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标 巧用非连 景随情移

2021-02-23林惠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林惠

摘要:线索不明了,习作无顺序,重点不突出,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所感受到的景未融入情感是学生在写作游记时的主要問题。游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存在,贯穿学生的学习经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教学的低效来源于教师对于习作目标的认知不清、对于文体意识的辨别不明,对于教学策略的选择不清。笔者将以统编版教材四下第5单元为例,从锁定文本,精准选择目标;巧用非连,搭建语言支架;融情于景,景随情移这些大板块进行探讨分析,寻找最适用于游记类习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游记类习作;习作策略;精准施教

著名特级教师吴勇先生曾提出习作教学应该是习作知识的教学,而习作知识的传授必须目标精准,真实具体且有创生性。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时拥有文体意识,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以记事类文章为主,但也穿插了写人写景的习作内容。其中游记这种文体存在极为特殊,游记,顾名思义,指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习作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上提到的几大问题,现试想以统编教材四下第5单元的游记类主题习作单元为例,谈游记习作教学中紧扣文体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索,旨在实现学生行文有顺序、有重点、有情感的目标。

一、锁定文体 精准目标

游记是一种特殊的散文形式,行文中包含着作者的游览形程、游览景观以及游览体悟。取材范围极为广泛,所见之处,都能成为游记的一部分。游记可分为多种,有抒情性较强的,有专门写景型的,也有说理型的游记。游记种类虽多,但是有着共性。该文体文章往往以作者最直观的感受抒发为主,所描述的对象基本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描写往往较为生动,有画面感,读者赏析的时候会发现,文章线索极为明了,顺序感较突出。

在四下统编教材第5单元的单元导学页上明确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了解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而后,编者安排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在课后的交流平台中,编者反复提及要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游记,顺序也并非毫无变化的,同样结合《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学习,还可以按照事物变化的顺序来写。两则习作例文则是安排了《颐和园》与《七月的天山》,两则例文皆在课文每段的起始处安排了明显的地点转换的提示。

再者,纵观几篇课文与例文,每篇描写的景物都极有特点,金华双龙洞的孔隙、天山的野花、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谋篇布局时都做到了详略得当,分主次、抓特色。《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经典例文则是都选取了移步换景的方式来展开描述,在转换的时候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些极为自然的过渡语。

由此结合文体特征与教材提示,在教学游记时,我们需要关注的首个目标便是要学习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去描述景物,在行文中注意使用过渡句,使转换更加自然。再者便是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注意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依托表格 言之有物

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习作目标应是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清楚应该就是写作有条理,言之有序。不少学生在习作中常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流水账式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有不少学生,仅仅用极为简短的话语便轻易带过一处景物,文章内容空洞。对于这种浅层思考的学生而言,教师不提供策略方法上的指导,是毫无用处的。起始阶段的习作学生需要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做基础,而没有记录的观察,不能长久地存于学生脑海之中。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在提笔时发现无内容可写。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习作前教会累积素材的方法。对于游记来说,及时的记录能帮学生有效地记录下行程以及行程中遇到的特殊风景。

(一)伴课文 学观察

表格的实践离不开课堂的阅读教学,只有授之以渔,学生才能抓到观察的钥匙,在学习中掌握如何尝试记录表格,观察景物。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篇例文时,颐和园作为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园林之一,其美景数不胜数。但是作者却紧紧抓住了其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点进行着重阐述,做到主次分明,这一鲜明特点便是学生学习整理表格,体会文章言之有物的主要依托。

课上,通读课文后,了解众景观,抛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否把所见到的景观全写下来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文本完成表格。

借由出示的表格,学生跟着作者的视线再游颐和园,整理出了作者重点描述的几处场景,也观察发现到旅途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需要一一记录,从中了解到观察记录游览所见景物要有所侧重。同时直观的表格也引发学生思考为何要重点描写这几处?首先得确立中心内容,围绕中心展开的景物要详写,其他无关紧要的略写甚至不写。

单从表格我们只能了解到详略主次之分。怎么写具体?是我们第二步需要引导学生去记录观察的。我们可以借用如下表格进行引导。

将目标直接指向体悟作者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详细介绍特色景观。如“长廊”一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着重在表格中记录了哪些方法具体写出了长廊的特点。通过反复品词析句、朗读讨论,学生可以发现:之所以我们能如临其境地看到特色突出的长廊,是因为作者巧妙运用了翔实的数据,并采用从内到外、动静结合、等方法来介绍。相比于仅用一句话介绍的排云殿,其表达显得更为多样。进而,学生就能领悟:若要把重要景观写具体生动,就应聚焦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不同表现手法进行描写。

(二)多实践 学记录

借由课堂,我们教给了学生记录表格的方法,告知在记录素材时应该关注什么、了解什么。课堂的习得还得靠实践探索,跟随初试身手的第2小题的安排,教者可以安排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以最常见的校园为抓手,放手让学生观察记录表格。学生可以游一游校园,一路上记录下所到达的景观完成表格。由小组出动,再游校园,这一次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想要重点描写的景物,删掉无明显特点的景观,保留那些让你“一见倾心”的景点。

选好素材后,提醒学生,要学会记录如何从不同的侧面去描写,可以运用哪些感官去描写,紧扣住景物特点,展开详细记录。表格可以便利地将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素材随时补充,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来源于生活体验和习作提示相互融合的选材全方位表格。有了这份表格记录,学生才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自己最中意的角度扣准题目进行选材。

三、绘制导图 架构有序

(一)伴随历程 绘制导图

写作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绘制导图就是一次知识重构的机会,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未得到完整发展,最容易陷入东扯西拉、毫无顺序的误区。统编教材在习作中安排了不少的思维导图,借以提升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思维导图因为其直观的特性,能帮助学生整理文本思路,厘清文章顺序。随着学习历程的展开,思维导图也在不断丰富着、扩充着。

第一步抓关键词,勾画游览顺序图。我们先得清晰地明白,游览顺序便是文章的叙述顺序。为此教者在教学时应提醒学生我们所选择的景观能写的有很多,那么你们首先会选择那些景点,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去游览?学生根据提示绘画导图,这样文章的线索便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也帮助了学生了解了全篇的整体结构。

第二步探索原因,了解构篇的方法。当思维导图呈现后,探究能否变化顺序去写,引导学生明白,按照游览顺序去写的游记提奥立会更加清楚。而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地点转换之间的联系,结合思维导图,要求学生了解移步换景,需要有过渡语。这样能使地点转换之间拥有润滑效果,使文章更为通顺流畅。最后我们还可借助形成的思维导图,做一次口头介绍,强化文章的序列感。在介绍交流中,学生便能再次熟悉游览流程,达到初步迁移的效果。

(二)梳理感悟 综合表达

学生的感悟力不足会导致学生的表达相对贫乏。不少学生在安排文本内容时,大有重复、干巴巴之态,无法梳理主题。若是借思维导图来关注自身的感受,突破感悟难关,综合表达内心。

小作者游览两座城市后,通过思维导图发现两座城市很像,于是便找到了共性进行文章的第一主题的描写。通过细致地对比罗列,发现两座城市存在着不一样,于是文本的第2个表达重点便成功被小作者找到。生活相似,但是小作者在罗列思维导图时,细致感悟,找到了不同于他人的游记习作落脚点,她的习作也就不同于他人,综合表达上出色不少。

四、链接视频 情景交融

微电影,或者是电影中的片段,他们取材于生活,因其特写、慢镜头等电影艺术手段的运用,让这些素材特别鲜活。游记便是鲜活的一种文体,它主观性较强,可以说每个人看同样的风景都会收获不同的情感情绪。而视频,是一种直观的记忆材料,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风景,形成不同的感受。

(一)定格成图 言意相融

电影表达中有音乐渲染、特别注重细节描绘。教者在精彩处停一停,指导学生仔细看,也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充分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而一些有特殊情感的风景线,例如圆明园、故宫等有历史故事的风光景点,因为有视频的渲染以及知识普及,学生的行文则更容易言意相容。当画面中的颐和园小船,平静地驶过水面,水面留下的划痕,在电影的镜头下被放大,眼前的画面便让学生能触摸到笔尖的水的温度,如此之静谧。

生活的画面很快便消失了,我们无法去捉住他,但是视频可以,通过视频,通过镜头,风景便被永远地保留下来。在游记的习作教学中,尝试定格,尝试反复,让文章的内容与风景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相融合。在停与放之间,引领学生走入风景,细致观察风景,感受视频中的氛围,引领笔下的文字通情达理。在一停一放间,习作的细节描写关便被突破了。

(二)链接生活 景随情易

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其情感落脚点才会真实有效。游记习作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有我主观想象的加入。中段学生,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无法那么情感充沛,而要做到景中表达情,也确实是有难处的。

我们可以借用视频中出现的音乐,让学生更感悟到情感的变化。生命蓬勃生长处,音乐的跳动有力;生命安然静止处,音乐舒缓放松。音乐的融入,会让学生更能感受情感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也将不期然地以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姿态进入学生的心间,进入学生的笔尖。

风景一樣,生活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将不一样。在游记习作的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微视频以一种开放的姿势,领着学生在视角间搜寻自我的感悟,在停顿间,丈量风景的温度,在体悟间,实现景随情移的目标。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的习作支架,教者应竭尽全力地挖掘其作为艺术延伸的一面,享受美、熏陶美,相信学生所创造的习作内容也会充满情趣。游记类文体习作更是如此,链接生活,又高于生活,融景于情,景随情易。

游记类的习作教学中,教者本身应该树立起文体意识,关注游记这种文体的表达特色,从而精准地确定目标。游记类习作要求较强的逻辑性,而非连续性文本因其图文并重,简短可视,成为了统编教材习作指导中重要的角色。借“表格”、“思维导图”、“混合型经典文段”、“微视频“等非连文本搭建支架,使习作构思可视化,习作方法可呈现,习作内容更丰富,为学生提供向上攀爬的台阶,帮助学生够到最近发展区,逐步引导学生达成游记类习作有顺序、有特点、有情感的目标。游记类教学中,设定目标,精准施策,巧妙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解决习作支架问题,准确突破游记类习作的难点,寻找最适用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韩雪屏.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田良臣等.教师专业知识转化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4] 叶黎明.对写作及其教学的误解与匡正[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C).

[5] 管建刚.作文重要的是内心想法和感受[J].小学语文教师,2011,(增刊).

[6] 向红云.反思小学游记类作文的教学 [J].教学艺术,2015 (1).

[7] 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