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困境与突破

2021-02-23杨江江韩瑞瑞寇振甲杨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困境初中体育

杨江江 韩瑞瑞 寇振甲 杨杰

摘要:強健的体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体育教学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其身体成长,再结合体育精神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困境

引言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实现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重视并优化体育教育,促使学生在高效的体育教学中,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困境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趣味性缺乏

兴趣教学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一些初中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认为只要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在教学中遵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可以了,但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同时,还要更有趣味性。一些初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认为将多种体育运动呈现在一节课上,比如既有田径、又有球类等,就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单一地进行运动,不能很好地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安排的情况,这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限制。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取得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就更无从谈起。

(二)体育教学评价缺乏科学、合理性

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体育教师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体育教学评价过分集中在学生的体育成绩上,过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环境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利用率不高,制约了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发挥。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将游戏活动引入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很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全面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学习中,将以往被动式的学习局面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性的学习局面。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运动和游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这样就能实现一举两得。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设计来开展兴趣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运动喜好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要清楚,并能及时、有效地将这些元素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

(二)组织丰富的活动

要想解决初中体育课堂上存在的相关问题,仅仅从课堂本身出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学生的课后活动之上,将学生的课后活动也引导到体育运动中。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课后活动,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同时建议学生劳逸结合,在休息时间可以向学校借用体育器材锻炼身体,通过课上课下对体育器材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体育课程的粘度,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育课程。另外,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响应学校的号召,鼓励学生自由安排、科学训练。而且学校社团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活动跟知识学习是有效结合的,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兴趣,增强自己的体魄。

(三)评估学生差异,注意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学生主动参与度提升的关键因素,想要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离不开对学生差异的评估及分层教学活动的设计。简单来说,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之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学生状态被动、不愿运动”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差异,设计的活动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生体育主动参与度,必须规避这一问题,在评估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不同难度的小测验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根据能力的不同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体育任务,尤其是给运动能力略显逊色的学生布置简单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任务,其体育自信也能在轻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迅速建立起来,自然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甚至生活中也能十分主动地参与运动。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构建出良好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性价值,真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一方面,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应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情感、道德素养等,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的多样化,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另一方面,以生为本开展评价。为了提升教学评价效果,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模式,促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同时,以生为本展开教学评价时,教师还应立足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结束语

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某些学校或者某些个别教师造成的。但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却是需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共同参与。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会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课程的教学质量,想办法让学生重视课堂、参与进课堂,并且爱上课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研究出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用最有效、最合理的策略实现体育课程的最高效化,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郝黎明.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参花(下),2021(7):73.

[2]张学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主动参与度提升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14):20.

[3]窦可顺.中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运动,2017(9).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困境初中体育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武术教学的相关思考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