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尔模型在建筑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应用*

2021-02-23傅佩萍彭建平

海峡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建筑管理

傅佩萍 彭建平

(1.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2.福建工程学院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18;3.福建工程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1 概述

随着竞争加剧,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企业利润主要源泉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足,须转变观念,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管理和运营作为赢得竞争的核心手段。

国内外研究学者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Liu等[1]构建知识产权审计体系,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进行审计,企业根据审计结果,可知晓其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存在的优缺点,从而合理配置资源。Cantu-Ortiz等[2]提出一种可循环的REPITA模型,将基础研究平台与应用衔接起来,用资源和激励催化创业生态系统,结合创业团队核心人员,制定灵活的知识产权战略,根据战略需求转让或购买技术、研发新技术和孵化企业。Gargate[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自我评价模型,探讨如何缩短从知识产权创造到商业化的时间。景锐[4]探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康鑫[5]分析高技术企业等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李潭[6]以军民结合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生存系统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已有的相关研究从区域或行业的角度开展,主要涉及软件业、教育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行业。因建筑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和技术创新过程的高复杂性和动态性,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尚未被完整构建出来,本文将结合建筑行业特点,通过对已有通用指标体系和实践调研,致力对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做出尝试。

2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性

2.1 建筑项目的独立性和时效性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是一次性,而是需要不断维护和发展,不断更新迭代和再创造,并持续申请新知识产权,从而形成一个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有别于其他行业知识产权管理拥有较为稳定的管理环境,建筑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具有一次性特点[7]。比如工程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成员会转向另一个新项目,甚至是组成一个新团队,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基于该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后续的巩固和发展,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2.2 建筑企业创新研发目的导向性

建筑企业自主研发一般由项目驱动,为更好地完成项目,虽然会产生许多创新成果,但由于这种研发工作的目的性很强,导致企业没有系统地梳理项目全过程可能产生的创新点,缺少研发源头的专利挖掘和统筹布局。

2.3 建筑项目参与方的多主体性

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主体,如业主、承包商、分包商、设计师、供应商等,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过程中,会因各主体行为、责任划分不明确,而互相推脱责任,增加建筑企业维权难度。

2.4 建筑产品地点固定性、体形庞大性和综合性

建筑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造过程需要和地基相连接,空间上具有固定性,体型较为庞大,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差异,即使使用功能相同,内部结构、原料、施工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建筑产品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土建工程,还涵盖暖通工程、水电工程等不同类型设施建设。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发展,建筑产品处在地下、高空、水下作业日益增多,内部结构日益复杂,使知识产权侵权现场取证困难。因此,知识产权权利人在项目完成后提起侵权诉讼,会增加建筑物本身和内部结构直接技术比对成本和难度。

2.5 建筑产品的公共属性

被控知识产权侵权建筑多为生产经营性质,其中大型工程项目占大多数。对于这些工程项目后续侵权责任的确定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地铁、桥梁、道路以及一些标志性建筑等,停止使用或拆除都会影响周围环境和公众利益,不仅造成审判实践中的难题,同时也加大了建筑企业在实际维权过程的困难。

3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霍尔模型的构建

3.1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作为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主体——企业,需要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创造、保护、管理和运营知识产权,为自主研发提供强有力保障,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8],如图1所示。系统在政策、市场、法律等外部环境影响下,输入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输出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等成果,经由市场反馈形成新的要素输入系统。

图1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3.2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霍尔三维模型的构建

霍尔三维模型提供系统的思维方法和视角,可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系统工程问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利用系统工程思维建立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三维结构,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产权管理三维结构

根据霍尔方法论,可以将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分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营四个阶段作为时间维,每个阶段都包括明确问题、指标选择、系统分析、实施与考核四个逻辑过程,整个管理过程所涉及的知识基础包括法律、管理以及建筑领域相关技术知识。

3.2.1 时间维

3.2.1.1 知识产权创造

知识产权创造是将输入系统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要素合理优化配置,经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产出。企业根据自身技术基础、资金情况、风险管控能力,结合外部政策、技术、市场等环境,系统分析、评估,选取最有效的研发方式。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往往会产生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建筑软件以及一些建筑作品,比如建筑物本身、建筑设计草图、设计图、施工图、建筑模型等。

3.2.1.2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输出子系统中的科技成果,防止他人侵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正当权益,起到保护作用。根据时间点可分为知识产权确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事后经验和教训总结。

对于建筑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建筑物本身、设计图、施工图等图纸、建筑模型以及建筑软件等可以采用著作权进行保护;独特的建筑作品可以注册商标或申请外观专利权;建筑施工技术、实验方法、新产品等可以申请专利或商业秘密保护。

3.2.1.3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是履行规划、人员、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实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营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架构合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执行力强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强有力的保证。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提高发明人创造积极性,优化整合系统中各项要素禀赋,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一般与研发部门相结合,设置专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登记等工作。建筑企业主要采用项目管理制,具有临时性、独特性特点,需要由各项目经理兼任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可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率,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技术动态,避免重复研究,节约资源,还可以积累维权证据,降低维权成本。有效管理知识产权创造、运营等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资料,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证据。这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尤为重要。

3.2.1.4 知识产权运营

知识产权运营是将企业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市场化,实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同时,经由市场检验反馈的信息可为后续研发提供借鉴。知识产权实施效率、知识产权获利情况是反映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估可以使企业了解外部政治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研发团队实力等各项指标情况。

知识产权效益实现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知识产权实施,利用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和保护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效益,实现知识产权中蕴含的价值;二是所有权转移或转让,以有偿出售、授权、许可的方式获得收益;三是知识产权投资与融资,应用无形资产特征,向外投资获益或作为抵押等形式为企业取得融资。

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仅处于浅层次的保护,尚未进入知识产权商业价值运作,并缺少有效的运营策略。建筑项目具有高价值和广泛技术等特点,建筑企业实施创新研发,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提升产权运营能力,将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挖掘其内在蕴含的价值,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3.2.2 知识维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三维模型中,知识维主要涉及建筑领域相关技术、知识产权、法律、管理学等知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石。

知识产权管理过程需要企业具备相关知识,提升建筑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效率。在知识产权创造阶段,企业需要具备建筑领域相关技术知识和专利信息检索能力;对知识产权的各类申请需要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功底;对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各类信息整理和存档,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发展方向有更多了解,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管理技术支撑。

3.2.3 逻辑维

为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提供清晰的思路,方便分析问题,实现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需遵循逻辑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

明确知识产权管理不同阶段的要求,提出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产权管理不同阶段提出的问题

(2)指标选择

根据表1中的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选择指标。知识产权创造需考虑R&D投入指标等[9-10];保护阶段,可从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展开工作[11];管理阶段,考虑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等指标[12];运营阶段,从技术服务能力、成本方面考虑[13-14]。通过上述的指标选择依据和层次分析法,以时间维构建一套建筑工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标体系

(3)系统分析

为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研究过程中邀请8个评审专家对建筑领域专家和知识产权管理领域专家进行打分,利用Yaahp软件计算各层判断矩阵权重和一致性检验,如表3所示。

表3 各指标权重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续表

经过层级排序,得出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排序,如表4所示。

表4 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权重

由上述分析可见,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保护占重要地位,权重达到0.4094;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权重比达0.2895;从二级指标看,企业最为关注的是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权重达到0.2286。

(4)实施与考核

根据霍尔模型在建筑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应用,建筑公司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可以借鉴上述评价标准,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制定战略、人员配置、对外联络等方面的具体工作,结合企业实际管理模式予以实施。在方案实施后企业定期进行考核,对阶段性成果及不足展开评价和分析,以便加以改进,为企业优化相关管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使得产权管理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4 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建议

根据知识产权管理三维模型和指标权重,结合建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性,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建筑施工技术、实验方法一般不属于高尖端的技术方法,容易被模仿、盗用,企业应该统筹规划和梳理项目管理全过程创新点,提高专利保护的覆盖面。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应做好相关合作单位及人员的保密工作。同时加强建筑项目知识产权保护过程的风险识别能力,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企业在申请专利时要对项目的创新技术质量进行严格审查,提高专利对研发成果的保护力度,以防止发生侵权纠纷时被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等风险。根据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特点,可在全球类似地形、气候等建造环境的地区或国家有针对性地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4.2 加大知识产权创造研发投入

自主知识产权存量、研发能力是评价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企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质量最关键指标是发明专利。因此,为了提高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授权的数量,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和完善人才鼓励机制,保持强劲创新能力和相关知识产权产出。

4.3 加强建筑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

从长远来看,企业应建立内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此项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数据库完善,利用网络工具对已申请的专利、技术研发项目过程涉及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日常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归档。同时,收录相关竞争对手拥有的专利技术,不仅可洞察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研发方向,还能方便后期企业研发项目立项前期对现有技术的检索以及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作为法律证据。

4.4 加强协调和统筹机制

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项目管理制,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完善各个项目的协调和统筹机制,形成具有关联性的网络集群,可为后续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借鉴和帮助。对建筑企业可采取矩阵型组织管理模式,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种模式可灵活控制公司资源和专业知识满足建筑项目建设需求。企业内部应组织相关领域的评审专家组,包括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知识的专家,对建筑项目中新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防止其核心技术外泄,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节省成本。另外,企业需要塑造内部知识产权文化,并通过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向全体职工灌输知识产权知识,使他们了解和认同内部知识产权文化,从而有效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建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建筑的“芯”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