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
2021-02-23黄明
黄明
摘要:微课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为主体,呈现基本的知识内容。其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识形成一定的了解,为课程的高效导入奠定基础。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保证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已经是中小学教学的“标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微课作为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教师要树立微课辅助教学的认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微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教师的思想认识决定了教学方式,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意识到微课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是先由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自己练习,但是小学生的理解力不强,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动手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微课以其方便获取和反复观看的特质,对重点难点进行解析,有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方式的把控者,一定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微课的重要价值并付诸教学实践,学校的学科科研组也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二、创新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
传统的课程录制时间一般与课堂课程时间一样,大约都在45分钟左右。而微课的时间一般在三到十几分钟左右,适合学生理解和消化。微课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视频和图片,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视频,也可以提前通过在线平台获取网络资源进行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和专业优势,进行微课的创作和内容形式创新,创设出高质量的微课内容并穿插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设计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操作和内容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借鉴新媒体的互动性,在微课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互动反馈,在微课的最后设置互动点击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将微课教学应用在课堂内外
微课的价值不只是在课堂上,在课外也有重要的作用。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很多种形式:一种是自主学习形式,如在教学生学习“Flash”时,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简易动画操作步骤的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种是学习导向的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可以起到课堂导入的作用,教师利用微课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微课并与教师的课堂讲解相结合,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补充;第三种是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微课的课前学习相当于是预习的作用,这种功能的微课一般以趣味性和悬念性的内容与形式呈现,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堂的学习期待。课后的微课主要以巩固练习和强化学习为主要目标导向,课后的作业和检测都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来实现。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网络特性,在微课的设計和应用上有着天然的便利性和亲近性。
四、教学中做到微课分类因材施教
微课的分类与因材施教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微课的内容来说,微课的分类如同第三点内容所说,在课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点的微课内容是不一样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是课程内容的重点,用于辅助教学的微课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问题导向式的内容、实践操作式的内容以及升级强化的内容等。因材施教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程度而制作的微课,有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较快,对于这种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高难度的微课内容供其学习;有的学生知识吸收较慢,就需要教师录制详细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课内外巩固学习。但在微课的应用中,教师要意识到微课的内容具有片段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在应用之前需要将某一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
五、平衡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平衡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是指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平衡微课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网络内容搜索时,微课的内容设计可以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进行相关操作内容的讲解与演示。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奇有趣的课程,学生在微机房间上课时很容易就会被电脑桌面的单机游戏或画图工具,甚至在联网状态下的视频动画播放等吸引注意力。微课的播放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应用网络的,那么如何在联网的状态下进行微课的教学且学生不被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就至关重要。因此,多数教师在微课的选取和制作时,会将内容的趣味性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内容和技能掌握才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在微课的制作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平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做到趣味性和目的性的有效结合。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必须抓住小学这一初始阶段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意识到,微课实际上就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将微课融合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83-85.
[2]梁晓梅.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