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探究

2021-02-23陈楚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楚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现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新的教学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感情和价值观是数学的基本要素。数学课必须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爱国热情,激发集体意识,培养个人情感,强调内在的社会规范,通过学习环境培养感恩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

前言

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面临诸多不足和问题,影响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德育教育意识不强,没有将德育目标充分融入所有数学课程。事实上,从对小学生数学基本要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不仅要获得数学知识,还要获得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一层次的内容研究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全面的培训。德育教育是一个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可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今天,我们强调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当代优秀小学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德育和人文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公平教育。

1、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内容缺乏连续性

目前,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宣传渗透德育内容的思想,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是当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道德内容时,他们经常即兴给为学生讲述一些大道理,这些道理只是涉及教师临时发现的问题,或许是他们心中只是灵光乍现。虽然这些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渗透方法与数学教学的一般内容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把德育内容引入数学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和完整性,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失去兴趣。

1.2 教育内容过于笼统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真正的了解。尽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德育元素,但在实践中,它不仅没有丝毫的帮助,还耽误了教师上课。由此我们得知,小学生需要具体的道德教育和实践范例,而且要与生活有关。

1.3 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对德育不够重视。比如说,当许多教师深入研究课题内容时,往往会借鉴数学故事,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方法是以特定的思维为导向的,同时更容易接受生活信息,没有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心态的需求,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德育的渗透还是失败了。

2、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提高技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才兼备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体现了数字美、图形美,生命之美和文化之美。它们与社会紧密相连,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德育与数学学科紧密相连,灌输思想,应摒弃"唯分数论"的教育內容。

3、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3.1 溯源数学文化,凝练爱国热情

法国数学家保罗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德育元素并没有错。"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回顾性研究,对有趣的人物、故事和数学研究的过程很感兴趣。所以,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本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他们可以灵活地扩展教学内容,包括数学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信息,正确传达数学文化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这符合数学文化魅力的必然要求,这是爱国主义的产物。

3.2 创设情境活动,有机陶冶情操

生活环境教学以情感联系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思维为核心,以生活和实践为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应结合数学元素,运用数学脚本、图文并茂的书籍、童话、素描、故事、数学游戏、猜想和确认,为提供有趣的德育环境。

3.3 联系生活实践,内化社会规范

如果数学与体现学习生活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很容易学习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数学课,制定废物分类,教师可以制定废物分类原则:一个社区有1280个家庭,每天每家平均产生五分之一桶的垃圾,每桶垃圾桶0.5立方米,计算方法如下:如果三分之一的垃圾可以回收,五分之一为有害物,三分之一是厨房垃圾,其余的是其他垃圾,那么请问可回收多少?需要特别处理多少有害垃圾?这样的话,学生们不仅意识到大量的垃圾和回收材料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需要对废物进行分类;然后学生们讨论废物分类的好处和保护环境的方法。对应用问题的考虑和讨论避免了大量的教学语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心态。

3.4 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渗透德育知识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很难理解。学习小学数学中的德育问题对学生来说兴趣不高。教师应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有效地渗透到德育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也可以让老师根据学习内容深入到德育知识中去。在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说明,著名数学家高斯是如何使用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来解决数学发展史上的难题的。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仅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在课堂上,也通过这个鼓舞人心的事件向他们灌输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确保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4、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负起德育的责任,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将生活与实践等手段结合起来,抓住他们的思想脉搏,以德育学习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重点,从细微之处渗透德育教育,把德育化为春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独立自觉地考虑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有序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坤丽.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余桂平. 润物细无声,浅析如何让德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A].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二)[C].广东教育学会:,2020:4.

[3]熊妍茜.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