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宁县非织造布制造行业污染管控研究

2021-02-21蒋文涛

科技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参与阜宁县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针对非织造布制造行业的污染排放,从生产工艺、产污环节、产排污核算、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等几方面开展非织造布制造行业污染管控研究。

关键词:非织造布;工艺流程;产排污核算;存在问题

Abstract:Based on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national pollution source survey in Funing County,the author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pollution control of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process,pollution production link,production and pollution accounting,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nonwovens;process flow;production and pollution accounting;existing problems

2017—2019年,阜寧县普查办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污染源普查,较好地完成了清查建库、全面入户调查、集中填报、数据录入、质量核查、审核整改等工作。全面掌握我县各类污染源数量、行业和分布情况,摸清县域内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及末端治理情况。

1 阜宁县滤料产业现状

据阜宁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行业分布状况显示,我县纳入普查的滤料行业企业114家,属于1781非织造布制造业,占全县工业污染源总数的11.26%,是我县主导产业之一。

2 工艺流程及产排污环节简介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下图。(1)开松混合:松解完全的原料(涤纶等短纤维)在混棉箱内混合均匀。产生粉尘G1、机械噪声N1。(2)梳理成网:混合好的纤维通过气流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短纤层网。产生粉尘G2、机械噪声N2。(3)铺网:短纤层网在铺网机上,铺成厚度均匀且有一定强度的纤网。产生机械噪声N3。(4)预针刺:对纤网进行预刺,使上、中、下层纤网彼此相互缠结,形成三维毡体布状材料。产生机械噪声N4。(5)分切:预针刺后的纤网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分切,产生废布料S1和机械噪声N5。(6)主针刺:基布和分切后的纤网一起送入主针刺机,对基布和纤网反复穿刺。产生机械噪声N6。(7)烧毛压光:利用烧毛机烧掉织物表面突起的纤维茸毛,再经压光机的热压辊和加压辊将织物表面轧平,此时表面平整光滑的半成品即可作为工业用布使用。烧毛机使用天然气,产生机械噪声N7、烧毛废气G3和天然气燃烧废气G4。(8)烧毛压光后的工业用布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复合技术(如粘合、涂层、覆膜等工序)进行深加工后处理。定型:通过自动涂胶机涂胶后的织物进入定型机进行高温定型。定型机使用天然气加热,产生机械噪声N8、含VOCs的定型废气G5和燃烧废气G6;覆膜:通过覆膜机覆膜。产生机械噪声N9和含VOCs废气G7。(9)冲压:开式可倾压力机将不锈钢带冲压成缝纫所需的组件,产生机械噪声N10和废钢带S2。(10)缝纫:自动缝合机将织物和冲压后的钢带制成布袋成品,产生机械噪声N11和缝纫废料S3。

3 产排污核算

产排污核算是污染源普查的重要一环,为确保我县滤料行业普查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准确性、合理性及可比性,在全面入户过程中,阜宁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以《统计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约束普查工作人员,依托企业环评、验收批复等资料和日常台账信息,收集汇总滤料行业产品、工艺、生产规模、原辅料及末端治污技术、设备等要素信息,紧扣系数,总结出我县滤料行业的产排污核算模板,保证以模板核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更好地作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核算实例:

某企业,位于我县环保滤料产业园,主要从事非织造布生产,以纤维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为针刺+化学黏合,年产量1200万平方米,规格800克/平方米,使用纤维6600吨,消耗天然气30万立方米。涉及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以非甲烷总烃计)、颗粒物及天然气燃烧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1 挥发性有机物

本核算实例以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为例,详细说明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步骤。

(1)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①查找产污系数及其计量单位,主要产品为:非织造布,主要原料为:纤维,主要工艺为:针刺+化学黏合,生产规模为年产1200万平方米,规格800克/平方米,查阅《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中“1781非织造布制造行业系数手册”,得到该组合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污系数为266,单位为克/吨-产品。②该企业实际填报情况:主要产品非织造布2017年产量为1000万平方米,主要原料纤维2017年消耗量为5500吨。③采用产品产量计算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挥发性有机物产污系数×产品产量=266克/吨×1000×104平方米×800克/平方米=2128千克。

(2)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①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采用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治理技术,去除效率为70%。②污染治理技术实际运行率。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分别为: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时间、废气产污工段正常生产时间。根据实际运行率计算公式:k=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时间/废气产污工段正常生产时间,该企业2017年实际生产3600小时,污染治理设施年运行3600小时,计算得出治污设施实际运行率为1。③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128kg×(1-70%×1)=638.4kg。

3.2 燃烧废气

本项目烧毛压光及定型工艺使用天然气为燃料,查阅《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中“4430工业锅炉产污系数表”,参照燃气工业锅炉的产污系数进行天然气燃烧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核算。

3.3 颗粒物

本项目外购处理好的纤维原料,开松混合、梳理成网以及铺网过程中产生少量无组织逸散的纤维颗粒物。加工过程难免会有少量无组织逸散的纤维,查阅“1781非织造布制造行业系数手册”,无该工艺产污系数。继续在类似行业中比对,也没有类似的产污系数。因此,该项目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只能运用监测数据法进行核算。同时根据经验系数测算,纤维原料逸散量约为其用量的0.01%,测算出的数值可与监测数据法核算数值相互印证。

4 污染管控存在问题

(1)企业法律意识不强。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一、久建不验等问题。

(2)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普查对象对无组织排放管控不嚴,含VOCs物料敞开式贮存流转、粗放型生产比比皆是;生产设施密封措施不到位,短纤维逸散造成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3)末端治理效率不高。VOCs治污设备简陋,运维管理不到位,应付监管和无效治理问题普遍存在;低温等离子、光催化氧化等技术使用较广泛,运行效果不佳,去除效率不理想;治污设备吸附材料更换不及时,影响去除效果;指标条件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去除效果打折;甚至存在建而不用现象[1]。

(4)固废堆放场地不规范,无管理台账。没有合适的处置单位愿意处理滤料行业的固体废弃物,企业只能暂存。大部分VOCs废料桶、废包装材料、废边角料未能进行妥善处理,也不敢随意倾倒,往往只能暂存在企业厂区内。经年得不到有效处置,堆存状况令人担忧,露天随意堆存现象较为严重[2]。

5 对策及建议

(1)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提高准入条件,收紧项目审批要求。坚持把好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如清洁生产水平低下、环境防护距离不达标、重金属排放指标没有落实的项目,坚决不予受理。

(2)鼓励企业采用高效VOCs废气处理技术,如回收法或焚烧法,保证去除率不低于90%。

(3)保证治污设施“废气收集率、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提升综合治理效率。确保企业涉及VOCs排放的生产工艺在密闭设施中进行或确保设备的密封性,产生的废气经收集系统和治污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如因安全因素确实做不到密闭,须采取局部收集处理设备,确保收集率不低于90%[1]。

(4)引导企业建立规范化的固废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台账,实现精细化管理。多方引导,加大环保宣传,提升企业环保意识。明确企业和处置单位责任和义务,建立固废协调处理机制,提高消化效率[2]。

参考文献:

[1]刘炳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 着力补齐大气污染治理短板——《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解读[J].环境保护,2020,48(15):9-14.

[2]赵慧捷,胡展.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验看十堰市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10):139-141.

作者简介:蒋文涛(1982— ),男,汉族,江苏阜宁人,工学学士,环保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管理,污染源普查。

猜你喜欢

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燃气管道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施工工艺及管理
连云港港口30万吨级码头引入“直通装船”作业模式
采用串讲法讲评工艺流程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型解题模型建构及教学启示
中考化学工艺流程题探析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