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微生物制剂EM-2生物液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021-02-21曾洪学屈兴红刘晓宇
曾洪学 屈兴红 刘晓宇
摘 要:EM有益微生物制剂是一种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且应用范围广泛的微生态制剂。EM-2是EM微生物制剂的衍生产品,是一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的高效生物液肥,主要用作叶面喷施。为验证EM-2生物液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特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EM-2生物液肥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增产效果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加施EM-2生物液肥,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平均增加378kg/hm2,增产率5.9%;比空白对照增产2812.5kg/hm2,增产率70.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有益微生物制剂;EM-2生物液肥;水稻;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Q93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2-0088-02
Effect of EM-2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on Rice Growth
ZENG Hongxue1 et al.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1231, China)
Abstract: EM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preparation is a kind of microecological agent wh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M-2 is a derivative product of EM microorganism preparation. It is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which has obtained the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 It is mainly used for foliar spraying.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EM-2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rice,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2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anicles, increase 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bviously. The yield of rice was increased by 378kg/hm2 and 5.9% by applying EM-2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the yield increased by 2812.5kg/hm2 and 70.7%, which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Key words: EM preparation; EM-2 biological liquid fertilizer; Rice; Effect
EM有益微生物制劑是一种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且应用范围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至今已在我国推广应用超过30年。EM-2是EM微生物制剂的衍生产品,商品名为“百叶神”,是由江西天意生物集团子公司江西新太阳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生物液肥,2009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01591206A[1]。为探究EM-2生物液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笔者开展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18年6—11月在江西赣中某农科所试验田进行。试验田土壤类型为中潮土潴留型潜育质沙泥田,排灌顺畅,田块肥力水平中等。土壤养分含量为碱解氮135.66mg/kg、有效磷28.47mg/kg、速效钾132.82mg/kg、有机质26.51mg/kg,pH 4.9。
1.2 供试材料 供试EM-2生物液肥由江西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成分包括德氏乳杆菌、酿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嗜酸乳杆菌,液态,总有效活菌数≧2×108个/mL,pH值4~6。供试水稻品种为黄莉占,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09~114d,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穗长中等,着粒较密,后期熟色好,抗倒性中等,选育单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喷施EM-2生物液肥+常规施肥,在常规施肥用量的基础上,用EM-2稀释500倍喷施1次,间隔5~7d用EM-2稀释200倍再喷施1次,每次用量3000mL/hm2;处理2:常规施肥+清水,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用等量清水喷施1次,间隔5~7d用等量清水再喷施1次;处理3:常规施肥,按当地种植户平时施肥习惯、施肥方法和施肥量进行施肥。处理4:空白对照,不施用任何肥料。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
1.4 试验方法 6月16日:播种育苗;7月24日:处理1~3施45%配方肥375kg/hm2作基肥;7月25日:移栽(苗龄40d),每小区均匀移栽750株;8月1日:处理1~3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kg/hm2;8月11日:处理1~3第2次追肥,施尿素150kg/hm2;8月22日:处理1第1次喷施EM-2生物液肥500倍液,用量3000mL/hm2,处理2喷施等量清水;8月24日:处理1~3第3次追肥,施尿素75kg/hm2;8月30日:处理1第2次喷施EM-2生物液肥200倍液,用量3000mL/hm2,处理2喷施等量清水;11月6日:收获,各小区单收单计。
1.5 数据处理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进行显著性分析[2-3]。
2 结果与分析
2.1 EM-2生物液肥对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看:处理1~4的水稻植株平均株高分别为102.4、100.7、100.5、92.8cm,处理1比处理2高1.7cm,比处理3高1.9cm。处理1~4的水稻平均穗长分别为21.2、20.5、20.8、18.1cm,处理1比处理3长0.4cm。
2.2 EM-2生物液肥对水稻產量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1有效穗数最多,较处理3增加2.2%,处理4有效穗数最少;处理1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为最高,实际产量较处理3增加5.9%,处理4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为最低。通过Duncan′s新复极差多重复比较分析显示,处理1、2、3增产不显著;处理1~3较处理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2)。
2.3 EM-2生物液肥的土壤改良效应 由表3可知,水稻移栽前与收获后,各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变化,处理1收获后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说明EM-2的施用对土壤养分提升具有显著效应。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EM-2生物液肥应用于水稻生产上,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结实率,增产效果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加施EM-2生物液肥,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平均增加378kg/hm2,增产率5.9%;比空白对照增产2812.5kg/hm2,增产率70.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EM有益微生物制剂对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4-5],相较于EM-2而言,EM偏重于改善微生态环境,主要成分为多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而EM-2除含有多种有益菌之外,还添加了多种元素和有益成分,产品营养更全面,不仅包含丰富的有机养分,还包含丰富的无机养分,各种微量元素以螯合态存在,十分适于叶面、体表吸收,吸收效率极高[1]。此前,EM-2已在空心菜[6]和烟草[7]上进行了应用效应试验,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不过多增加农民应用的成本及操作次数,本次试验仅喷施了2次EM-2叶面肥,且使用浓度也较低,因此可能尚未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增产效果。
叶面施肥具有吸收效率高、转运速度快等优点,是根外施肥的主要形式。但叶面施肥不能与通常的土壤施肥对立起来,应把2种施肥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8],才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长潜力,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要提高水稻产量,充分发挥EM-2的增产效果,一方面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另一方面在营养生长期间和生殖生长期间分别至少喷施2次EM-2生物液肥,则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一种生物液肥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1591206A[P].2009-12-02.
[2]李正祥.多品种比较试验用邓肯新复极差法的统计与分析方法[J].甜菜糖业,1983(2):16-18.
[3]张泽溥.应用新复极差分析方法一例——一答读者问[J].植物保护,1991(3):36-37.
[4]赵成全,姜洪涛,任朝明,等.EM原露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J].北方水稻,2007(3):161-162.
[5]董友水.EM原露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总结[J].中国稻米,2001(5):32.
[6]刘昌便,袁子鸿,张鸿祥,等.“百叶神”生物液肥在空心菜上的肥效试验初报[J].现代园艺,2008(5):7-8.
[7]郭琴,杨小林,周斌.“百叶神液”生物肥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J].现代园艺,2009(7):17.
[8]王书奇.叶面肥料及其特点[J].腐植酸,2001(2):39-40.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