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2021-02-23高晓雪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神经内科

高晓雪

【摘要】目的 明确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干预。方式 划分神经内科44例急危重症患者为2组(对照组22例不给予特殊干预;观察组22例在明确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后施以护理干预),就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无论是焦虑情绪,还是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因受疾病影响,心理方面也会产生改变,所以结合其心理特点来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SAS评分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疾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内环境稳定机制远不及普通患者,其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心理问题对人体生理状态造成的影响也是很棘手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又会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这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十分不利。因此,在对这类患者从事护理工作期间,也要注意其心理状态的评估,结合存在的心理问题来施以针对性的干预,这样才能解决心理问题,保障治疗效果。

1、研究一般资料和方式

1.1一般性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为准,将我院神经内科符合急危重症判定标准的44例患者分别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共计22例,时间维度2020年10月份至2021年10月份,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呈P>0.05,详见表1: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严格按照科室规章制度从事护理工作。观察组:①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状态展开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但鉴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性,其可能难以准确填写量表,所以护理人员可以结合相关评估量表内容来对患者进行询问,代其填写,而后通过开展例会的形式来对这类患者心理状态展开分析,发现这类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a.焦虑紧张:以脑梗塞为例,这类疾病发作突然,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在入院治疗期间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所以患者多伴有焦虑紧张情绪;b.行为角色不适应:患者入院后,其对治疗环境与医护人员都是非常陌生的,短期内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生活环境变化,这也会使其承受着比较强烈的孤独失落感;c.猜疑心理:部分患者本身性格便比较敏感,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后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加重,使其表现为对护理人员的解释与宣教保持怀疑态度,甚至曲解护理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意思,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针对以上几点,建议护士长与院内心理医师取得联系,邀请其为科室内护理人员展开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基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②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务必要做到一视同仁,用真诚的服务态度与专业的护理技术来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感,对疾病治疗知识缺乏是造成心理压力加重的主要因素,所以护理人员要满足患者、家属对疾病与治疗的了解,可以协助科室宣传员定期出版黑板报,就一些科室常见病的病因表現与治疗方案展开宣教,亦可以发放文字手册来供患者、家属翻阅,在进行打针发药等工作期间也要全程贯彻口头宣教。相对来说,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这也使得其治疗费用增加,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而言也是沉重负担,所以护理人员要多从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避免实施不必要的化验检查,期间也要利用各类条件来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优化,使其安心、舒心。对于性格比较多疑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理解,就其提出疾病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着重强调当今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情况允许,护理人员可以让其他患者现身说法,这能有效缓解其存在的多疑、消极状态,随着患者病情的康复,亦可以协助其进行适当的运动,使其转移注意力。

2、研究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内容为主)发现观察组具备显著优势,呈P<0.05,详见表2:

3、研究结论

神经内科这类二级学科主要负责对各类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展开研究,像脑梗塞、三叉神经痛、脊髓炎等疾病均可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现如今,各类先进的设备与新型药物不断涌入神经内科,使上述疾病的治疗方案愈发多元化,也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干预效果。但与其他科室相比,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一些疾病预后较差,患者需长期住院接受治疗,而疾病的发生又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其更是承受着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心理痛苦。

虽然我国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但尽管如此,在对神经内科患者从事护理期间,也应就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干预。本研究发现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多伴有焦虑紧张、行为角色不适应等问题,而针对这一点,本文将护理干预用于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发现该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呈P<0.05。由此可见,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心理健康方面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而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则利于解决心理问题,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结合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行为角色不适应等问题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治疗工作顺利开展,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孙英. 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5):1.

[2]罗富群, 帅丽君.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14):2.

[3]徐媛, 罗凯. 心理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7, 4(022):187.

[4]刘爱菊. 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 2021, 42(6):3.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脑卒康复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