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1-02-22韩俊青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杜甫立德树人

韩俊青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千百年来,古诗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文教师除了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带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让他们诵经典、读名篇、养德行、立志向、做好人,使他们拥有崇高的志向、优秀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为“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提供了较完整而系统的实施载体。因此,重新唤醒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德育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做出一丝努力,在应试教育的现实环境下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语文教学占据着先天优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德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它自身的要求与目标,我们要利用好本学科的学科优势,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立足课堂,注重挖掘,努力探索课文内涵,找准切入点,注重优化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中的课文为例。本单元的活动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引导学生把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让他们发挥想象,置身其中,感受和体会中国古代诗歌所特有的意境美。本单元的自主赏析部分选取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岳阳楼》、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了自盛唐到晚唐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所创作的诗作,旨在带领学生一窥当时的历史风貌。

其中,杜甫的《登岳阳楼》作于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的这一历史时期。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社会动乱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创伤和灾难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阅读这首诗歌的人能感同身受。这首诗歌因情感深沉、内涵丰富,被人们称为“五言雄浑之绝”。可以说,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展现了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对后世的贾岛、姚合等苦吟派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生大都知道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但是要理解这一点,需对杜甫其人、其诗有深入的了解。

本节课,笔者要引导民族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前,我了解到他们已经通过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诗歌,积累了许多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学习过杜甫的《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高中阶段也已经学习过杜甫的《咏怀古迹》《登高》《蜀相》《阁夜》等名篇,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阅历也有限,无法深入体会杜甫的爱国情怀,感受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

2.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字词,领会这些字词的妙处;

3.带领学生由点及面地分析詩歌,了解杜甫孤苦的人生境遇,感受其博大的胸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沉郁顿挫的诗风,让他们做一个关心时事、热爱祖国的青年。

以第二个教学环节为例。我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诗歌的颔联,再让他们思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哪两个字最具表现力,并说明理由。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需明确:“坼”和“浮”两个字最具表现力。“坼”意为“分裂”,引申为“有力地划分”,“吴楚东南坼”的意思是洞庭湖仿佛掀起了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意为“飘荡”“浮动”,具有动态感,“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洞庭湖几乎能包容天地万物,天地、日月似乎都在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揣摩诗句的意思。这样,他们就会发现:诗人还通过这两个字,形象地描摹了国家分裂、时局动荡的景象。

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品读了诗歌的颈联,让他们结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思考杜甫当时“无”什么,“有”什么,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点明了杜甫无亲朋好友的音讯,无精神上的慰藉,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无美好的青春岁月;只有年迈的躯体,缠身的疾病,以及一叶孤舟。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却隐隐生出盼“有”的心情。这句诗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平添凄凉、落寞之感。其中有对亲朋的眷念之情,有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伤之情,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而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杜甫的影响,更加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将这种爱国之情传递下去。

《登岳阳楼》其实是一首内涵丰富的诗歌。一开始,学生理解这首诗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在笔者的帮助和引导下,他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品味其中的字词,渐渐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情感,感受到了杜甫博大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受到了这种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浸染。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让他们明白,人不能只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应该心怀家国天下,要像大诗人杜甫一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者单位: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立德杜甫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登高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