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1-02-22王丽钦

学生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学习小学教育

王丽钦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和具备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光要学习人文学科,还要学习自然学科,这些学习能力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培养训练,让他们运用学习能力,服务于生活与社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下面就来具体研究一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小学教育;探究能力;教学研究

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阶段,并安排一些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系统,形成坚实的学习能力。

一、语言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探究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尽量要利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活动。作为教师,要知道教师平时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方向感,每一次具体的活动都是走流程。不同的学科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活动,学生总是以一个姿态展开具体的操作,对于他们的能力发展起阻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我们需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环境,利用激励的言语去激发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话,他们才会认真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探究能力。教师要把握好语言,利用适当的语言,慢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课堂,让学生们在参与探究过程研究难题,这个过程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内容的时候,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制力,唯一的缺陷就是他们的探究欲望不强,从小到大以来,他们学习的模式已经被固定下来,这样的学习套路让他们探究的欲望大大降低。除此以外,还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会积极地帮助他们,忽略帮助学生慢慢找到这个结论,但是有的教师直接展示最后的结论,让学生被迫地接受答案。就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因素,学生们的探索欲望被遏制、最后所展现出来的探索欲望不高涨,制约了学生自己的探索能力。所以平时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利用语言去激发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可以让他们感受課堂的氛围。上语文课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个朗读美文的活动,随机找一位学生进行朗读,随后展开具体的课文转接。进入课文的学习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文章的内容,从中展开具体的讨论,让学生探索精神的劲头越来越高。

二、设置丰富的课堂活动,推动积极参与

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活动必不可少,因为课堂活动可以让无聊的内容变得美好,促进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变得积极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会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地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并且可以投入不同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有所改变。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展开具体的学习,设置丰富的活动,将他们带入课堂中,这样的话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实践活动带来的很多感受。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涨,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变化,在课堂上的成长也会更加迅速。

比如:在学习课文内容“牛郎织女”时,本篇课文需要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来了解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很好的启迪性,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课文阅读过程中,丰富的课堂活动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布置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大量地进行渲染,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即为了让大家对牛郎与织女之间的故事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现代思想去思考过去大家对牛郎织女之间故事的想法,经过小组内的唇枪舌剑,思维的激烈碰撞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语言输出环节,让大家来畅谈自己的观点。为了让大家对本篇文章的情感产生契合,可以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家在观看完视频和讨论之后,找到自己的伙伴扮演他们的角色,从角色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愫。只有学生深刻了解到这些,才可以很好地去体会本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在一旁还可以进行记录学生的选择、学生的尝试,方便后期的评价工作,从不同层面去见证学生的成长变化。

三、互动交流,提升探究欲望

互动交流,也是每个课堂不能缺少的部分,互动交流可以让教师清楚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可以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与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美好。所以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互动交流去提升大家对探索的需求,只要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价值,让大家感受到在课堂上的乐趣。比如:学习课文“松鼠”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交流,本身课文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经过阅读之后,可以走进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新的感觉,很多学生本身对于大自然没有一个强烈的印象,教师想要在语文课堂上需要凸显出教育的价值,可以完美地利用这篇课文,展开具体的教学。松鼠,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认识,结合课文本身去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阅读,在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描写,“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根据这一描写,教师可以直接转换成图片,让大家通过看图去了解原文,教师可以问道:“大家快看这张图片,你们谁还能够详细地描述小松鼠?”,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交流,对于小松鼠的样貌外形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导入世界各地的松鼠物种,让学生透彻了解,随即开展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对于松鼠的习性,也可以进行渲染学习,先让学生进行阅读,随后开展视频讲解,引入动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先来了解松鼠的习性,看看课文中与现实有没有差别,让大家进行交流,并提出一个问题:“视频中和文章中有哪些不同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从视频中的信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走入动物世界,每一次的学习教师都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的开展活动中,教师要明白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去训练学生,并且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要积极去引导他们,利用语言去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能力,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培养城市留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1(30):115-116.

[2]沈颖.“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15-17.

[3]刘芳.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30):116-117.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学习小学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