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格局 开创新局面 推动农民教育培训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1-02-21张桃林
张桃林
编者按:2020年11月18日,第三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拉开帷幕。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举办这样一场“携手同行·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对农民教育培训成果的集中展示,为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力量。本期专题将论坛精彩内容刊登,以飨读者。
农民教育培训事关基础、事关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乡村振兴开启了农业农村新篇章,农业农村现代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怎样留住人,是需要回答的时代新课题。可以说,办好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乡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基础。我与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显著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统领,把发展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主要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分层分类教育培训格局,推动教育培训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作用得到巩固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我们先后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农民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展,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整体迈上新台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达到500万人,直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1万人,涉农高等职业教育首次面向农民扩招就达到3.5万人。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约2254万人,占主体的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持续壮大,农民的素质结构持续改善,高素质农民的文化程度有很大提升,超过45%达到高中文化,大专及以上接近13%。总的看,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农民生产经营理念更加现代、创业兴业能力显著增强,一批现代农民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增收致富,创造了美好生活。
二是有力支撑了产业脱贫。“十三五”时期,通过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累计在832个国贫县投入18.3亿元,基本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培训脱贫带头人和贫困农民83.3万人次。今年,我们继续加大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52个未摘帽贫困县及部定点扶贫县支持力度,投入8000万元面向贫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五年来,我们在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了一批产业扶贫的优秀典型,他们在产业扶贫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扶贫带富作用,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种养水平、致富带富能力,激发出广大贫困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近年来,我们坚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尤其是联合教育部实施了“双百行动”,推动高等教育的大门向农民敞开。又比如,联合中国科协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联合全国妇联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养,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农民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培养,联合共青团中央开展“青年农场主培训”,各部门发挥优势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机制更加巩固。各级农广校组织管理和教育培训职能不断强化,支撑农民教育培训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中央到省市县互相衔接、上下贯通的四级建制农广校和农民田间学校五级办学体系取得长足发展。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多元力量参与农民培训更加广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此外,近几年,通过组建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和五大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国家农担和邮储银行开展金融担保、贷款服务,涉农企业也积极参与,为农民教育培训增添市场新动能。
四是农民教育培训内涵更加深化丰富。我们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关注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单一手段向多种形式转变,从技术技能向综合型、复合型方向转变。各地转变理念、精准对象、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切实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突出实践育人,全国建成示范培育基地200个,农民田间学校1.65万个;突出师资培育,遴选10万名师资纳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突出教材建设,文字教材、音视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每年遴选发布推荐教材目录,教学资源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突出数字教学,搭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充分利用云上智农App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发上线专家技术指导课程近300个,组织全国超过1000万人次农民参加了在线学习,有效促进了农民恢复生产,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突出理论指导,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开展咨询服务、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总之,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农民教育培训有四个方面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重大项目活动积极推进,立足实际、结合实际,培养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现代农民。二是保持公益性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把农民教育培训摆上重要日程,强化政府主导、综合协调,推进全社会参与,形成强大合力与良好氛围。三是质量引领突出实效。深化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强化组织管理,丰富教育层次,创新培训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精准性适应性。四是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顺应农民生产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二、深刻认识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十四五”5年和到2035年15年的“三农”工作都作了周密部署,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着眼把握发展新阶段、坚持发展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厚植发展新优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把握、认真落实。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五中全会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可以说,中央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一以贯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教育培训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出明确要求。如何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支撑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争取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更好适应农业科技进步新要求。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正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不断提速,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种源的自给率超过70%;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无人机广泛用于播种、植保、遥感监测等多个生产领域;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全链条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农业智能化等技术在激活产业要素、提升产业质量的作用日益显著,手机也已经成为新农具。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跟上步伐、与之适应。
二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更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为主体,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涌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家庭农场87.8万家,农民合作社217万家,服务组织平均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000亩,这些主体类型多样、产业多元,农民教育培训要主动满足不同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更好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要求。随着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结合,农业功能日趋多元,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产业领域更宽,现代种养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蓬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平台需求更旺,大量创业项目需要平台孵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都可以成为培训、孵化和实习基地。人才综合素质更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必备技能,既懂田间地头、又懂市场码头的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些变化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拓宽覆盖面、加强孵化引领、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更好适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各类专门人才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一方面,返乡下乡创业蓬勃发展,出现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的新趋势,目前返乡留乡人员已达到850万人,农村双创人员超过3100万,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涌现了大量新岗位,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体育事业等领域。农民教育培训应当关注这些新趋势新动向,延展供给领域、丰富供给内容,为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稳定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有待深化、教育培训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还需要提升。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当前尤其要谋划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工作。
三、奋力开启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方向。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二要坚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既要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体的特殊要求。在形式上,要善于运用农民易于接受、便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培训办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一线;在评价上,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三要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聚焦主体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补齐农业农村政策和知识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强化青壮年农民职业教育,同步考虑务农农民学历提升,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让更多愿意学、能够学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便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学生学农务农,引导农业院校办农教农,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农村青年和新农人。
二是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訓工作新格局。一要服务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农民培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与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统筹谋划,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倾斜,努力做到示范区建到哪里、教育培训就跟到哪里,农业产业园建到哪里、培训班就办到哪里。二要加快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这是中央立足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形势任务作出的部署,指明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方向。下一步要切实发挥好农广校体系覆盖全国、影响力大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资源力量整合和组织服务职能及培训能力建设;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等社会力量要发挥各自特长,推进科技成果承接转化,提供实习实践、创业孵化、跟踪指导等支持服务,加快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协调对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要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实践证明,教育培训只有向两头延伸,前端依靠政策引导,后端依靠服务支撑,才能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持续构建农民能够学、愿意学、持续学的政策体系,推动创设非全日制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助学政策。整合促进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经营服务、创业支持一体化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进程,为深入持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保护并稳定农业从业人员、提升农民素质提供法律依据。
三是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一要精准对象,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群体,实施好相关的培训工程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统筹谋划农民教育培训与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衔接,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政策扶持“三位一体”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统筹推动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贯通培养,开展百所重点院校创建行动,推动涉农专业改革,大力推行高素质农民定制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带头人提升培训,加强政策、技术、项目等综合服务,打造农业农村发展领头雁。二要增强能力,提升教育培训有效性。建立师资培训制度,组织教师轮训,开展教学比武,优化师资库,建立共享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体系,形成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相配套的教学模块。开发精品教材,构建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体系,推动名师、名课、名教材一体化发展。建好用好实训基地,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突出现场教学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融合发展,满足农民多元化学习需求。三要全程监管,提升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制定完善教学规范,推进知识能力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教学环节,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严格教育培训过程监管,定期督导抽查执行情况,加强培育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以学员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评价长效机制。构建高素质农民发展监测体系,建立全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常态化统计机制,持续发布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
四是积极营造农民教育培训良好氛围。办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农民创新创业大赛等,搭建高素质农民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的舞台;继续做好“全国十佳农民”、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的遴选资助和宣传推广,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发展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是中央农广校建校四十周年。40年来,中央农广校带领全国各级农广校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广校之路。40年来,农广校系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产学结合实践育人的教学方式,坚持远程教育全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40年来,广大教职员工讲大局、讲奉献,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在此,对大家的辛苦努力和卓有成效工作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向长期关心支持广校事业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农民教育培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使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新任务。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指导,稳定办学队伍,强化条件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农广校农民职业教育重要阵地、农民培训主体力量、为农民服务重要渠道的作用,更好地凝聚农业职业院校、高等农业院校等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大事业,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家共同参与。身处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團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携手共进、守正创新,奋力开创“十四五”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