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断性混龄游戏,可见型成长轨迹

2021-02-22段宁莎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构班级评价

段宁莎

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通过混合组合的方式,在一个近似家庭的氛围中,像兄弟姐妹般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是混龄教育的重要形式。而间断性混龄游戏则结合了同龄和混龄的优势,作为差异互补的一种新型分班方式,以“大带小、小促大”为基点,凭借“儿童教儿童”的生态角色,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亲社会行为、缓解分离焦虑、拓展最近发展区,提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本研究中,我园围绕一个实验班级,通过30名幼儿分别作为小童和大童双重角色后获得的社会性发展指标,在问卷调查量化评价和观察日志质化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平行班级后测的数据分析,验证间断性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带着课程思路建构园本化混龄游戏的组织形式、内容选择,整合教师支持策略,让儿童的成长可见。

一、“巧”取内容,兼顾差异性

真实的环境势必会带来多维的角色体验,在这个过程中,间断性混龄游戏的主题选择和材料支持尤为重要。既要满足低龄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为高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无限可能性。

1.“唯生活论”,聚焦生活中的话题

“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更是间断性混龄游戏最为原始的目标之一。无论是在区角游戏、集体教学、户外活动还是养成教育的各关键环节,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开展相关话题,引导幼儿在模拟真实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异龄互动、同龄交往丰富认知体系,提高交往能力。

2.“唯实物论”,寻找多维支持材料

在间断性混龄游戏中,鉴于时、空有限,我们不可能专门为混龄小组创设独立的游戏空间及材料,但各班现有环创又不足以支持两个年龄段幼儿的探究与发展。因此,坚持从身边的实物出发,利用一切资源开展混龄生活互动成为教师活动设计的首选。一件外套,一次叠衣服的活动,让小童学会认真观察与模仿,让大童学会耐心讲解与示范,双赢共进。

二、“创”变形式,纵深融合性

间断性混龄游戏的开展,一周一次,一次半天。我园在课题研究中逐渐建构出四种间断性混龄游戏的形式,通过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版块,促进幼儿间的深度互动与融合。

1.交叉式分班区域

借助每天上午一小时的区域游戏时间,两个班级幼儿分为AB两组(大A和小A、大B和小B),交叉开展区角游戏,以“大带小”“老带新”为切入点,不断引发幼儿认知冲突,在同化、顺应的循环往复中建构新的生活经验,帮助各年龄段幼儿建构主动交往的意识,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2.主题式体验教学

在集体教学中引导幼儿共同思考与探索,借助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碰撞,通过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彼此成就,解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困惑与问题。在对某一问题的深度思考中解决情感发展与社会适应问题,提升集体经验,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一种形式。

3.生态式户外运动

过于新颖的户外游戏形式会让幼儿更加专注于情境体验和器械的探索,反而削弱了混龄互动的机会。鉴于此,我园尝试通过自然生态式原始游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同一时空中的户外運动机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身体机能发展,在榜样模仿对标中培养幼儿独立、勇敢、自立、坚韧等意志品质。

4.互助式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最基础的活动,间断性混龄也是如此。我们在为期一年的观察中发现,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异龄互动似乎更容易引发情感依恋,培养亲社会行为,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大班幼儿建立初步的责任感及关爱意识。

三、以“退”为进,“研”助针对性

创设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异龄互助式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具,没有统一的评价工具,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支持策略:

1.“隐身”观察,记录典型案例

在间断性混龄游戏中,教师应怀揣目标,“置身事外”、凝视幼儿,详细记录每一次关键事件中当事人的反应,然后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价值。通过定期教研从不同教师的“口”中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堵点与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细化方案。在个别教育、小组活动、集体教学中,通过对话、疏导、鼓励等方法推动消化解决共性和个性化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智慧“接”入,给方向思方法

当异龄互动遭遇瓶颈或面临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暴露自己的身份去帮助或介入,而应在了解事件原委的基础上以异龄身份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游戏当中,以“接入”代替“介入”,在对话中和材料摆弄中给予矛盾双方幼儿一定的提示,引导其暂时跳出当前争执,尝试从新的思路进行深度思考,寻找新的方法与解决途径,让游戏水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3.淡化“平”比,纵向评价分析

在异龄交往中,教师可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试点班个别“低龄”“高龄”幼儿身上,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通过双维度参考问卷(教师版、家长版)和观察记录(四大版块)对幼儿进行量化和质化评价,避免同龄幼儿间的平行比较。当然,试点班级与平行班级的比较也应作为参考指标,但并非我们开展评价的主要目的。

间断性混龄游戏以其灵活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凭借同龄与混龄优势互补,被誉为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态”。而本研究的开展更明确了混龄情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也丰富了间断性混龄游戏的内容形式和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学前教育机构开展“间断性混龄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注:本文系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班级评价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班级“无课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