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2021-02-23路晓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课高职院校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积极的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把握“三全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通过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介绍,探究其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思政课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做到全方位、全程育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需要承担起应用型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1]。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可以为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提供保障,通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导,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机遇。

一、三全育人概念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出现了三全育人的概念,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中要求,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育人的机制,而在十九大中,对“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實践应用进行了明确。从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需要做到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发挥出全体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群体的作用,积极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同时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教学环境、内容、方式的优化,改善育人氛围[2]。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与重点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实施机制形成正确的认知。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缺乏对“三全育人”特点与要求的把握,所形成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实际工作没有形成特色与重点,学校与各方面的思政教育要素无法融入到高职学生的成长中,很难构建全员参与、系统化的课程体系[3]。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无法满足“三全育人”的要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课程思政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在课程思政的帮助下,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改善。但是在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意识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足够重视,所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融合浅尝辄止,使得思政教育无法渗透到课程教学中,降低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合作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全员参与,激发各个教学主体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学服务。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思政教师需要承担主要任务,同时辅导员也会开展必要的思政教育,但是针对专业课程教师来说,其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成绩的改善方面。这就造成在“三全育人”理念实施中,无法做到全员参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无法达成“三全育人”的目标。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一)把握教学重点,构建教学特色

高职院校在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开展中,必须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各项思政教育工作的措施,积极的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重点,构建教学特色,在开展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通过形成立德树人的规章制度,明确自身的教学改革方案,强化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增强教育合力,真正的落实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意识。教师必须要重视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对知识体系进行丰富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的融入方式,将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政要素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中,需要提升对过程考核的重视程度,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提升记录水平,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全面。高职院校在完善思政课“三全育人”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总结课程思政的经验,推动体制建设工作,改善工作格局,优化思政教学效果。

(三)搭建高效合作平台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发挥出全体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等群体的作用,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内容。高职院校必须要弥补当前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沟通不畅的问题,通过搭建高效的合作平台,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改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强化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为教师以及专业学生提供实时沟通的场所,满足思政课程的教学需求。

结束语: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明确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出“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育人平台,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化,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飞.“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00(001):35-37.

[2]王文华,魏友利,耿梅.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2020,No.515(21):135-137.

[3]张林红.“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与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2):93-96.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全名《“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编号:2018jyxm0097

作者简介:路晓晴 1987年6月 女 汉 安徽省砀山县 硕士 助教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课高职院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