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拼出彩 奋楫扬帆再起航

2021-02-22本刊编辑部

资源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耕地

本刊编辑部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乘风破浪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面对复工复产带来的严峻考验,河南自然资源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万多名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大战大考中“拼”出了新精彩,“拼”出了新气象。

这一年,在“国家战略”和“人民幸

福”叠加出的重大任务面前,河南自然资源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编制全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高起点谋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重大工程,让习近平总书記的殷殷嘱托落地有声。

这一年,河南自然资源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交出优异答卷,积极服务“六稳”“六保”,成效显著、硕果丰盈。不动产登记出台“五项措施”、保障矿业发展制定“七个举措”、强化自然资源保障印发“九条规定”,“放管服”改革摁下“加速键”,保障复工复产审批“加速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这一年,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省级、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百镇千村”规划工程扎实开展。全省144个乡镇、8300个村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初步完成。

这一年,持续深化落实“两统一”职责,按照省政府授权开展自然资源督察,十年一次“国土三调”高质量收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速构建,生态红线把“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生态保护总体格局框定,宅基地复垦券筹集脱贫攻坚“真金白银”稳居全国前列,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破冰推进,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这一年,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百园增效”行动持续推动。用规划控总量,用多种措施盘存量,用创新优增量,用机制提质量。自然资源管理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由资源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由开发优先向修复优先转变,确保自然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新举措、新手段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百园增效”真正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这一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一网两长”制,积极开展“护田行动”

“磐石行动”,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牢牢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非粮化”行为寸步难行,有效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奋进“十四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河南自然资源人将以奋斗者、跋涉者、创新者的姿态,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自然资源绚丽篇章。

1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化落实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修复主责部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担当作为,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以黄河流域“百千万”试点工程,以点带面构建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涉及的行政区域分布、黄河大堤坐落、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的核查,摸清了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家底,精准掌握黄河保护开发现状。同时,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布局黄河流域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明确黄河滩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体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为此,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是有序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绿化、彩化、美化,对黄河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目前,全省已启动建设370千米、高标准建成120千米生态廊道示范段,郑汴沿黄生态大道即将全线贯通。二是加快推进黄河湿地公园群建设试点。以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为试点,着力打造湿地公园群,逐步恢复黄河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三是逐步实施黄河滩区综合治理试点。选取郑州、开封、新乡等基础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的区域,开展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引导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2 “百园增效”行动加速推进

2020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全省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方案》,标志着全省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正式启动。

作为要素保障部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摸清全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百园增效”行动总体目标:用规划控总量,用多种措施盘存量,用创新优增量,用机制提质量,确保自然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百园增效”行动主要任务概括来说,就是要绘好规划“一张图”,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产业集聚区土地高效利用,合理确定规模、结构和布局;织密政策“一张网”,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分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各级有关部门横向联动的用地政策体系“一张网”;打赢存量盘活和“标准地”出让两场“攻坚战”。强化存量盘活,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坚持“不盘活存量就没有新增用地”,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不超过20年+有条件续期”的土地供应政策,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土地供应效率。

“百园增效”行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备、盘活产业集聚区50万亩存量建设用地空间,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历史遗留问题用地手续完善,全面建立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地高效利用经验。二是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省产业集聚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

3 “三山”综合整治成效突出

告别满目疮痍,重现绿水青山,让矿山变青山,矿区成景区,矿山整治成为河南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两统一”职责,把开展“三山”整治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工作举措,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肯定。

“关小上大”的共识已经形成。按照政策要求,新建建筑石料类矿山,储量规模要达到100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要达到100万吨以上;到2020年底,储量或者开采规模为小型的建筑石料类矿山,以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不达标的建筑石料类矿山要全面退出。通过广泛宣传,从严管理,严格执法,社会各界已经对建筑石料类矿山“关小上大”、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形成共识。

部门联动的机制初步建立。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等单位联合下发了《集中开展“三山”整治攻坚行动的通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及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及公益诉讼“三箭”齐发的齐抓共管大格局。

异地执法的模式效果明显。“三山”整治攻坚行动以来,加大矿山执法工作力度,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319宗,下达行政处罚236宗,共罚没款808.6万元。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从2020年4月起开展了打击矿产资源领域违法问题“磐石行动”,采用异地执法形式,对问题严重的市县进行了约谈,起到了打击一批、震慑一片、稳定一方的积极作用。

绿色矿山的创建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76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已有111家矿山完成自评估,提交了第三方评估申请,54家通过了省级绿色矿山评估,其中17家达到了国家遴选标准的矿山已向自然资源部推荐。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进程加快。“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面积15790公顷,三区两线5609公顷,其中恢复耕地5163公顷,恢复建设用地2433公顷。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构建

河南是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自然资源大省,高质量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编制好、实施好国土空间规划,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破坏等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之一。

2020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时间表、路线圖。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河南省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落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有序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目前,省级、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百镇千村”规划工程扎实开展。全省144个乡镇、8300个村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初步完成。

5   生态保护修复明确“路线图”

2020年10月26日,由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着力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修复,构筑天蓝地绿水清生态新格局。

《规划》指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聚焦全省重要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各要素相互关联角度出发,对“十四五”至2035年期间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进行总体设计。

根据《规划》,全省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目标是:五年解决突出问题,完成重点地区生态修复;十五年修复生态屏障,筑牢保护格局。具体地说,到2025年,全省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同步治理、应治尽治,基本完成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进展,黄河生态廊道初见雏形。到2035年,以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生态保护格局全面形成,全省重要生态系统面积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全省以“三屏”“四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辐射带动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未来,全省将聚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有序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建设美丽河南奠定坚实基础。

6 耕地保护战在全省打响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严格耕地保护至关重要。河南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打响耕地保卫战,切实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

严格监管考核。创新耕地保护监督模式,印发《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督试点工作方案》,首次利用最新遥感监测成果,试点开展耕地保护日常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制止、整改违法行为。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局启动201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形成全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自查报告。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代拟《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六严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开展耕地“非农化”调查摸底,对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开展摸底排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政策,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等政策。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自动审查,严格办理重大建设项目及设施农业用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全年办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100余项,保质保量补划8万亩。推进划定不实问题整改,摸清各类不实问题图斑底数,复耕4.5万亩。

严格占补平衡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更新入库监管系统,对拟入库的新增耕地,利用各类空间数据进行逐地块内业比对审核,建立抽查制度,全年入库指标23万亩。

严格执法监管。印发方案,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势头。科学开展摸底排查,顺利完成247.3万个疑似建房点位的核查。创新执法形式,采取异地调派执法力量,集中开展“护田一号”行动,有效震慑土地违法行为。

7 国土绿化实现提质增效

2020年,河南克服疫情影响,坚持“一手牵两头”,实现防疫和造林两不误,全年完成造林375万亩,为任务289万亩的129.7%,森林抚育451万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顺利推进。根据沿黄地形地貌等特征编制《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设计出5大类31个模式,120个推荐树种名录,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技术遵循。积极支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等5市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植树节当天,组织沿黄8市生态廊道工程集中开工,全省完成沿黄生态廊道建设120千米,造林7万余亩。

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稳步实施。全面实施山区生态林工程,通过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完成山区造林148.8万亩,切实筑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统筹推进“三纵五横”生态廊道建设,联合铁路、交通、水利等部门专题部署推进京广高铁和骨干河道廊道绿化,完成廊道绿化66.57万亩。加快村镇绿化美化步伐,开展围村林、四旁植树等,完成乡村绿化美化13.1万亩。

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省新发展优质林果48万亩,新造油茶林5.6万亩。积极推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新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省级20个。落实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60亿元以上,完成100万亩储备林基地年度建设。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新命名10个龙头企业,419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营稳中向好。

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实行最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制度,进一步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和采伐限额管理。加强天然林保护,完成国家3.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实现对185.4万亩国有林和1395.9万亩地方公益林的有效管护,全省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2347万亩,落实补偿资金34986万元。

8 “一网两长”制全面推开

2020年12月22日,河南省在平顶山市举行全省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试点启动仪式。平顶山、鹤壁、新乡、商丘、信阳5市的11个县(市、区)、32个乡(镇)、128个村作为试点,先行推进“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这是河南省继河长制、林长制之后,对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推出的重大举措。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河南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监管“一张网”。具体内容包括合理划分若干网格,完善网格管理队伍、责任清单、考核办法,实现网内行政管理、批后監管、执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省辖市一级网、县(市、区)二级网、乡(镇)三级网、行政村四级网的网格化监管;推动自然资源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各网格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确保各类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田(山)长由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级设立,对责任网格范围内的耕地和山体的利用、监管和保护负总责,并对网格内项目用地、探矿权、采矿权、生态修复项目设立提出实施意见,加强项目审批后全方位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止、逐级上报、协助查处,助力实现自然资源监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未来,河南将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卫星遥感监测,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的“天罗地网”,并建好田(山)长队伍,让敢担当、敢碰硬的干部群众担任田(山)长,层层织密责任体系,人人守好责任田、责任山,把每一寸耕地、每一个山体都管住、守住。

9 用足用活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强化行业政策、土地、资金支撑,为脱贫攻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在政策层面,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用好用活土地政策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重点县和未脱贫村脱贫攻坚的通知》,聚焦20个重点县和52个未脱贫村脱贫攻坚需要,制定用地计划保障、发展用地空间保障、占补平衡保障、指标交易资金保障、设施农业用地保障和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等7项脱贫攻坚措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拆旧复垦工作的通知》,全省实现复垦1.19万亩,实施生态修复土地1.03万亩。

在用地保障方面,对20个重点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倾斜支持,国家级贫困县每个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不少于600亩,深度贫困县不受指标规模限制,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全年批准4个深度贫困县6个批次939.3亩,53个贫困县报批增减挂钩用地193个批次5.77万亩。

在资金支持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合理安排交易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复垦券交易,不断提高交易规模和质量。2020年,全省交易宅基地复垦券4.25万亩,成交金额67.04亿元,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生态扶贫方面,加大生态保护补偿,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93亿元,增加生态护林员就业岗位,聘任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4.2万人,带动12万贫困人口增收。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1.95亿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07亿元,受益贫困户9.86万户。加快生态工程建设,2250家涉林合作社、造林绿化队、造林大户参与生态建设,吸纳3.2万贫困人口就近参与工程建设。全面发展生态产业。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县13个、生态旅游示范镇132个、特色村450个,带动32万贫困群众增收。

10 国土三调交出合格答卷

自2017年12月26日启动到2020年10月28日调查成果全部按时上报国家,河南通过国土三调,初步摸清了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形成了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底图”。

高位推进,凝聚合力。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土三调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省发改委、自然资源等12个省直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省自然资源厅设立办公室。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把国土三调列为重大专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会议,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情况,加力加压推进。

科技引领,精雕细琢。河南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技术,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调查使用的影像精度得到提升。内业核查方面,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技术,实现自动快速筛选疑似问题图斑。外业核查方面,使用具有“互联网+”在线举证和实时定位功能的平板电脑,从源头上预防了数据造假。

从严监管,确保质量。抓好市(县)主体责任,印发动态量化评价标准,并与省纪委驻厅纪检组下发工作方案,将国土三调列入纪检监督事项,强化执纪问责。实行风险提示、黑名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制度,落实省级核查责任,抽调20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核查队伍,集中核查,严控质量。

深度分析,强化应用。实时开展黄河流域自然资源本地调查和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析等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耕地保护、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需要,及时提供调查成果。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耕地
叶子国漫游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