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

2021-02-23靳浩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高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水平等都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大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学业、情感等压力也随之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建设课程化教学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必要性的整体研究和讨论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展现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正规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健康不仅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正是当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与必备条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和他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还会影响到我国人才群的整体质量,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以及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等。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视,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较晚、没有太多的经验,不少高校还有着教育内容不科学、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都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

1.1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都是社会本位和学科本位,这很容易减弱学生内心的成才需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应该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同时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

1.2 教学方式的体验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体验性。大学生能够在课堂的教学里感受到世界和生命的意义,能够唤醒生命、充实生命。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大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有切身感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情景设置,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心理体验去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训练,进而可以有效地使用心理健康知识去调节自己的心态,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增加高校德育内容的时效性与系统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保护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情商教育等逐渐被纳入高校的德育范围内,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倘若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就是不完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理论教育与德育实践教育能够融合并得以实现的桥梁,要想保证高校德育教育的完整性、进一步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就要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建设。

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通常都是讲授思想学说、政治理论、实施形势、组织一些爱国的集体活动等。虽然这些方式的确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也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但是其重理论轻实践、重普遍轻独特、重群体轻个体的偏性却非常明显,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德育的时效性。由于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所以在知识、能力、生理以及思想道德等之间,一定要有一个桥梁去进行联系,即“心理健康”。倘若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那么高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目标都将不能实现,就更不要说培养优秀人才了。只有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态,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去得到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培养品德、顺利成才。

2.2 有助于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说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人的本质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存在和变化所拥有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丰富性不但会在人的道德与思想上展现出来,而且还会在人的精神与心理方面体现。大学生亦是如此,甚至因为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让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对他们的心理、思想、精神、道德等所产生的影响要更加明显且强烈。现在,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但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想道德与品质,还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倘若高校德育工作者不具备足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知识,那么就不能胜任当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有助于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增加个体德育工作者的知识,进而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提升工作能力与质量、改进工作方式等。由此可以发现,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还有不少德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没有系统、科学的知识,因此,通过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对于增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群体及个体素质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论

现在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生理、心理受到挫败的几率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需要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要重点关注当代人所面临的新问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陆华.基于建构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20.

[2]李玉华.关于高校体育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5):207.

[3]樊琳琳.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6.

作者简介:靳浩(1991.12-),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高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