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环境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2021-02-21沈哲伟

今日财富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营部门国有企业

沈哲伟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衡量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绩效、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向前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漏洞,如何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国有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显著性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随后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就尚待进一步需要思考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能给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带来一定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一、引言

当前,伴随着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水平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为了能够在当前环境下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通过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规避和应对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将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由于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覆盖企业人员管理、业务管理、制度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覆盖性的工作,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因此,要把内部控制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才能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意识不足,缺乏对外界风险的有效认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基本上由政府出资设立,政府成为了国有企业的唯一股东或控股股东,正是由于有了政府在背后的大力扶持,其资金实力和市场地位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都有依赖于政府协调解决,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必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风险隐患。

(二)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评价方案形同虚设

在现有国有企业治理框架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一年一报,缺乏常态化下的内部监督与评价,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控制评价仅仅是在完成监管部门交代的一项应付性的任务,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完成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此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基本上参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或外部咨询公司设计的统一固定的评价体系方案,其自身没有从重要性和权变性角度上来思考如何把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设计的更贴合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信息沟通不通畅,无法及时识别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是否及时、畅通。如果信息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人员多、部门多和内部层级多的“三多”现状,信息在不同人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层级之间的传递呈现出不一樣的态势,信息沟通总是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到及时、准确和充分。此外,各部门和不同层级的领导都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整体与大局意识。使整个国有企业处于一种离散状态。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违规行为缺乏约束

目前,国有企业主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只能作为制定制度的一个参考,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企业如果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将在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事件。另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还将会出现管理层凌驾一切的现象,成为内部控制失效的关键性因素。

三、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将内控意识和企业文化相融合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与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都密切相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是由于人员内控管理意识不足,没有按照内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来执行才导致风险和不利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将内控意识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强化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让所有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内控主体地位,从源头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起到带头表率,促进落实,做好内控合规宣导工作,维护内部控制的权威性;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与本部门相关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为部门的合规经营、合规管理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提升部门价值;作为基层员工要将内控意识和自身的本职工作紧密相集合,做到事无巨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方面,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甄别出适合企业内控的评价方法,不断改进评价指标、及时修订和新增各种管理办法,保证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付不同的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了解时下最新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使评价方法更贴合当前环境下的需要。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人才队伍的建设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现有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加快人才培养,就必须将员工内控合规意识与技能培训、道德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员工更是应该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定期不定期进行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时下最成熟和流行的评价机制,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过硬。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做好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传帮带工作,积极帮助新员工了解岗位职责,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保证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的出现。

(四)重视员工的评价反馈工作,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般由对应的内部控制部门进行牵头,各部门员工协助参与,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结束后,对评价的内容进行汇总与分析,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以书面形式上报经理层和董事会,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去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成果,很少有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和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开展有关的反馈研讨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仅仅从字面上来判断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好坏,很少去深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和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员工反馈工作,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研讨会,研讨会成员由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部门干部和基层员工共同组成,在会上各抒己见的同时,尤其要认真积极听取基层员工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对发现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建议,作为高级管理者不能一直以领导者的身份来看待问题,要适时地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立场来考虑和看待问题,积极吸收各方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评价流程,避免独断专行,努力打造和谐企业文化。

(五)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处罚措施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为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使全体员工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报董事会审议通过。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要建立跟踪流程,严格审查各个环节,做到执行有痕、追究有据。对于发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到一查到底,上不封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奖惩制度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四、尚待進一步思考探索的方面

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可能在一两次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所有的问题,揭示可能存在的所有重大风险,由于部分重大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暴露,所以当风险暴露时,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办法往往无法及时应对和解决风险产生的问题。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往往给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研究如何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和对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进行修正,加强对潜在不利事项的甄别与判断,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前瞻性。

二是当下国有企业因为内部控制缺陷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很大程度是内外勾结、上下串通后产生的,单凭个人往往是无法做到的,具有明显的团伙作案的特点。由于在内部控制评价中评价指标信息收集往往仅局限于各个部门内部,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往往是各自独立的,而且各个部门基本上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当成是一种应付性的工作,这就导致难以发现隐藏较深的内控缺陷。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做到内外部信息的有机整合,保质保量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现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当下,国有企业只有努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及时防范各种重大风险和潜在风险,与时俱进,适应当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向前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步,逐步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经营部门国有企业
雷人画语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