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2021-02-23夏金枝吕涌娅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胎盘

杨 英 夏金枝 吕涌娅

(商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 466100)

作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PPH)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PPH 多由宫缩乏力(如多胎、巨大儿等)造成,而羊水过多以及前置胎盘和瘢痕子宫等因素也能使PPH 的发生风险大大提升[3-4]。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发生PPH 的可能性更高,对剖宫产PPH 高危产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防PPH 的发生。缩宫素是临床上治疗PPH 的首选一线药物,但该药存在受体饱和现象,单独应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时,通常联用其他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PPH 的疗效明显[6],预防性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可减小PPH 的发生率[3]。本研究旨在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PPH 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本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6 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41 岁,平均年龄(28.36±2.09)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45±1.58)周,其中初产妇29 例、经产妇19 例,多胎8 例、巨大儿7 例、瘢痕子宫9 例、羊水过多6 例、前置胎盘11 例、胎盘早剥7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4~40 岁,平均年龄(28.74±2.02)岁,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39.26±1.64)周,其中初产妇27 例、经产妇21 例,多胎9 例、巨大儿6 例、瘢痕子宫9 例、羊水过多7 例、前置胎盘10 例、胎盘早剥7 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生产次数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情况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人员均知情且自愿入组。

1.2 方法:两组产妇行相同剖宫产手术[7],胎儿娩出后,立即预防性给药。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注射液静脉注射+米索前列醇片口服+缩宫素注射液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0.01 U/mL,静脉滴注0.02~0.04 U/min,3~6 U/次,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 U;米索前列醇在服用米非司酮40~48 h 后用药,饭前一次性口服0.6 mg;缩宫素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0.01 U/mL,静脉滴注0.02~0.04 U/min,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 U[7-8]。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必要时遵医嘱隔15 min 重复给药[7]。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缩宫素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深肌注射,初始剂量为250μg;缩宫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必要时遵医嘱隔15~90min重复给药[7],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总剂量≤2mg。

1.3 观察指标:给药后,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T1)、止血时间(T2)、术后2 h 出血量(V1)、术后24 h 出血量(V2)、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贫血发生率(R1)、PPH 发生率(R2)、不良反应发生率(R3)和凝血酶原时间(T3),并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上述指标的差异。

1.4 PPH 诊断标准:产后2h 内出血量达400mL、或产后24h 内出血量达1000mL 则为PPH[9]。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分析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1、T2 和T3 的比较:观察组产妇T1、T2 和T3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T1、T2、T3 比较 (±s)

表1 两组产妇T1、T2、T3 比较 (±s)

组别 T1(min) T2(min) T3(s)对照组 4.2观察组 2.79±0.43 37.34±4.54 12.78±0.62 6±0.38 15.68±3.29 12.53±0.41 t 值 18.472 27.765 2.330 P 值 0.000 0.000 0.022

2.2 V1、V2 及Hb 的比较:观察组产妇V1 和V2均少于对照组,Hb 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V1、V2、Hb 比较 (±s)

表2 两组产妇V1、V2、Hb 比较 (±s)

组别 V1(mL) V2(mL) Hb(g/L)对照组 335.16±23.27 459.48±26.60 83.75±6.22观察组 241.17±18.52 344.25±22.39 106.23±7.25 t 值 21.896 22.961 16.304 P 值 0.000 0.000 0.000

2.3 R1 和R2 的比较:观察组产妇R1 及R2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R1、R2 比较 [n(%)]

2.4 R3 的比较:观察组产妇R3 低于对照组(χ2值=4.360,P 值=0.037),详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R3 比较 [n(%)]

3 讨论

PPH 有70%~80%是由子宫收缩乏力所致[10],临床上对于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的防治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纱条填塞术和B-Lynch 缝合术等[11-13]。然而手术防治PPH 的创伤较大,并且有切除子宫以挽救产妇生命的风险[14],因此,及时应用合理有效的药物——宫缩剂对于PPH 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5],尤其是存在PPH 高危因素的产妇,针对性地预防性给药能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子宫收缩乏力,进而减少PPH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1、T2 和T3 均短于对照组,Hb 高于对照组,V1、V2 以及R1、R2 和R3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能减短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还能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并降低术后出血量、贫血发生率以及PPH 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缩宫素的半衰期较短,用药3min后就可被机体肝肾组织清除,仅通过刺激子宫上段发挥作用,且剂量与药效间的依存关系较弱,当出现作用位点受体饱和时,即便增加缩宫素的剂量也无法达到加强子宫收缩的目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高效子宫收缩剂,能升高肌细胞钙离子浓度水平,抑制环磷酸腺苷的合成,从而发挥加强纤维原收缩的作用;还可通过促进细胞间缝隙的产生,达到改善平滑肌收缩功能的目的;此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量的同时还能明显增高Hb。另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还可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且在结构上具有灭活的效果,进而延长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活性;并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如面色潮红、腹泻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产妇均能较快地自行缓解,也不需要给予额外治疗。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PPH 中的应用价值理想,能有效降低PPH 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产妇凝血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胎盘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23例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