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大学高效课堂构建
2021-02-22李善勇
李善勇
摘 要: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构建大学高效课堂是大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教师们对此展开了积极探索,现在已有多种实现途径,如应用课程程序促进高效课堂组织,应用思维导图促进高效课堂学习,应用手机弹幕程序促进高效课堂互动,应用手机同屏程序促进高效课堂展示,等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构建大学高效课堂的途径也一直在更新拓展,需要大学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高效课堂;思维导图;课程程序;弹幕程序;同屏程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2-0067-05
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一般使用Android系统或iOS系统,因手机应用更方便更普及,下文主要以手机为主)相比个人电脑(包括台式和手提电脑,下简称电脑,一般使用Windows系统)使用更加方便,功能更加丰富,处理信息和联网速度也相对快速,未来还将发展更快,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手机必然成为电脑之后促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主要工具,这也有利于推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的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特别是现在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普遍和方便,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休闲的主要工具。因此,适应未来趋势和现实条件,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应主要以手机平台为基础。另外,也有少部分大学生上课时用手机打网游、追网剧等而影响了学习,过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防堵”,但效果不好,不如改变思路,对大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进行“引导”,让他们使用手机高效地学习。同时,大学教师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来办公、教学,手机方便的应用和丰富的功能为教师办公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手机中的交流程序、教学资源、教学App等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此,基于手机平台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未来大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已有多种基于手机平台构建大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发展这些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手机课程程序促进高效课堂组织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建设网络课程如慕课(MOOC)等,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学习资料,促进了大学教育社会化发展,但也面临着没能大幅提升教学效率的困境,这既有学生方面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课外时间紧张且自制力差,没能有效利用网络课程;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是不能把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突破这个困境的方法是利用网络课程促进课堂教学,即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机能够为混合式教学特别是SPOC模式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另外,今年的疫情促使大学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高了网络课程建设的能力,提升了对网络教学优势的认识,为其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利用SPOC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雨课堂、微助教、云班课、课堂派、对分易、学习通、智慧树等多种基于手机平台的网络课程程序可运行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也有个别需要独立安装和运行App程序),使用方便、功能丰富,大都具有班级管理、课前通知、资源分享、课堂互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在线测试、交流论坛等功能,既可建设网络课程如MOOC,也可在MOOC的基础上进行SPOC模式教学,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课外和课内整合、教师和学生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课堂组织,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众多基于手机平台的课程程序中,对分易是基于“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开发的课程程序。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的中国本土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1]从形式上看,对分课堂就是把课堂对分,既可以是课内对分,也可以是隔堂对分,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从实质上看,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分开,在中间引入一个内化吸收环节,使学生吸收讲授内容之后有准备地参与讨论。因此,对分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是对讲授式課堂模式、讨论式课堂模式、翻转式课堂模式等的综合创新发展。2014年9月“对分课堂”推出后,迅速受到众多教师的广泛认可,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也获得了较好效果。为配合应用和推广对分课堂模式而开发的“对分易”(可在www.duifene.com下载)是供广大师生免费使用的课程程序,提供电脑网页和手机公众号两种完全同步的使用方式,包括微信消息、课程资源、学生列表、分组、考勤统计、讨论区、作业、成绩册等教学功能模块。当然,对分易不仅适合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通用的教学系统,适用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等。”[2]
总体上看,教师使用对分易等应用组织教学可包括两个方面:①课程管理,指教师对整个课程教学的管理,可分为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控两个方面。教学组织包括教师输入课程信息、上传课程资料(教学大纲、参考资料等)、新建班级、分组学生等,组织好课程教学;教学调控包括教师运用成绩册、调查问卷、教学评价等功能做好教学反馈,并据此不断调控教学过程和方法等。②课堂管理,指教师对每次课堂教学的管理,可分为课前管理、课中管理、课后管理三个方面。课前管理指教师使用课堂通知、上传课堂资源(课件、讲义、资料等)等功能,督促学生初步了解每次课堂所学内容和目标,做好课前知识准备或讨论准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主性、目的性、针对性。课中管理指教师使用考勤、讲授、提问、在线练习、讨论、总结、弹幕等功能组织好教学,增强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其学习更有参与性、互动性、积极性,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课后管理指教师使用总结、作业、活动、论坛讨论、微信信息等功能,做好课后辅导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深化、拓展学习内容。
二、应用手机思维导图促进高效课堂学习
多数大学生没有准备或预习就进入了课堂,造成在课堂上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大学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程的内容并把握知识的结构,课堂上则进行讨论交流或训练实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部分大学教师在授课中习惯于将教学内容使用线性方式按章节条目罗列出来,无法显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缺乏整体性或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思维导图的方法解决。“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3]思维导图使用主题词、线条、图形等来绘制概念、材料、观点等之间的结构图,能显示思维的过程和思想的逻辑,使思想之间的联系具有简洁、形象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快速掌握思想的结构和整体。教师提供知识思维导图供学生课前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时把握知识结构并形成知识系统,还有助于他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因此,“制作核心知识导图,对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加以有序链接则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顺利发生、持续生效的关键环节,核心知识导图构建是创建高效课堂结构的一条捷径。”[4]目前,思维导图已成为人们整理思路、分析问题、作出规划、交流展示的良好工具,大学生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使用手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绘制思维导图,有很多思维导图程序可在手机上安装使用,如适用于Android的Mindjet Maps,适用于iOS的Lingten、Mindnode,同时适用于这两个系统的Mind Master、XMind、MindLine等。其中MindLine操作简单便捷、功能强大实用,安装完成打开程序后,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新建导图”选项,新建一个思维导图文件,点击分支上的“+”号,即可向右边扩张分支,然后在分支上添加文本内容,长按分支上的文本会弹出功能菜单,可以对文本进行移动、复制、删除、标记、备注、颜色、连接、汇总等操作,特别是其中的标记操作,可以方便地对知识点做出各种标记,如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亮点等,做好后保存即可,该应用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通过“导图快照”功能把制作的思维导图导出为多种格式,如图片文件(.jpg)、PDF文档(.pdf)、文字大纲(.html)等。学生还可以通过“导图分享”功能把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同学,实现合作作图。大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上课,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思维导图展示的是关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信息,考察学生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提高学业成绩”[5]。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课堂效率,建构大学高效课堂。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作笔记来丰富完善思维导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训练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演示能力等,巩固课堂学习效果。②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课外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亮点等,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给朋友和家长等,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把每节、每章的思维导图汇总起来,形成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复习,最终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三、应用手机弹幕程序促进高效课堂互动
现在的大学课堂多是合堂班授课,大大提高了上课人数和课堂效率,缺陷就是师生交流互动困难,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讲授改进的方向。另外,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上都是讲授式教学,虽然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讲授提高了讲授的容量,增强了讲授的形象性,但仍没能解决师生有效互动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互动困难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可用手机弹幕程序来解决。弹幕评论因其实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受到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的喜爱,因此,大学教师可在课堂中使用弹幕评论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大学生对于弹幕评论进入课堂也做出了积极回应,“通过实验及问卷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弹幕有所了解,也在视频网站或校园活动中有所使用,是学生较为熟悉和喜爱的互动形式,学生对将其应用于课堂互动表现出极强的意愿和兴趣。”[6]弹幕评論增强了课堂互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当这种互动性非常强的形式被引入思政课堂,主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竟立刻提升了好几个等级。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大学就有这样一位‘青椒将此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被学生们誉为课堂好玩得要‘飞起来。”[7]
现在已有多种适用于课堂互动的手机弹幕程序,如“微弹幕”“好弹幕”等,这些程序与手机微信结合,能够将上课学生的微信留言即时显示在投影屏幕上形成弹幕评论,因此学生可以用来表达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教师再对此做出回应,可实现高效课堂互动。教师使用“微弹幕”(可在www.vdanmu.com下载)进行课堂互动,首先在教学电脑上下载运行软件,然后设置房间、弹幕速度和字体大小等,并生成二维码,同时把二维码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学生通过手机微信扫描即可进入设定的房间,在微信对话框中输入留言,留言内容就会即时显示在投影屏幕,实现课堂互动。“微弹幕”程序的优势是简单实用,而“好弹幕”(可在www.haodanmu.com下载)的优势是功能丰富。教师使用“好弹幕”程序进行课堂互动,需要先在其官网免费注册账号并获得专属二维码,再在电脑下载安装其客户端后打开进行登录,然后打开二维码将其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学生同样通过手机微信扫描。同时,教师可在“好弹幕”官网网页或微信公众号“我的后台管理”进行设置,包括活动名称、二维码位置和大小、弹幕效果(包括文字大小和颜色、弹道、弹幕速度、是否显示微信头像和昵称、是否允许发送图片和小视频、是否限制弹幕长度)、敏感词过滤等。另外,程序的微信墙功能特别适合学生就一个问题集中讨论,其3D签到功能、参与用户功能和弹幕直播间功能相结合,可以查看学生发送的每一条弹幕的记录,程序的投票、抽奖、摇奖、幸运大转盘等功能也可用来提问学生,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使用弹幕进行课堂互动,可分为全程使用和集中使用两种模式。①全程使用,即教师在整个课堂始终都开放使用弹幕:学生可随时提出讲授内容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回答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发表对讲授内容的看法并相互交流,教师可对此做出点评或不做点评;学生可以随时反馈对于教师授课的意见、建议,教师可以据此对授课的速度、内容、方式等进行调整。②集中使用,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弹幕进行集中讨论交流:在授课前用弹幕征集学生的问题,明确讲授的重点;在授课中用弹幕提问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在授课后让学生用弹幕交流学习收获,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在课间休息时用弹幕交流一些校园生活、时事新闻、综艺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活跃气氛。当然,教师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模式增强课堂互动。
可见,教师用弹幕进行课堂互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减轻学生提问、表达和交流的压力,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用弹幕进行课堂互动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随意发送弹幕可能会扰乱秩序,弹幕内容可能偏离教学内容,弹幕过多可能分散注意力等。教师对于这些问题可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一是提示学生课堂学习应严肃认真,不得随意发送无关内容;二是设置弹幕的播放速度,或屏蔽敏感内容;三是对于学生发送的一些内容灵活处理,对无关课堂内容的观点或意义不大的问题,可直接过去而不随之偏离主题,而针对出现的错误观点,可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从而深入思考问题。
四、应用手机同屏程序促进高效课堂展示
1.同屏实现方式
基于手机平台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把手机内容方便快捷地展示到投影屏幕上,这就需要手机屏幕与投影屏幕能够实现同步,因为投影屏幕与教学电脑屏幕总是同步的,所以就需要把手机屏幕与教学电脑屏幕实现同步,大体上有三种方式能够实现这种功能:①用数据线把手机与教学电脑联接起来,并在教学电脑上安装手机助手类软件,把手机屏幕传输到教学电脑屏幕上,但这样会受到不同手机型号和系统的限制,会比较麻烦。②在教学电脑的Windows系统中安装手机Android系统的模拟器(如雷电、蓝叠、天天等)以及相关程序,把教学电脑模拟为手机使用,但微信等程序如果经常切换账号就会受到登录安全限制而比较麻烦。③在手机和教学电脑中安装一些同屏程序(又称为投屏程序、传屏程序、屏幕共享程序等),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屏幕同步,这既不受手机型号和系统的限制,也不受登录安全限制,因而更加方便实用。另外,这种方式还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室内移动,可以更近距离地互动,更能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基于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智能手机和无线同屏技术构建移动授课平台,充分利用师生个人设备,以较低的资金投入,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8]
2.同屏操作过程
教师应用同屏程序进行课堂展示,首先要实现同屏,需要依据先组网、后联网、再同屏的方式进行操作。
(1)先组网
一般情况下,同屏程序需要手机和电脑处在同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中才能使用,而教室中的教学电脑多为没有安装无线网卡的台式电脑,需要先插入一个外置的USB接口的无线网卡,安装其驱动,然后台式机就可以联接或组建WLAN了。如果教师使用笔记本电脑,可直接联接或组建WLAN。
(2)后联网
当教室有Wi-Fi时,把电脑用无线联接方式接入这个Wi-Fi,再把手机接入同一Wi-Fi,这样它们就接入同一WLAN了。当教室无Wi-Fi时,如电脑可以联网则用电脑组建Wi-Fi,如电脑不能联网则用手机组建Wi-Fi。①用电脑组建Wi-Fi。在电脑上安装并打开“360免费Wi-Fi”软件,设置无线网络,这样就建好了一个Wi-Fi。然后再用手机联接电脑设置的Wi-Fi,这样手机和电脑就接入同一WLAN了。②用手机组建Wi-Fi。先用手机联接移动数据并打开手机的WLAN热点,再在手机中設置WLAN热点的名称和密码,这样就建好了一个Wi-Fi。然后再用电脑的无线联网联接手机建立的Wi-Fi,电脑和手机就接入了同一WLAN。
(3)再同屏
如电脑是Windows10系统,使用系统自带的“投影到此电脑”功能就可实现手机与电脑同屏。如果电脑不是Windows10系统,则可使用一些同屏软件和程序来实现,如适合Android系统的希沃授课助手(SeewoLink)、爱莫助手(Airmore)、安卓投屏大师(TCDS)、幕享(Letsview)、一键投屏(Airlink)等,适合iOS系统的Airplayer等。它们一般需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分别安装软件和程序,同屏时先打开电脑端的同屏软件,获取二维码或共享码,再打开手机中的同屏程序,可通过自动探测、扫描二维码或输入共享码等方式联接电脑的同屏软件,接通后就可使电脑屏幕与手机屏幕同步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操作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思路清晰并操作熟练后就非常简单了。
使用同屏程序进行课堂展示,只需教师和学生的手机都接入设置好的Wi-Fi,然后用各自的手机程序按需联接电脑的同样软件,就可把各自手机中的内容快速切换到投影屏幕进行展示,所以非常简单方便、快速高效。教师既可以展示手机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也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思维导图、课外作业、操作过程等,使学生有展示自己个性和风采的机会,提高其参与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这种高效的课堂展示,既可以使课堂生动形象,也有利于课堂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总体来看,这四种手机程序能够促进大学课堂的高效组织、高效学习、高效互动和高效展示,因而能显著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手机平台构建起大学高效课堂。但是,这也只是一些初步的探索,基于手机平台构建大学高效课堂仍然需要从理念、模式、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适应未来大学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促进大学高效课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59.
[3][英]托尼·布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59.
[4]张立昌.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高效课堂创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8):26-31.
[5]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32(3):24-28.
[6]孟祥磊,种兰祥,张艳敏.弹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48-51+55.
[7]刘昕璐.引入微弹幕上海海事大学“青椒”让思政课好玩得“飞”起来[N].青年报.2017-4-7(04).
[8]薛胜兰.基于智能手机移动授课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7(3):127-131.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