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于心 践于行
2021-02-23梁秀平
梁秀平
摘要:“教育要从小抓起”,这句话真实的表达出了教育的实质作用。小学阶段的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传统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德育工作却非易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正确的引导和教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老师作为孩子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培养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德育的重要时期,老师要把握住这个黄金时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正确的道德思想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正确的培养和引导方式对学生整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小学时期的德育培养工作是重要时期,作为现代教学的小学班主任应该把怎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教学,所以,班主任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德育工作,让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学生受到知识传输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和交往最多的人,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品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班主任每时每刻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老师不仅要对孩子传授知识,还要时刻注意培养的道德品质,要想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班主任就要以身作则,在班级里起到带头的作用,并且要正确的引导学生[1]。
例:班主任要完善自身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把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并时刻引导他们,另外老师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下也会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另外老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状态,因为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表现出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教育产生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正确的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时刻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学生。老师可以以身作则的带领学生去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和实践教学,慢慢的教学和引导他们,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提高重视
并且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小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相对不成熟,这就导致他们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从而对他们造成不良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纪律情况,从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况,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也会导致孩子的道德品质无法正确树立[2]。
例:学校和班主任应该时刻加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学生的成绩和班级的管理效果好并不代表着孩子的道德品质是好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因为这有可能在以后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思想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的作出对策,并且预备出多种思想措施,如果班主任发现他们出现思想问题,要及时的帮助他们来纠正这个不好的习惯。稍有萌芽就作出根除,另外老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诗词朗诵或者作文写作比赛,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还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或者正能量的电影,从影视作品中引发他们的思考;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敬老院进行一些慰问活动等,这样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可以切实的从他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道德思想。
三、贴近生活,规范日常行为
德育的本质就是规范的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取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好多的班主任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而且好多的道德教育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已经没有了灵魂,也会使教育失去活力,道德教育也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大部分的道德教育都只是一些空喊的口号,比如老师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等等,这些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而且針对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范围太空旷,不利于开展实质性的教学,并且这些口号也不好在实际生活中来展开,所以得到的效果反响并不理想[3]。
例: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他们的道德教育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都需要长期的培养与正确的引导,需要慢慢的积累,并且包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要想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老师需要从规范课堂做起,规范学生们在课堂上行为和学习状态,并且设置一些专门的课堂纪律要求,以此来规范学生,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生意识,以此来培养成正确规范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另外老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值日表,每周或者每天轮换值日,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还能让他们养成一个自己动手的能力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另外老师除了注重学校和课堂的规范外,还要培养他们在校外的社会意识,教导他们在校外一定要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并且可以适当的培养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以此来判断社会上或者自己的行为规范,来提高道德素质意识,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一个自主和自我意识,从潜意识里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一个正确的规范,以此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管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需要利用大的概念或者思想框架来对他们进行教学引导,老师和家长也不要过分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思想道德教育,相比于成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如何成为一个高素质,堂堂正正的人其实更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永东. 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 2021(2018-4):169-170
[2]王慧玲. 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J]. 文学少年, 2021(13):1-1
[3]常大根. 用爱执教 以德育人—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