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2021-02-23张瀚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协同公民

张瀚琳

摘要: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下,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我国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如今,中国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的今天,正是推行绿色生态理念的黄金时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解决当今生态环境难题的有效途径,对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地方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一环,理应承担着重大的生态环境治理职责。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在中国在202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中,在参评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以37.3分位居第120位。(参考:202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分析)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全球生态治理的现状以及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形势,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理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要推动政府间的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生态环境的治理形成一个集体的行动。

二、地方政府生態环境协同治理困境的成因

(一)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

长期以来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充足的财力才能继续推进生态环境的治理。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冲突之时,政府往往会选择经济效益,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指标,以提高官员政绩。

(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的矛盾性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且边界也具有模糊性。这两种生态环境的特性就造成了地方政府之间“搭便车”的心理,只想利用自然资源,用最小的环境治理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稳定、统一的协调机制,协调参与者之间利益纠纷,最终实现治理终极目标。

(三)民众、企业的的生态意识薄弱

民众和企业的生态意识较弱,也是导致地方政府与民众、企业出现矛盾的原因。民众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企业一般将股东利润作为盈利的目标,甚至会忽略自己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会被要求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创新以及生产流程改造,以此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成本造成了经济负担,加上政府对于企业转型的财政支持较少,因此企业会为了更少的成本和更大的收益选择忽略自己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对策

(一)树立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生态意识

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组织者,不仅地方政府要自身树立起协同治理的生态意识,更是要进一步促进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公民、企业共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地方政府要减少唯“GDP”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要以生态环境为主,兼顾两者的平衡。

(二)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地方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时不再是一座“孤岛”,紧靠一个地方自身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政府与政府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平台来解决两地之间的碎片化问题,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地方法规来维持生态环境治理的秩序,建立信息共享、部门合作、共同监督的平台推进两地之间的生态环境治理,以合作的方式加强两地的生态环境治理的联系。

(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公民是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公民是整个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且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维护环境参与治理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首先,要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要让公民在生活中自觉地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看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的举动,让整个社会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一种自觉性的氛围。其次是在校园里对学生要加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校园文化课程对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来达到正外部性作用。利用网络媒体等媒体技术向公民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知识,解释党和国家相关方针与政策,通过大力宣传加深公民对于政府在生态方面所做出的规划。现在手机电脑等通讯共工具已经融入到了公民生活,因此这一宣传手段具有最直接的效果。公民的生活与政府的政策是息息相关的,政府应该通过自身的引导,带领公民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中,让公民了解当下为了生态环境治理所实施的政策,听取民意、收取民智,要让公民参与其中并将行动付诸于实践,完成生态协同治理最基础的一环。

(四)地方政府引导企业绿色转型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要求企业也必须转型。以前政府对经济是先发展后治理理念,然而这样的方式永远都在无限循环,而且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就难以恢复甚至形成了不可修复性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在步入另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追求的不再是经济快速发展,已转变为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各地的企业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的绿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地方政府要对企业进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投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产,加大对绿色科技的投资力度,通过人才引进吸引相关技术人才,增加资金筹集渠道,为企业绿色转型中的技术提供支持。在生产环节,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进行清洁生产,输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环保产品,带动社会进行绿色消费、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张成福,李昊城,边晓慧. 跨域治理:模式、机制与困境[J]. 中国行政管理,2012(3):102-109.

[2]崔晶. 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自京津冀都市圈观察[J]. 改革,2013(9):138-144.

[3]司林波,聂晓云,孟卫东.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生态经济,2018,34(01):171-175.

[4]肖建华,邓集文. 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其克服[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96-99.

[5]于水,李波. 生态环境参与式治理研究[J]. 中州学刊,2016(4):80-86.田千山. 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概念与建构[J]. 行政论坛,2013(3):100-105.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协同公民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