伴有少量苔藓和蕨类植物。其代表植物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大叶章(Deyeuxiapurpurea)、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香蒲(Typhaorientalis)、荆三棱(Bolboschoenusyagara)等。土壤以沼泽土或水稻土为主,在评价区内零星分布,大量的沼泽群落现已被开垦为农田,以芦苇为优势种。

芦苇-香蒲沼泽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拉林河段公路西侧,海拔135 m,样方面积2 m×2 m,地理位置126°07′37″E、45°08′34″N,盖度0.7。芦苇-香蒲沼泽群丛调查情况见表2。

表2 芦苇-香蒲沼泽群丛调查情况

4.1.1.2水烛-稗沼泽群丛

主要分布在撂荒稻地、低洼旱地及其边缘地带,表层土壤湿度较高,但表面无明显积水,覆盖度约为70 %。主要植物为水烛(Typhaangustifolia),伴生植物有稗(Echinochloacrusgalli)、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细叶地榆(Sanguisorbatenuifoli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

水烛-稗沼泽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第二松花江段公路西侧,海拔151 m,样方面积2 m×2 m,地理位置125°53′13″E、44°49′04″N,盖度0.7。水烛-稗沼泽群丛调查情况见表3。

表3 水烛-稗沼泽群丛调查情况

4.1.2旱生草本植物群系

4.1.2.1欧李-大果榆群丛

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地势较高的固定沙丘上,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木本植物主要有欧李(Cerasushumilis)、大果榆(Ulmusmacrocarpa)、山杏(Armeniacasibirica)及兴安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等,草本植物有猪毛菜(Salsolacollina)、地锦(Euphobiahumifusa)及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等。

欧李-大果榆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拉林河段公路西侧,海拔150 m,样方面积5 m×5 m,地理位置126°07′34″E、45°08′19″N,盖度0.8。欧李-大果榆群丛调查情况见表4。

表4 欧李-大果榆群丛调查情况

4.1.2.2羊草-锐尖箭头唐松草群丛

主要分布于草甸、森林中的空地和撂荒地中。植物有羊草(Leymuschinensis)、锐尖箭头唐松(Thalictrumsimplex)、山黧豆(Lathyrusquinquenervius)、蕨麻(Potentillaanserina)、火绒草(Leontopodium)等。

羊草-锐尖箭头唐松草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拉林河段公路西侧,海拔151 m,样方面积5 m×5 m,地理位置126°07′42″E、45°08′22 N,盖度0.8。羊草-锐尖箭头唐松草群丛调查情况见表5。

表5 羊草-锐尖箭头唐松草群丛调查情况

4.1.3天然林地植被群系

4.1.3.1筐柳群丛

主要分布于低洼处及河湖两岸。筐柳(Salixlinearistipularis)喜生于土壤潮湿或短期积水的地段,是逐水而生的喜湿植物。保护区内柳树的种类及数量很多,大多是灌木种类,在排水不畅的地方,能见到连绵数里长的“柳条通”,几乎是灌木柳树的纯林。其中,乔木种类有旱柳(S.matsudana),灌木种类有筐柳等,草本植物有野古草(Arundinellaanomala)、芦苇、细叶地榆(Sanguisorbatenuifolia)等。

筐柳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第二松花江公路西侧,海拔151 m,样方面积20 m×20 m,地理位置125°53′06″E、44°48′54″N,盖度0.8。筐柳群丛调查情况见表6。

表6 筐柳群丛调查情况

4.1.3.2大果榆群丛

主要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固定沙丘上,大果榆在防风固沙方面是先锋树种,在保护区内形成了奇特的景观。伴生木本植物主要有杠柳(Periplocasepium)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苦参(Sophoraflavescens)、羊草、猪毛菜、大针茅(Stipagrandis)等。

大果榆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第二松花江公路西侧,海拔150 m,样方面积20 m×20 m,地理位置125°53′12″E、44°49′10″N,盖度0.8。大果榆群丛调查情况见表7。

表7 大果榆群丛调查情况

4.1.4人工林地植被群系

本保护区内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地,目前大多已成林,主要为人工杨树林群丛。人工小钻杨群丛(Ass.Populus×xiaozhuanica):在本自然保护区的河堤、农地及草地中,种植了许多杨树(Populuscv.),而且大多是杂交品种,长势较好。伴生植物有莳萝蒿(Artemisiaanethoides)、狗尾草、羊草、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等。

人工小钻杨群丛样方调查地点为第二松花江公路西侧,海拔150 m,样方面积20 m×20 m,地理位置125°53′19″E、44°49′10″N,盖度0.8。人工小钻杨群丛调查情况见表8。

表8 人工小钻杨群丛调查情况

4.1.5人工农地植被群系

4.1.5.1水田地植物群丛

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以人工种植水稻(Oryzasativa)为主。其伴生植物多为水田杂草,如稗、水苦荬(Veronicaundulate)、千屈菜(Lythrumsalicara)等以及喜湿的莎草科植物。

4.1.5.2旱田地植物群丛

主要分布于平坡、山岗等地,以人工栽植的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和高梁(Sorghumvulgare)为主。伴生植物皆为农田杂草,如稗、黄蒿(Artemisiaannua)、马唐(Digitalissanguinalis)、狗尾草、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等。

4.2 野生维管植物

经实地调查,扩建公路穿越保护区路域1 000 m范围内约有野生维管植物53科148种(见表9)。其中,蕨类植物3科5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9科142种。

表9 路域1 000 m范围内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统计

4.3 陆生脊椎动物

扩建公路穿越的保护区段沿线两侧为保护区的试验区。项目组在影响评价区调查记录到的陆生脊椎动物共57种,其中,两栖类4种、爬行类3种、鸟类37种、兽类13种。

在影响评价区内调查记录到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类较少,多为常见种和广布种,仅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s)和小杓鹬(Numeniusborealis),未记录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4 水生动物

在评价区内共调查记录到鱼类15种,其中,圆口纲1种、鱼纲4目7科14种。占保护区野生动物总数的6.8 %,占吉林省鱼类总数的15 %。评价区内的河流生境异质性较低,调查记录到的鱼类多为常见种,且种类较少、群数量较小。

5 结论

调查发现,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生境类型较为简单,主要因为影响评价区面积较小有关,评价区内主要生境包括水田、旱地、林地(杨树林和灌丛)和水域,且以农田为主。野生动植物数量较少,种类多为保护区内的常见种和广布种。

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范围内约有野生维管植物53科148种,其中,蕨类3科5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9科142种;野生脊椎动物72种,隶属于6纲24目41科,其中,圆口纲1目1科1种、硬骨鱼纲4目7科14种、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1科3种、鸟纲13目22科37种、哺乳纲4目7科13种。评价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白尾鹞和小杓鹬。通过此次生物多样性调查,进一步摸清影响范围内野生动植物情况,为制定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猜你喜欢

沼泽盖度样方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沼泽时代
基于数学模型研究三亚市区绿地生态破坏后盖度恢复
Passage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