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天留给自己一小时

2021-02-22李松蔚

环球人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价段时间来访者

李松蔚

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康德反对这样的观念:拿自己的人生换取某种结果,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他坚持的是:人成为“人”本身,已经是终极的价值。

这一倡议放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当然,作为心理咨询师,相比人何以成为“人”这种宏大的价值探讨,我更关心它对普通人的生活具有怎样的指引作用。

事实证明,对“价值”的评估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体验中,看上去每天为柴米油盐奔忙,也在时时刻刻地、隐秘地自我考问:像现在这样活着,我是不是还缺少了一点什么?

尤其在岁末年初,很多人盘点自己度过的这段时间,就会质疑:我不过只做成了寥寥无几的一些事,是否还有比现在更值得的活法呢?如果更勤奋一点,为世界多创造一点价值,会不会更好?

听上去这是很积极的人生观,时刻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但这个观念也是双刃剑,一旦接受它,也就接受了它的推论:创造的价值少了,人生的意义就小了。那些无法创造价值的人,在世上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当这个观念走向极端时,就必须要警惕了。

人可以创造价值,这是他工具性的一面。但人绝不等同于自己创造的价值。我花一小时赚100块钱,但我这段时间并非只值100块。再者,难道给一个人足够多的钱,就足以买断他的一生吗?

此外,假如有人一小时挣2000块,我该如何自处?是否他们同等的生命比我更有分量?而我们身边总会有更“值钱”的人,是否我的人生就不值得一活?

在找我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间,很多都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属于在其他人看来“你已经这样优秀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类型。但正因为他们是极其优秀的人,所以才在精神层面上丝毫不敢放松对自我的约束。

我们不能把这样的人看成简单的功利主义者,因为在他们的追求中也包含了某种可被视为崇高感的东西。甚至有一些苦行僧式的人物,他们会因为“贪图”享乐而自我谴责。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大学教授,全年只有过年时才给自己安排3天的假期,其他时间都在读书、写作、指导学生。他最终被内心的道德感压垮,是在生病住院期间。这位教授实在无法忍受自己一天无所事事,只会坐看红日西斜的境况。

对于这样的困扰,我会给出一个建议:每天给自己安排“无目的”的一小时。

这一个小时做什么都可以,只要度过这段时间就好。不计较它有什么产出。对那些始终孜孜以求的人,要对整个人生保持这样一种态度未免强人所难,那可以从每天这一个小时开始。其他时候照样可以忙忙碌碌,用产出高低为时间定价。唯独这一个小时怎么过都是好的。它是目的,不是手段。

这一小时,你可以是每天迎着朝霞的一段晨跑,也可以是午后与同事边散步边闲谈;可以是在吃完晚饭后跟家人一起听一段音乐,也可以是在夜里睡不着觉时,开开心心享受一段“多出来的”、独属于你的静谧。总之,这一小时你是自由的。

他们一开始很困惑,仿佛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自由”。有人甚至以为,自由只能什么都不做,浪费一小时。

我告诉他们,并非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想做的事,“只是不要給它标价”。

只要标价,就会一步一步地落入前面的陷阱:如果我做一个小时的咨询可以赚几百块,我就不应该用同样的时间写这篇文章,假如稿费不如做咨询的收入,这段时间就吃了亏。更不用说把它拿来睡觉,或是看风景了。如此推论下去,一天24小时都可以有更高效的安排方式:不能放松,不能娱乐,不能从事那些看不到明显好处的创作,每分每秒都要更经济地利用。哪怕睡个觉,发个呆,最好也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而休息。如此一来,人就把最后一点“人”的属性也异化了。

只要不标价,这一小时就是无价的。一个小孩趴在地上用一小时画了一幅自己也不甚满意的涂鸦,然后漫不尽心地忘在脑后,这就挺好。他同样度过了一段充实且快乐的时间,快乐程度与一个把画稿拍卖出天价的艺术家不分高下。再退一步说,不充实不快乐又怎么样?那也是一个人在度过他的一小时啊。

别怕,害怕的话,就告诉自己:“只不过是一天当中的一小段。”只有在这段时间,登山的意义只在于登山,活着的意义也只是活着,无须考虑额外的增值,想怎么活都可以。

这就把“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变成了一种现实操作。尽管主流的世界还是在计算结果,没有几个人敢于对抗这种趋势,那么,至少可以先拿出一个小时,作为一种实验,试试看,会不会活得更好?

很多来访者试过之后,告诉我,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期待的一小时,往往也是带来意外收获的一小时。在不追求做成什么的心态下,人们没有负担,感触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有时会迸发一些好玩的念头,解决一个长时间想不出的难题,或是启动一些畏难已久的项目,那些精神层面的痛苦也常常不翼而飞。人很有意思,不追求做成什么,反而也能不知不觉做成一些事。

但这个说法最好到此为止。否则,这段时间也会被当成“为达成某种惊喜而刻意布置”的手段。人们就会兴致勃勃地追问:“真的吗?竟有这样的好处?”于是他们回到了平时的状态:有好处的事我才会做。事实是,不一定有什么好处,但每个人仍然需要有一个小时这样活着。

因为人毕竟是人。

猜你喜欢

标价段时间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那些“99”结尾的标价
《分式》测试卷
手环
Android的成功
丢脸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