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思考

2021-02-23朱德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朱德荣

摘要:近年来,学生教育成为当前所重视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中纳入了很多法治教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每个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新课题。为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以期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精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案例;法治意识

引言:

道德意识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息息相关。小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标准模糊,意识发展由浅显到深刻,道德评价标准由考虑行为效果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仍缺乏稳定性和全面性。

1.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校的教学意识越来越高,小学老师逐渐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是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现在部分小学老师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实践,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较高的兴趣,也无法准确理解相应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专业的老师,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开展的,他们没有受到专业培训,自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系统全面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些老师往往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刻板枯燥,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相关的知识。

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有效联系现实生活,也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是因为小学生在社会中的接触不多,无法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就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较差,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进而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己有,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水平。

2.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提升策略

2.1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的生活化

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就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教材,使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就感比较强,也能够更加自信地学习。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不拖拉”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拖拉现象,理解时间的重要性,明确生活中拖拉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改变学生的拖拉现象。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改变以往的生活态度,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良好效果,使小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2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品德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只是将品德挂在嘴边,所讲内容没有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从而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比如,当教师在进行《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程教学时,通常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概念引导,这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依旧所学知识概念处于“懵懂”状态,根本不知道课程要表达什么,教师又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这堂课程教学没有对学生带来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转变教学理念,突破教材中局限的内容,结合班级中所发生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重视对学生品德意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将今天的值日生请到讲台上,并对其提问:“你今天是负责班级中哪里的卫生?”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继续问: “那你觉得今天的值日有哪些困难?”,如果学生说有同学乱扔废纸,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既然某某同学提出了乱扔废纸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一定会说不扔废纸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不亂扔废纸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同学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要是当你们做值日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会十分头疼?”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品德意识。

2.3加大生活化案例的解读

小学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课程,而是有关部门通过分析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社会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看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一定要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法律教学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比如《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程,教师不仅要通过家庭方面来引导学生,还要对课程进行拓展,利用幸福生活作为拓展线路,将幸福提升到民族方面,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对幸福进行定义。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什么是幸福,使学生对幸福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幸福的理解还比较浅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留守儿童对幸福理解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普通的生活,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更正学生错误观念。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班级中的幸福,班级内的同学相互帮助、和谐友爱,构建了这个幸福的班级,帮助学生将幸福的概念扩大。

结论:

教育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法治教育并不是说在教学中简单的几节课中就能够完全渗透,需要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和课下时候将法治知识渗透到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联,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