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浅探

2021-02-23张璐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分层作业双减

张璐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教师采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树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确立了分层递进的先进教学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而且更要充分研究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定制专属于适合不同学生水平的作业要求,从而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作业中获得进步与成就感,提高数学学习效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标强调课程应实现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又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潜力得以释放。因此,笔者沿着夯实双基"与创新实践并重的思路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上的革新。这样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都享受到作业带来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加速层级之间学生的互动,最终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笔者在实践中试行了“跳一跳够得着桃子”的分层流动作业、分层评价和分层反馈三种作业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学生作业的效率和成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作业存在着“三多”:作业量多,重复作业多,全班学生共做一套题的多。通过学生作业反映出学生比较薄弱的方面是数字计算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生活应用能力、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分层作业的出发点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文本阅读;重视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重视更加复杂丰盈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从这三个方面设计数学分层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生活应用能力、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其次,分层作业是基于班级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而提出来的。在设计课下作业时,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数学练习题布置得不够科学、合理。例如,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即使耗费大量精力也难以完成练习题。这浪费了学生时间,造成了无效劳动,甚至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畏惧心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的情况,切实树立整体教学观,面向所有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个学生的数学发展。分层作业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类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布置作业、指导作业,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不科学的笼统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分层作业设计指导下能够获得最大的收获,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最后,依照学情设计。教师的任何一项活动也好,方案也罢,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合理分层设计作业首先要依照学情剥离低效无效的简单方式。科学分层不能再沿用加法的原则,而是要运用减法原则,减掉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减少让学生感到身心俱疲且枯燥无味的作业量,减轻学生身上背负的过重的学负担。

二、分层作业的落脚点

(一)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数学练习题的分层设计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多个层次,以保证分层设计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是综合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二是数学基础知识较扎实,但缺乏一定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学生;三是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提高也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实际情况来调整学生的层次。在分层作业设计时要讲究梯度,分别从“基础+提升+拓展”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二)结合差异,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数学的分层作业主要是将不同水平的作业分为“三层”,也就是说作业题要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设计针对的是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这些作业题全体学生必须都做。因为第一层次主要包括的是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而这种题一般多为简单计算和选择题。第二档次的作业题,针对的是学习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因此题型稍微复杂,多为简单综合题,比如应用题;第三档次的作业题具有拔高性质,是针对学习成绩好、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层次多为综合类型题或探索性问题,比如附加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三层次的题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定的选择性,让学生有更加自主的探索空间。

(三)根据作业的开放性分层设计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根据作业的开放性进行分层设计。对于低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学习认识1元、5元、10元等常用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次购物作业:通过让学生自主去商店或者超市购买东西,锻炼学生找零钱、算账的能力。还可灵活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笔者曾采用如下作业形式:“数学小讲师”思维导图”“画数学”数学问题探究小论文”数学日记”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分層设计作业评价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作业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对数学作业充满自心。例如,教师在评价较为优秀的学生时,评价标准设计为:完成所有作业,并全部正确,方能评为优秀。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放低评价标准,只要数学练习题正确率达到80%,就可以评为优秀。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要进一步降低评价标准,只要做对一道题给予激励,从而提高此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分层作业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很重要,要充分尊重差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以及生活环境等,都会存在差异,我们应该既关注知识、关注方法,更关注育人。当我们思考了这些问题,也就对分层作业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

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对他们的倾听反刍,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以梅.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1(31):33-34.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分层作业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