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考探索

2021-02-23李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李卓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身体健康成长同样重要,体育教育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逐渐尝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的分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小学生们在家庭中缺少关心,家长的看管和教育存在缺失。在这一背景下,对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逐渐对心理健康教育环节重视起来。结合长久以来小学体育教育情况来看,本文对多种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体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体育学科相比于其他理论类学科具有一定特殊性。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能了解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结合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欠缺在现代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际工作中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了主要目的,导致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造成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发现和解决。

(二)体育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衡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逐渐转变了教学理念,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还是单纯进行了简单体育项目的训练,教学内容较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够,从而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施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積极设置一些集体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应详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和运动优势,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促进学生体育素质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其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以“定时跑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按不同队列进行划分,并要求队列进行整齐的排列,让学生相互之间协作起来保持步伐统一,从而让学生了解自身在团队中所具有的作用,之后在教师的指令下学生开始进行定时跑步,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则进行观察,及时提醒和监督漏队的学生,最后由体育教师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跑步表现情况,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

(二)情境感染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和音乐进行某种情感色彩故事情境的创设。一些情绪化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情绪可以很快被调动起来,并且集体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细腻素质。在开展新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激励性的话语或者表扬引出教学。以跳绳活动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之前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这节课学生要更加努力,并在活动中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学生。

(三)游戏竞赛法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保持着好玩的天性,对游戏很感兴趣。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比赛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在一个团体中,学生要学会遵守规则,并感受集体荣誉感,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或者步入社会以后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对跑步的兴趣较高,但一些学生到高年级时就不太感兴趣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教学活动,比如“纸”系列训练游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把纸停留在自己身上,可以让学生分组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找到有效的方法。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最后学生可以发现,在逆风奔跑时就可以让纸轻松地停在自己身上,并主动对这种方法进行尝试,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四)评价激励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评价可以作为教师规范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可借助颁布小奖品、欣赏动作等计划评价策略,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在之前一次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一名二年级小个子学生,在认真地观看别的同学练习双人跳绳,这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体育素质较差。教师此时过去跟这名同学沟通:“他们厉害吗,其实双人跳绳很简单的,如果你课堂好好表现,下次老师带你一起练习。”在几天之后的体育课上,那名学生找到教师,向老师展现自己的跳绳能力,虽然水平一般但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教师也亲自教学生练习双人跳绳。可见适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建立起信心。

(五)效果与分析在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传播,并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理念上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辅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共同进步,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如何利用教学中出现的意外生成事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会继续探索。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结合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新开.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22).

[2]陈连新.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4).

[3]赵兴.小学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浅议[J].学周刊,2017(1).

[4]庄国荣.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9(15).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