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2021-02-23邓来昌
邓来昌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较为低下的原因,又从各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应用的各种策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合适的教学场景”“采用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探索”“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探索”五个方面出发,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小学的学生年纪基本在8到12岁之间,他们年纪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基于其生理原因他们在课堂上专注力较差,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的走神、发呆等。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提醒同学们,把同学们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上,但是这种提醒也占用了课堂的时间,从而使得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应该以训斥的态度“教训”学生,而应该从根本问题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有趣味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可以自发的去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所在,可以讓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的心理,那么教师无论怎样督促学生都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击鼓传花”等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学习的氛围。学生们在游戏中不仅能够练习学的到知识,还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的 时候,笔者就给学生每个人发了一套七巧板,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有的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有的同学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拼图游戏”中来,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的认识了三角形,还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创建合适的教学场景
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是一种具有氛围感的教学形式。建立合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可以理解的、真实的、熟悉的场景中进行数学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进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营造了游乐园的场景,游乐园里有不同颜色的气球,笔者就让学生们数一数气球有多少个,并且让学生们对气球进行分类,有些学生说应该按颜色进行分类、有些学生说应该按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笔者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将气球分类并且计算出每一种的数量。学生们都积极的进行分类和数数,学生们在游乐园的场景下,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采用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探索
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构建小组的时候应该注意按照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小组的分配,不能仅仅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更不能将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一组单独分开,如此会提高学生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分给每个小组不同数目的小木棍,让学生们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有的学生数出来的数字与其他成员不符合,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便带领他一起重新数。有的小组采用了十个为一小堆的方式进行数数,较快的完成了任务,其他学生也学到了这样便捷的方法。以小组为一个学习单元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促进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提高合作能力。
(四)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
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有助于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例如在每一次测验结束之后,笔者都对比上一次学生的测验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式的评价,不过多的要求学生,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注意学生的情绪,学生如果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的纠错,端正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那么教师就不应该过于严厉的进行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一次的失误中走出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接再厉,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
(五)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探索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进行数学的探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进行“异分母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的时候,笔者就问学生“分母不同的分式怎么进行加减呢?”,学生们上一节刚学习了“同分母的加、减法”,因此学生们都回答道:“将异分母变成同分母”,笔者又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转变呢?”,有提前预习过的同学说可以进行“通分”,学生们在笔者的一步步引导下学会了异分母的加、减法。合理的利用问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增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效率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利用游戏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合适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探索,并且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的探索,促进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元元.目标引领 奠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构建的体会[J].读写算,2018(35):239.
[2]孙长红.有效互动,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以《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