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博士的“隔离日记”
2021-02-22王喆宁
王喆宁
2020年2月,新冠病毒开始在意大利肆虐,使其一度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封城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人聚集在各自窗前唱歌的动人画面,感动了全世界,但同时,死亡人数与预测走势,也让整个国家被恐慌的情绪所笼罩。
“我们从未想过要为丢垃圾获得许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按照民防部的新闻简报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从未想过会有人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死去。这样的事不应发生在这里,发生在我们身边。”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在新书《新冠时代的我们》中写道。
这是乔尔达诺的“新冠日记”,目前已在34个国家發行,销量突破200万册。书中,他记录下“封城”中的种种日常:在最初几天的困惑后,他的工作节奏反而以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以及没完没了的线上聊天的形式加剧了;他在“油管”上追一个健身节目,把沙发挪开,腾出足够的空间伸展手臂;买东西、倒垃圾,要随身携带自我声明表格;全世界游客最多的古罗马斗兽场不见人影;酵母和面粉销量上涨,意大利人宅家做起了比萨和蛋糕……
乔尔达诺也在做烘焙,但没怎么吃自己烤的蛋糕。“我只是有揉面的冲动:把乱糟糟的东西整形、摊平、卷起,让它充分融合,接着再次卷起、摊平。我只是需要掌控一些东西——任何东西——在我似乎已经无法理解时空结构的时候。”
他不仅仅是记录者,也是思考者。“传染指数”“隔离的困境”“数据”“迁移”……翻开目录,仿佛在翻看一部与疫情相关的词典。乔尔达诺从物理学、数学、文学、社会学各个角度,对疫情的起因、发展、走向、影响做出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
乔尔达诺的思考方式来源于他的专业——物理学。作为一名粒子物理学博士,2008年他出版了处女作《质数的孤独》,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比作质数:“质数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序列中,它们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数字一样,被前后两个数字挤着,但它们彼此间的距离却比其他数字更远一步。”年轻的数学天才马蒂亚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凭借此书,年仅25岁的乔尔达诺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
《新冠时代的我们》呈现了乔尔达诺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疫情碎片,更是他想警醒人们自我反省的时代记录。世界早已达到高度联结的状态,病毒的入侵使人们意识到,科学不是万能的。正因如此,个人行为将深远地影响集体命运,“想象我们与他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做出个人选择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存在”。
全人类命运与共,“在疫情期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乔尔达诺深知疫病并不是偶然,“它绝非新生事物:它过去发生过,今后也还会发生。”在未来疫情结束的某天,他计划再度用写作的方式重回这一时刻,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要做出改变,重塑人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