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育人功能探究
2021-02-23张毅
张毅
摘要:当前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变化。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只是给学生简单讲解,然后就让学生背诵,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文中隐藏的内涵,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太大帮助。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就要充分挖掘古诗文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从品味古诗文语言,促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感悟古诗文思想,启发学生继承孝风传统、传承古诗文文化,丰富学生自身文化内涵等方面出发,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育人功能;核心素养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明显感觉到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更加难以理解。即便是有了之前阶段的学习经验,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古诗文时也会感到寸步难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除了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种环境下,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挖掘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内容,让他们受到古诗文中优秀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以此发挥高中古诗文的育人功能。
一、品味古诗文语言,促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
在以往的语文课程中,教师给学生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其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给学生翻译古诗文,之后便让学生根据白话文翻译去记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的语言,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古诗文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抗拒学习古诗文的心理。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中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古诗文中的语言美,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发挥古诗文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古诗文教学中,我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陈情表》中的语言。我与学生赏析“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教学中,我先启发学生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句子。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这句话中从内外两个方面,体现作者的处境,并且以影子作为比喻显示作者的孤独。学生对古诗文中的语言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感悟古诗文思想,启发学生继承孝风传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大都经过编写组的精心挑选,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同时,古诗文形成的时间距今久远,能流传至今的基本是经典中的经典,往往蕴含着高尚的人文思想,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語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文中的思想,让他们回想古诗文中描述的场景以及人物的特点,设身处地思考古诗文中发生的事件。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在课程中张贴与古诗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以此启发学生继承其中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文中的思想,加深学生对其中蕴含思想的感受。我以文中的第三段为例展开分析,并张贴孩子与长辈相处的图片烘托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悟思想。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感受到了中华文明中的孝道思想。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要向作者学习,不要忘记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付出。
三、传承古诗文文化,丰富学生自身文化内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语文古诗文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在课程中产生理解和传承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优秀的文化,以此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就要转化教学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以此传承古诗文中的文化,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同时,体现古诗文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教师要转化教学角度,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知识的同时,发现其中包含的文化,从而涵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学生基本上对文中的内容有了全面了解。随后,我又让他们重新阅读,分析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句子中包含的爱国文化,唤醒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体现了古诗文的育人功能。
总结: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从立足学生个性,挖掘古诗文的育人功能。转化教学角度和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不断进步,以此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霜.浅谈如何用好高中古诗文进行“艺馨”教育思想渗透[J].学苑教育,2019(23):15.
[2]彭晓娜.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文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集美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